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比较主义者的视野下论证这样一种观点,即隐喻是人类思维中概念的理论化不可缺少的一种要素,隐喻的存在并非仅是修饰性的目的。文中着重阐释了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和隐喻替代论者布莱克对比较主义的批判,在反驳布莱克关于"隐喻的象征性意义是还原的"这一论断的基础上,得出隐喻研究的本体论意义即在于"隐喻是实在的",为隐喻实在论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2.
塞尔在对隐喻的比较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性解释的三个步骤和八项原则,以建立一个完备的隐喻理论。但是塞尔重复了布莱克的一些错误,对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存在两个方面的误解,他所建立的隐喻解释原则过于宽泛,最后无法避免将隐喻打回术语学解释范围。为了避免把对隐喻的解释仅仅归纳入术语学的范围,文末在分析塞尔关于隐喻的两大反驳论证的基础上,来理清其隐喻理论的核心和缺陷,引入镜像神经元概念来为隐喻的研究提供反驳的基础,并引证来自心理学研究和神经科学研究的其他证据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4):109-115
经济学主流研究与现实世界相互脱节的状态一直饱受诟病。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经济学修辞学和经济学批判实在论各自提出了"回到实践"和"关注理论本体"的主张,同时两种经济学方法论共同关注到了隐喻方法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的重要性。本文在探讨经济学隐喻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得出经济学隐喻在经济学研究中所特有的说明优势,并为化解经济学研究与现实世界相脱节的困境提供了可靠的实在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理想化是科学合理性的关键因素,而基于理想化假设的隐喻建模在广义的方法论意义和逻辑学意义上体现了科学合理性。在方法论意义上,隐喻建模的理想化表征本质上是一种简单化的过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意向性的关系系统,体现了科学表征的普遍性特征。在逻辑学意义上,理想化的理论陈述应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反设事实条件句,而反设事实的理想化逻辑具有非经典性。  相似文献   

5.
"媒介即隐喻"是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理论命题,该命题体现了20世纪以来的技术哲学对传统技术观的反思。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思想的继承和改造,波兹曼发展出了媒介"隐喻论",指出了媒介所具有的强大暗示力,以及媒介所特有的自我遮蔽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媒介哲学。从"隐喻论"出发,波兹曼展开了对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猛烈批判。进入互联网时代,波兹曼进一步将自己的媒介批判理论应用于互联网,揭示出互联网媒介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术语命名中的隐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喻(metaphor)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是修辞学(Rhetoric)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就像车轮那样滚滚向前。这是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中,用“车轮”这个概念来比喻“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个概念,“车轮”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历史发展的轨迹”则是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通过“车轮”这样的隐喻,我们对于“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样比较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更加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语境主义是目前解决怀疑主义难题最流行的策略之一,语境主义以语境的高低标准来划分知识的高低标准,非常圆融地回应了怀疑主义对知识的种种诘难,然而这种思路有其自身无法摆脱的缺陷,因为这种策略修正了知识论中"知识"与"知道"概念的内涵,导致"知识"与"知道"概念的相对化。针对语境主义的这种困境,新摩尔主义应运而生。与语境主义相比,新摩尔主义最独特的理论优势就在于:它采用一种不变论的立场来消除语境主义关于语境高低标准区分的困境。在这项工作中,普理查德和布莱克的成绩卓著,他们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新摩尔主义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神经生理科学中,意识问题研究的关键之一是要确立大脑中与意识相关的神经组织。意识的"有镜厅"隐喻从寻找与意识形成相关的神经组织出发,以功能模块为基础,推导出意识是大脑的功能模块组成的嵌套式结构体所产生的一种副现象。在论证上,意识的"有镜厅"隐喻在意识的本体论上、桥接原则上存在矛盾,同时还缺少对情境的分析。"有镜厅"虽然有助于揭示功能模块的捆绑机制,但并不是一个关于意识的恰当隐喻。  相似文献   

9.
隐喻(metaphor)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是修辞学(Rhetoric)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就像车轮那样滚滚向前。这是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中,用“车轮”这个概念来比喻“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个概念,“车轮”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历史发展的轨迹”则是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通过“车轮”这样的隐喻,我们对于“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样比较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更加形象的认识。在修辞学中,隐喻作为一种“辞格”,一个完整的隐喻一般由“喻体”和“本体”构成,喻体通常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范畴,本体则是我们后来才认识的、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范畴。在上面的例子中,“车轮”就是喻体,“历史发展的轨迹”就是本体。在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中,喻体叫做“始源域”(source domain),本体叫做“目标域”(target domain)。在上面的例子中,“车轮”就是始源域,“历史发展的轨迹”就是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使人们通过始源域的图式结构,对于目标域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各种认知活动中。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自然语言中的结晶,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产物。因此,在术语中,当然也应当存在着隐喻。通过隐喻的“始源域”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目标域”,应当是术语命名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笔者以计算机科学中的术语为例子,来说明隐喻在术语命名中的作用。计算机科学中的“防火墙”(firewall)这个术语,就是使用隐喻命名的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指建筑物中用于防止火灾的墙;它的目标域是指置于因特网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一种安全设施,通过识别和筛选,防火墙可以阻止外部未被授权的或具有潜在破坏性的访问。计算机科学中本来没有真实的具体的“防火墙”,通过“防火墙”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置于因特网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一种安全设施”的这个抽象的概念范畴。计算机科学中的“病毒”(virus)这个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比病菌更小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一般能通过阻挡细菌的过滤器,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而它的目标域则是:一种有害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通过“病毒”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认识到,一旦在计算机运行“病毒”这种程序,计算机就会像生物染上了病毒一样,给用户带来灾难。计算机科学中的“树”(tree)这个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木本植物的通称。而它的目标域则是:计算机算法中表示结点之间的分支关系的一种非线性的结构。通过“树”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把这种抽象的非线性结构想象成自然界中的树,从而对这个概念获得更加清晰的理解。在计算机科学中,像这样使用隐喻来命名的术语还很多,例如,“槽”“网络”“桌面”“回收站”等等。笔者曾在《现代术语学引论》中提出,术语的命名应当遵循准确性、单义性、系统性、语言的正确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等原则。使用隐喻的方法来给术语命名,与这些原则是不是矛盾呢?笔者认为并不矛盾。因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术语命名中当然也应该使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使用隐喻来给术语命名,不仅与这些原则不矛盾,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些原则。前几年在讨论计算机科学中的“菜单”(menu)这个术语的时候,一些学者提出,计算机科学中的“菜单”这个术语中并没有“菜”,与事实不符,因此,他们强烈地反对使用“菜单”这个术语,主张使用“选单”来代替“菜单”,后来,学术界也大力推广“选单”而反对使用“菜单”。可是,在大多数计算机用户中,“菜单”仍然广为使用,而“选单”却很难推广。“菜单”(menu)这个术语的始源域是:记录经过烹调供下饭或下酒的蔬菜、鱼肉等的单子。而它的目标域则是:由若干可供选择的项目组成的表。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的菜单,用户可以用光标来选择,就像人们在吃饭的时候点菜一样方便。使用隐喻方法命名的“菜单”这个术语,准确、鲜明、生动,符合术语的命名原则,所以它才为广大用户喜闻乐见,始终没有被学术界大力推广的“选单”这个术语所替代。这种情况说明,在术语的命名中,不能拒绝使用隐喻这种重要的方法。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术语命名中不能避开这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语言是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中医术语隐喻化现象突出.文章聚焦中医隐喻术语外译的名实问题,考察译名与译实的需要和实际状况,分析其原因,探究其影响,并进一步指出:译名加译实的方式是可取的折中之法,利于传达隐喻术语概念意义和保留中医文化形象,有助于中医术语推广和中医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1.
复杂系统的隐喻描述与模型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隐喻描述走向模型描述是复杂性科学成熟的标志.本文重点介绍了复杂系统的两种模型描述方法:形式化系统模型与关联论模型,并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两种模型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复杂系统的描述,在复杂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用中都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复杂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并不是对于两种模型的"整合",而是两种模型交替并用,以多元视角科学地揭示复杂系统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一种用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体验陌生概念的认知方式,这一效果的实现遵循特定的理解机制.在情境语义学的框架下,综合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语义和语用因素,可以对经典的概念隐喻体系进行重构.隐喻概念的功能是通过对信息进行抽象和还原,得到同时满足源域和目标域性质的新情境,实现情境转移.这样得到的新情境通常只存在于认知层面,它作为该...  相似文献   

13.
理论构成隐喻的指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科学模型的隐喻性结构,从而引出隐喻词项的指称问题.接着以博义德对理论构成隐喻的指称功能的探讨为主线,分析出隐喻或模型要能隐喻地表达思想所预设的条件是:隐喻词项的隐喻性指称就是第一主概念表达式的所指,指称的固定则是靠第二主概念和第一主概念表达式涵义之间的类比进行的.最后表明理论构成隐喻作为一种以语言适应实在的策略,它的指称功能就在于为科学探究和理论构建提供认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最炙手可热的网络词语非“山寨”莫属,从“山寨产品”到“山寨现象”再到“山寨文化”,使得“山寨”的英译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文章从语境角度分析“山寨”的隐喻意义及其英译。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术语翻译要讲科技,似乎是科技领域的“天经地义”。但在特定语境中,科技术语暗含隐喻意义时,则宜译隐喻的喻体,而非译相应隐喻的本体。尝试从英汉科技术语互译的角度,探讨科技术语翻译使用隐喻的现象,打破传统科技术语翻译固定思维的藩篱,反衬其在原语文化交流中的特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侯世达认为哥德尔证明的核心在于"自指"或"怪圈",他在阐述哥德尔定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层次区分及意义获取理论,认为形式系统具有层次结构,而这种层次结构正是意义产生的根源。侯世达的这一理论指出了那些用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来反对计算主义的观点是不成立的,计算主义并没有因为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存在而被驳倒,反而在侯世达理论的启发下,计算主义拥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隐喻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不管是在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传播中,还是在科学共同体面向社会公众的传播中,隐喻认知的存在都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它常常以多种形式的隐喻性语言表现出来。隐喻认知的重要价值在于以一种兼具经济性和启发性的方式改变了科学传播受众的认知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知识张力和知识鸿沟。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学传播的效率,科学传播的施众需要通过类似于生物进化的选择过程,在特定的语境下对各类科学传播隐喻语言的适应性做出判断,并选择出具有最佳个体关联性的源域。  相似文献   

18.
生态学隐喻是组织研究中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以生态系统隐喻来研究商业网络和组织的战略与管理,有助于把握商业社会的本质。文章在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述评的基础上,归纳了生态系统隐喻在组织研究领域的三种主要应用和贡献。然后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和组织生态系统对比研究,全面了解生态系统隐喻的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相关研究该如何拓展和深化组织生态系统理论。最后结合我国商业经济的现状,对生态系统隐喻在组织研究领域的运用进行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位分析哲学家对隐喻的意义定位及隐喻的工作机制的分析,总结出两条识别隐喻的进路,并基于这两条进路对隐喻和类比等概念的区别做出了澄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修辞学"重新审视和解读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基础,隐喻的定义被不断地扩展,远远超越了语言本身的范围,并与认知研究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隐喻的认知价值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重点展示了认知研究中的隐喻描述,以求从多元视角揭示认知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