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湖北省鄂州市鸭儿湖氧化塘附近的农民和治污管理处的职工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出现率均数分别为48%、42.9%,居住在离氧化塘6公里远的农民核突均数为30.9% 对照组(华中师大师生)27%,前两组与后两组比较,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中性粒细胞核突数量与环境污染有密切的关系可直接利用人体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检测机体对环境污染的反应和进行致癌、致突变、致畸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核突数量变化与恶性肿瘤有关.曾有资料报导.凡核突积分超过50.就应考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目前.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普遍上升.一般认为60—90%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但应用中性粒细胞核突进行环境污染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本研究以观察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人体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核突.探讨中性粒细胞核突率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人体外周血常规涂片.取自湖北省鄂州市鸭儿湖氧化塘附近的农民64人、治污处职工19人、离氧化塘6公里的项家湾农民52人,以无明显污染的华中师大师生50人为对照组,共4组计185人。Giemsa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染料化工厂、农药厂78例工人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的值分别为52.1%,52.2%,与无明显污染区的华中师大师生30例核实均值24.9%相比较,有高度显著差异,且在污染区工作时间长短与核突率高低呈正比。提示:直接利用人体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检测(?)体对环境污染的反应,可作为污染(?)物损害人体健康的一项早期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与冠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0年5月所有进行冠脉造影患者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冠脉造影正常者(n=20)相比,冠心病患者(n=5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3)。对冠脉病变范围与白细胞计数及其亚群的分析发现,与冠脉无病变者相比,冠脉病变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2)。结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可能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泥鳅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报道了泥鳅泥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用Wright氏染料染色,泥鳅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种类型的血细胞,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还可见到幼红细胞,幼嗜中性粒细胞和幼单核细胞,白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较多;单核细胞体积最大,血栓细胞体积最小。  相似文献   

6.
实验组中华鳖稚鳖饲养于总氨氮(TAN)质量浓度ρ(TAN)为110mg·mL-1的水环境中,将含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0,1,5g.L-1)的生理盐水溶液100μL注射到中华鳖腹腔内,空白对照组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溶液,并饲养于新鲜晾晒自来水中.注射7d后观测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白细胞分型.主要观测到5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氨氮胁迫下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下降;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显著升高;胁迫对照组(0g.L-1)单核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可见,氨氮胁迫会刺激中华鳖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比例增多,而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减少.注射壳聚糖对中华鳖白细胞比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探讨束缚浸水应激对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影响.采用大鼠束缚浸水应激模型,观察大鼠束缚浸水、切断迷走神经、阿托品和酚妥拉明对白细胞数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束缚浸水应激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数目显著减少(P〈0.05);与不切断迷走神经相比,切断迷走神经组中自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数目非常显著减少(P〈0.01);与束缚浸水应激相比,注射阿托品组中,各免疫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注射酚妥拉明大鼠淋巴细胞显著减少(P〈0.05),白细胞数量虽然升高,但不明显.束缚浸水应激能显著降低外周血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数目,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参与了束缚浸水应激过程,且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数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自噬在绿脓杆菌感染时对中性粒细胞募集的作用,在分离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后进行了中性粒细胞募集级联反应中的粘附实验.结果表明,绿脓杆菌感染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同时伴随着整合素CD11b/CD18的表达增强.免疫印迹实验发现,绿脓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的自噬标志蛋白LC3-II的表达增加,而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苷处理时LC3-II的表达显著地被抑制.3-甲基腺苷还可以显著地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和整合素CD11b的表达,但是CD18的表达未受抑制剂的影响.由此确定,在绿脓杆菌感染时自噬对骨髓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起促进作用,这一过程与整合素CD11b的激活相伴.  相似文献   

9.
原尾蜥虎(Hemidactylus bowringii)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原尾蜥虎外周血细胞的显微观察结果。用 Wright氏染料染色 ,原尾蜥虎的外周血中可区分出下列各类血细胞 :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 ,还可见到较多的幼稚红细胞。原尾蜥虎血细胞的一大特点是嗜碱性粒细胞较多 (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10 % ) ,这可以为研究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提供一个较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光镜水平上研究了鲫鱼外周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结果发现在鲫鱼外周血中可看到红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描述了上述各种血细胞在光镜下的形态和显微结构。污染后鱼体中淋巴细胞的显著增加,单核细胞增多,伴随着血栓细胞和嗜中性细胞的显著减少是鱼体短期(96h)接触Cu~(2+)后变化的一个指示。这个研究结果同时也被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特征所证实,即白细胞在通常的温度污染条件下增多,以抵抗可能由Cu~(2+)所引起的机体感染,从而来保护机体。  相似文献   

11.
12.
13.
乙酸铜对黄鳝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晓薇 《江西科学》2004,22(5):331-333
以黄鳝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乙酸铜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采用鱼类致突变实验方法,以0.25、1.00、3.00、9.00、15.00、30.00mg/kg不同剂量乙酸铜处理黄鳝,测定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结果发现:在低剂量范围内。随着乙酸铜剂量的增加红细胞的微核率及核异常率逐渐增加;至3.00mg/kg剂量时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均达最大值;随着剂量的进一步增加,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反而下降。其结果说明。一定剂量乙酸铜能明显影响黄鳝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且乙酸铜的作用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14.
镉对中国林蛙外周血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剂量Cd2^+注射林蛙,5d后取血制片,光镜观察,探讨了不同剂量Cd2^+对中国林蛙红细胞形成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诱导红细胞产生微核和核异常.Cd2^+剂量高于0.2mg/kg作用5d后,对林蛙血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Cd2^+剂量低于0.5mg/kg范围内,微核与核异常细胞率随Cd2^+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Cd2^+剂量高于0.5mg/kg时,微核与核异常细胞率随Cd2^+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核试验法,对贯穿淮安城市中心、边缘、外围的3条主要河流里运河、废黄河、盐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进行了比较研究.每条河水样又分为100%原样、50%,33.3%3个浓度组,以暴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毒染1周后,里运河、废黄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里运河水组诱发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废黄河水组和盐河水组(P<0.01).而盐河水组诱发微核率及核异常率(33.3%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淮安城区中心地段河流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外围,其水体中存在致突变物质.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盖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除草剂盖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盖草能处理1/2,1,2和4d时不会明显引起黄鳝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处理8d时会明显引起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说明盖草能长时间处理对黄鳝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7.
铜离子对鲫鱼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旭阳 《河南科学》2002,20(1):42-46
研究了铜离子对鲫鱼的遗传毒害性。结果显示 :铜离子对鲫鱼的毒性是比较大的。在用不同的铜离子浓度处理相同时间或用同一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后 ,鲫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与总核异常率都明显上升。微核率与浓度之间 ,以及与处理时间之间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即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除个别组外 ,也都出现了同样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除草剂“精克草星”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精克草星的作用下,绝大部分加药组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都上升;所有加药组均能影响鲫鱼的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而且具有较为显著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随着毒物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加长,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大都随之下降,呈现较为明显的负相关。而白细胞数则随着毒物浓度的上升及处理时间的加长而上升,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