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东方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早已妇孺皆知,远播海外。最近,著名科技史专家、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辉煌灿烂、光耀世界,还有许多发明对人类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堪与四大发明媲美。比如中医中药、十进位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等在中国和世界历史文明进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与四大发明同等重要,完全可以称之为“新四大发明”。不久前,地处福建西部的“中国四堡雕版印刷展览馆”开馆的消息在海内外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中外文化、古籍、印刷、…  相似文献   

2.
正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由千人组成的方阵用汉字演绎了各种"和"字,向世界展现中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那一幕惊艳了世界,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这门濒临灭绝的技艺。2010年,"中国木活字印刷技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世传奇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创造了条件,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被称为"文明之母"。中国古代的雕版印刷和活  相似文献   

3.
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玻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福熹 《自然杂志》2006,28(5):253-260
本文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叙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范围对古代玻璃的交流以及促进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和传播。重点讨论了原史(Protohistory)时间中、外交通和部落往来对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汉通西域后西方古代玻璃物品和技术的传入和中国古代玻璃物品和技术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4.
<正>欧亚大陆,横跨11个时区,面积约5000万平方千米,数千年来都是世界的中心。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大陆的古代交通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蕴含着无数人的开拓与跋涉,诸多文明的交融与传承。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在其1877年出版的著作《中国》中首次提出以来,丝绸之路的概念不断拓展。中国境内公认的线路有四条:一是汉唐时代经河西走廊至西域的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二是中国北部的草原丝绸之路,三是在元末成为陆上主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四是宋代以后形成的海上丝绸之路。丝绸  相似文献   

5.
当世界惊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的时候,或许很少有人知道,防病防寒的口罩,最早也是中国祖先发明的,它同样可以让我们引以为豪。早在公元1275年的元朝初叶,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华,当看见中国人使用"口罩"时曾为之惊奇。后来他在《马可·波罗游  相似文献   

6.
严燕来 《自然杂志》2006,28(5):283-287
华夏文明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提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人类科学技术的贡献,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火药与活字印刷。然而,除此之外,中国古代文物也往往包含许多科技成分,在技术上达到的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世界,其中蕴涵的科学原理长期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为人知,直到当代采用现代的科技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才大白于世。不少古代科技成就的精妙之处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令人赞叹不已,而一想到它们均面世于几千年之前,其时现代的科学原理尚未创立,也没有先进的测量、分析手段,就更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心灵震憾,不能不为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而油然而生民族的自豪。本文介绍两种我国古代具有神奇的特异性能的青铜器:透光镜和鱼洗。并分析了它们的物理原理。  相似文献   

7.
曾经,南方丝绸之路上马蹄声声,古老的中国第一次与西方交流;曾经,古羌人浩浩荡荡地南下迁徙;曾经,北上的红军在这里歃血结盟;曾经,中国的第一颗卫星奏响东方红;曾经,穿梭的铁路在这里创造世界交通史奇迹.这巨幅历史画卷的发生地,就是大凉山.  相似文献   

8.
<正>在世界上,提到中国,人们总会提到丝绸。在古代西方,"赛里斯"(丝)甚至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西方人对中国最鲜明的印象,大都是借着丝绸之路传来的各种物产、文化,慢慢在脑海中形成的。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丝绸之路这条"大动脉",在亚洲和欧洲之间穿行。除此之外,探访邻国的使者走过它,远嫁他乡的新娘走过它,追寻宝藏的探险家也走过它……和亲公主她的幸福关乎民族的幸福和亲是邻近国家之间的政治联姻,是一种和平的外交手段。以汉族为主的中原大国和西域游牧民族如果保持睦邻友好,那么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与商业往来,自然会更加畅通。  相似文献   

9.
吕斌 《科学24小时》2009,(11):38-40
颜龙安,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一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风暴震撼世界:中国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场可以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的农业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0.
<正>丝绸之路是一条交流之路,除了商品贸易,还带来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技术。天文学作为一门世界性的学科,东西方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成就通过丝绸之路相互交流,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十二星座"初入中国在我国的古典文献中,"天文"一词的含义远远不止于我们现在认为的是以数理科学存在的"天文学"。在前科学革命的时代,天文学一直是作为一门包含了宇宙观、自然观、历史观,真真切切影响着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学问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1.
<正>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古代人类利用海洋的一个杰出范例。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并成功地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亚欧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法国汉学家沙畹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2.
王端廷 《科学》2001,53(5):46-50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依此逻辑,另一说法也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中国没有现代工业文明,因而中国不可能产生现代艺术.但是,工业文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仔细考察西方现代艺术,就会发现,现代工业文明就孕育在现代艺术的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13.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沈括《梦溪笔谈》提到:“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磁偏角的最早记载,而欧洲后来居上。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驶往美洲途中,发现了磁偏角因地而异的现象。这是近代世界关于地磁研究的开端。约一世纪后,徐光启就将西方地磁学新知识介绍到我国,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天文等领域。这在中国科技史上是值得重视的,可惜迄今尚无专论研究。笔者现发掘有关科技史料,并从现代科学角度加以分析,阐述徐光启在地磁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比欧洲落后了,这是客观事实。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也并非在一切领域,或任何时代都落后。中国人从来就不比外国人笨,中国的自然环境也并不比外国差。从世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史看,中国古代科技有它光辉灿烂的历史事迹。在世界历史的黎明期,我国就有了“四大发明”。约在纪元前400—200年,中国人就发明了勺状柄向南的“司南”,那是指南针的雏形;《南史》上的罗盘,此后北宋曾公亮笔下的  相似文献   

15.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4-15
<正>丝绸之路,一个美丽而充满遐想的名字。张骞凿空西域,丝路就此兴盛,这本就是一次前无古人的重要开拓。自此之后,无数人怀着不同的梦想,在这条路上行走和追求。丝绸之路作为欧亚之间贸易、文化的交流带,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西方的香料、珠宝、骏马,各种新奇的物产通过丝绸之路流通,让全世界都为之赞叹,吸引着更多的人去远方探险。贸易的繁荣随之带来了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融,影响了各地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思想逐渐打破地域局限,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上从容铺展……"沙山的背脊,悠然走来一支驼队,叮当铃声敲打沉睡的死寂。沙漠之舟,千百年行走。狼烟四起,百年征战。多少闺里月,长在辕门汉家营。多少白骨之路,湮灭无痕……"这是一首描绘"丝绸之路"过往的诗歌。数百年前异常昌盛繁华的"丝绸之路",早已被风沙糟蹋成了渺无人烟的荒漠,再也看不到频繁忙碌的商队在此经过。驼铃声已随历史远去,销声匿迹。"丝绸之路",通常简称为"丝路",此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出版的《中  相似文献   

17.
蜂族溃败     
苏然 《世界科学》2014,(5):60-61
<正>已经取得联络。它们来自太空深处,这是银河系出现过的具有最大探索力的无数飞船,它们圆滑的船体在鬼鬼祟祟的星光中闪闪发光。斯格林斯舰队平缓优雅地飞入环绕着那颗蓝色、水汪汪的行星的轨道,这颗行星是一颗中至小型黄色恒星的第三颗行星,反射屏幕升高了,使得下面那个世界上的仪器无法探测它们的抵达。因为斯格林斯从许多光年距离之外,已经能够探明这颗行星确实是某一技术文明的家园——尽管,当然无法预测这颗行星是否能够存活得足够久,当舰队抵达那里的时候,它还在那里。许多技术文明在很早期的时候就没落了。  相似文献   

18.
时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元1601年,意大利教士利玛窦来到北京谒见明万历皇帝,并与当时的中国士大夫阶层进行交流。这是历史上中西方文化真正的第一次交流。公元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中国男足杀入2002年世界杯。400年后的中国挟辉煌而又沉重的五千年文明主动地敞开大门,积极地融入世界,与国际接轨。觉醒后的雄狮将不再只满足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要介入、要参与、要全方位地对世界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继承与创新必须结合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医学理论成为系统的科学体系,从《黄帝内经》算起,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名医辈出的民族,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扁鹊、华陀、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吴鞠通、王清任等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家。他们既有高超的医学理论,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医学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我们的前辈常常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学术界开始探讨中国应采取的对策。研究表明: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增加社会生产力中的知识含量,使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进入所谓“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这对中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历史的机遇:如果我们在这场新技术革命中落伍,就将不仅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继续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还要落后于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把握住这次机遇,中国就可以少走弯路,直接采用高新技术,超越一些传统工业的发展阶段,大大提高中国产业技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