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轧制27SiMn液压支架用无缝钢管的过程中,管体出现局部开裂,对管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检验,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微观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连铸坯中存在较多的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钢基体组织的连续性,在轧制过程中,该部位的金属受力不均产生显微裂纹.再加热过程的快速升温,增大钢管沿壁厚方向的温度梯度,外表面由于相变收缩而产生切向拉应力,显微裂纹进一步扩展从而导致局部开裂.对夹杂物做定性分析,找出其来源,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方地区特高压电力铁塔用耐低温高强度角钢缺少问题,通过改进孔型设计和控制冷却工艺,杜绝了角钢腿部顶端和内表面出现的裂纹,减少了隐性折叠的产生,细化了角钢的晶粒尺寸,开发出Q420D角钢。技术要求满足-20℃低温冲击试验,但不满足-40℃低温冲击试验,比同规格Q345提高承载率19%~22%。给出了连铸坯化学成分的设计、孔型系统的选择和主要轧制工艺参数的制订。优化后轧制温度制度为:开轧温度950~990℃,终轧温度870~910℃,矫直温度≤100℃。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河北某大型H型钢厂采用半敞开方式浇注的H型钢腹板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解决H型钢腹板裂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刚投产时出现腹板裂纹几率高达60 %~70%,分析主要是由于钢中S、P含量偏高,把其含量降低到[S]<0.02%、[P]<0.025%时,可把腹板裂纹控制在16%以内,此时再降低钢中S、P含量效果不明显.第二阶段最为重要,在该厂选取了26块有代表性裂纹的试样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腹板裂纹主要是由钢中夹杂物和轧制因素造成,其中由夹杂物因素形成的裂纹占69.2%,由轧制因素形成的裂纹占30.8%%,提出改进措施后可把腹板裂纹几率降低到1%以内.第三阶段,要想再降低H型钢腹板裂纹几率,应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钢中O、S、P以及夹杂物含量,这样才可以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连铸坯表面网状裂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连铸坯和热轧厚板表面网状裂纹附近的化学成分及其组织进行了分析,发现裂纹附近存在Cu和Cr元素,裂纹沿着晶界延伸.可见裂纹形成的原因为:结晶器镀铬层磨损导致铜板与连铸坯粘结,液态铜通过奥氏体晶界向铁基体内渗透.富集在奥氏体晶界的铜极大地恶化了钢的塑性是导致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连铸坯和热轧厚板表面网状裂纹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轧制试验和材料显微组织分析,发现高强度船板表面裂纹所处部位有明显的氧化原点、氧化脱碳和晶粒长大特征,且不同的加热和轧制工艺会影响裂纹的扩展.高强度船板表面裂纹不是加热、轧制时新产生的,而是原连铸坯缺陷经加热、轧制演变而成.  相似文献   

6.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涟钢CSP热轧板卷边部裂纹的成因.结果表明:连铸坯表面的深振痕是热轧板卷边部裂纹的起源,连铸坯角部过冷导致奥氏体晶界AlN的细小析出,加剧了连铸坯对裂纹的敏感性.连铸坯经过精轧机组的轧制后,连铸坯表面的横裂纹扩展成为热轧板卷的锯齿状裂纹,严重时会造成烂边或掉块.  相似文献   

7.
杨蕾  赵福才 《科技资讯》2011,(22):105-105,107
本文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对Q460中板轧制过程出现的组织异常和表面微裂纹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板上表面冷却速度过大造成组织异常,小型夹杂诱发微裂纹,在企业中定期更换中间包水口,控制中板上表面冷速,解决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某一天然气分输场站内在役开裂失效异径接头的化学成分、金相、力学性能、宏观形貌、微观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异径接头基体化学成分符合GB 6479-2000标准对20钢材质要求;壁厚分布较均匀,未见明显塑性变形;裂纹起源于小头环焊缝内表面的焊根处,具有较密集的贝纹线分布,是典型的疲劳断口;裂纹起源于内表面且较平直,在试样断口附近的焊根处出现微裂纹萌生。该异径接头基体-20℃冲击功符合GB 6479-2000标准对20钢低温冲击性能要求,但单个试样冲击功远低于小头焊缝及热影响区试验值。  相似文献   

9.
黄志刚 《贵州科学》2013,31(1):93-96
对某石油公司37Mn5钢套管的断裂原因进行化学成分及显微组织分析,排除了上述因素对套管断裂的影响.指出断裂是由于钢管在轧制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折叠”缺陷所引起的.当对套管进行调质处理时,这些折叠部位就会在淬火内应力的作用下张开,导致钢管产生纵向裂纹.  相似文献   

10.
压力容器用钢要求有足够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和优良的焊接性能,较高的耐腐蚀性能,本文论述了薄规格Q345R压力容器钢的冶炼和轧制生产工艺,并研究了不同的加热制度和轧制工艺对Q345R压力容器板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LG700QT,采用低碳低合金化学成分设计,运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轧后进行调质热处理,使LG700QT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  相似文献   

12.
运用原位拉伸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方法和微观取向分析手段,对比分析了2种高强度级别管线钢X100和X80的动态塑性变形行为.结果表明:X100和X80的微观组织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M/A岛状组织组成;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X100级管线钢的针状铁素体首先发生形变,且随着应变的增加、针状铁素体应变量的累积而导致粒状贝氏体发生形变,其氧化夹杂物成为微裂纹成核的核心,并随着拉伸应力的增加而扩展、连接并导致裂纹贯穿基体,直至失效,在发生形变后,其晶体的{111}晶面沿拉伸形变方向转动;X80级管线钢原位拉伸产生了滑移带,并发生形变,直至断裂.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特厚规格复合板与较薄规格复合板进行非对称组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其热轧过程中的应变、接触应力及温度分布进行计算,并通过温度补偿及冷却控制的手段,对热轧非对称复合坯的可行性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对称组坯设计,有利于特厚复合板碳钢层与不锈钢层在各道次轧制中的界面结合;通过控制复合坯上、下表面的温差,能有效改善板坯翘曲现象,并可一次性获得一块宽幅特厚复合板与一块宽幅较薄规格复合板,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采用非对称组坯设计还可实现控轧控冷,保证芯部不锈钢与碳钢的协同变形,促进其界面结合。  相似文献   

14.
X80管线钢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距离高压油气输送管道建设的需要,高强度高韧性管线用钢得到迅速发展。X80管线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开发出来的。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强度和低温韧性,良好的焊接性能与抗腐蚀性能,可以有效节约工程建设费用,同时降低管道运行维护成本,因此X80管线钢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论述了X80管线钢的应用情况、化学成分特点、显微组织及强韧性能,介绍了TMCP(热机械控制)工艺在X80管线管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1022冷镦钢镦头开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唐钢1022冷镦钢进行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等试验分析,找出了1022钢开裂的主要原因是Si含量偏高和钢质纯净度过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轧钢企业的组织、职能、活动等进行分析,以求对其内部职能部门的清楚了解,提出用领域、领域过程和领域活动概念描述轧钢企业的全部功能活动。运用系统分析及描述方法,提出象态空间概念,用此方法建立轧钢企业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企业功能特征,具有层次清晰、数据关系表达准确和优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热轧厂1700热连轧机大生产实测数据,对热轧带钢T52L的最佳化成分设计及控轧控冷工艺进行研究,优化T52L钢的化学成分,着重分析化学成分、轧制工艺对带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及冷弯性能的影响,同时进行性能控制的相关研究,建立T52L钢的力学性能控制模型,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SA335P91钢属改良型9Cr-1Mo高强度马氏体耐热钢,与传统的Cr-Mo耐热钢相比,具有高温强度高、抗蠕变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好等优点。通过分析SA335P91钢的焊接性,论述了焊缝产生冷裂纹的机理,指出了SA335P91钢焊接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钢种本身对冷裂纹具有组织上的敏感性,容易导致焊缝发生开裂。根据SA335P91钢焊接的特点,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采用TIG SMAW的焊接方法、进行焊前预热及层间保温、控制焊接线能量以及采取焊后热处理等工艺措施,成功地解决了SA335P91钢的焊接难题。  相似文献   

19.
转炉特钢流程连铸-轧钢生产排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转炉特钢流程轧钢工序、连铸工序的生产特点,对轧制计划规则生成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基于规则的轧钢生产计划排产启发式算法,给出了详细求解步骤.在分析实际生产状况的基础上,对连铸浇次计划生成规则进行了描述,建立了连铸浇次最优化模型,同时对生产排产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和技术架构.运用Delphi7.0和SQL Server2000开发了生产排产系统,并应用于中型转炉特钢厂,实践证明模型实用可靠,系统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