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淀粉RVA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两个水稻品种,设置三个播期,探讨结实期对不同粒位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后灌浆结实期温度降低,水稻淀粉黏滞性谱特征值改变,其中糊化开始温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降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升高;不同粒位淀粉RVA存在差异,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呈弱势粒〉中间型籽粒〉强势粒的规律,而糊化温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和消减值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形成动态及结实期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多品种、多年、多播期分段抽样试验结果表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形成动态变化过程可用三次曲线方程进行模拟;从模拟方程的相关参数分析说明,稻米直线淀粉含量的有效积累天数与品种结实期持续的时间(天数)有关,产期持续时间长的品种其有效积累天数长;齐穗后20d内这一时段是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形成的主要时段,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与齐穗后20d内温度的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1)正相关反应型;(2)负相关反应型;(3)二次曲 相似文献
3.
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镁、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武育粳3号(粳稻)和扬稻6号(籼稻)两个水稻品种,设置三个不同播期以探讨结实期温度对不同粒位稻米镁、钾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位水稻籽粒的镁、钾元素含量以及Mg/K均以强势粒最低,中间型籽粒居中,弱势粒最高;随播种期推后,水稻结实期温度降低,不同粒位稻米Mg、K含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但Mg/K值则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5.
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早籼稻米淀粉DSC曲线和晶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人工气候箱设日平均温度分别32和22℃两个温度处理,对4个早籼水稻品种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淀粉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曲线和X射线衍射图谱及其特征参数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灌浆结实期温度对早籼稻米淀粉糊化过程中的热谱特征影响很大,供试4个早籼品种在高温(日平均32℃)下灌浆结实的稻米淀粉,其糊化起始温度(T o )、糊化峰值温度(T p )均明显高于同一品种灌浆结实期适温(日平均22℃)处理的稻米淀粉,且糊化过程所需的热焓(ΔH)也显著增加,不同温度处理间的DSC曲线差异非常明显;对供试4个早籼品种在灌浆结实期不同温度处理后的淀粉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发现,灌浆结实期的不同温度处理并不影响稻米淀粉晶体的类型,但对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和微晶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Cr2O7^2—阳极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解极化曲线法研究了在0.1mol/LCr2(SO4)3+1mol/LNa2SO4溶液中Pt和PbO2电极上Cr2O7^2-阳极形成和O2析出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95V下,Pt电极上O2和Cr2O7^2-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4kj/mol和61.3kj/mol;PbO2电极上O2和Cr2O7^2-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0.2kj/mol和46.2kj/mol。温度对于Cr2O7 相似文献
7.
汽蒸及干燥温度对马尾松锯材脱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温度为100℃、相对湿度为100%的条件下,分别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锯材汽蒸处理2,2.5,3h,其脱脂率逐渐增加,分别为46.24%、48.80%和55.04%。对经汽蒸处理2.5h的马尾松锯材,分别在140、160和180℃的条件下进行热压干燥,发现其脱脂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与气干材相比,其累计脱脂率分别为63.82%、66.76%和67.82%。 相似文献
8.
温度及油酸钠复配对CTAB水溶液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体积法研究了温度及油酸钠(SO)的复配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的表面活性与胶团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5-337K之间,CTAB的临界胶团浓度(Ccmc)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形成胶团的过程是一个焓熵共同驱动的热力学自发过程;在CTAB-SO复配体系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等摩尔混合体系(1:1)具有最高的表面活性,Ccmc,γcmc,β^m,β^s和pC20均具有最低值。 相似文献
9.
温度、光照对苦荞麦种子萌发、幼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苦荞麦'黑丰一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2因素3水平设计,研究不同温度(A1,A2和A3分别为20,25和30℃)和光照强度(B1,B2和B3分别为1,3和5×103lx)对幼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麦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因素A,B和A*B对幼苗产量、Vc和黄酮含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对幼苗产量影响最好的水平组合是A2B1和A2B2,对幼苗Vc和黄酮含量影响最好的水平组合分别是A3B1和A3B2.在苦荞麦幼苗生长的不同阶段,应进行不同的温光控制,以提高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11.
灌浆期不同温光对水稻叶、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探讨温度和光强互作对水稻灌浆生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设计供试品种为特三占 (劣质 )、毅丰 4 8(毅夫×丰澳占 ,优质 ) .植株在大田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至孕穗 ,然后材料分两组 ,一组放在人工气候箱的高温条件下 ( 33℃昼温 /夜平均温 ) ,一半用50 %的遮光网遮光 ;另一组为大田的适温条件 ( 2 1℃昼温 /夜平均温 ) ,一半用 50 %的遮光网遮光 .抽穗受粉的当天选择生长一致的单稻穗挂牌标记 ,以后每隔 5d随机抽取标记的稻穗每次 6穗 ,重复 3次 .1 .2 测定方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兰G - 2 50染色后在 595nm处比色测定 …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加载速率对PVC拉仲、弯曲性能的影响规律及试验温度对PVC冲击强度的影响。探讨了PVC在外加载荷作用下的断裂过程和高速拉伸的“应力松驰”现象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规格对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毛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温度范围为11~17℃,各项测定均在停喂2d后进行.结果显示,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实验用毛蚶的壳长范围内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分别符合下列模式:Y=ALb和Y=aX+b.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逆温对水稻幼苗SOD和CAT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幼苗在逆温下SOD和CAT活性平行地变化,40℃下处理,10h以内活性渐升.40℃下处理6h后恢复培养,或在4℃下处理不同时间,W6154S和华03的反应有差别.逆温下2种酶的同工酶都出现新酶带. 相似文献
15.
干燥工艺对稻谷发芽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薄层干燥试验台,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对辽宁省稻谷主要品种942进行研究。分析了热风温度、表现风速、初始水分、干燥时间对稻谷发芽率损失影响的规律,建立了稻谷发芽率损失回归方程,在干燥时应采用低温干燥,以保证其发芽率。利用贡献率法确定各因素在二次非线性模型中的主次关系为热风温度、初始水分、表现风速、干燥时间,为进行辽宁省稻谷深床干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黑洞温度、熵变化率和时间尺度的压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4):76-481
研究了动态黑洞的温度、熵变化率与事件视界附近“时间尺度压缩因子”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计算稳态及动态黑洞温度和墒变的简单公式. 相似文献
18.
温光对水稻抽穗后剑叶衰老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温光组合下水稻衰老和籽粒灌浆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灌浆期间高温促使水稻剑叶的衰老加快;同时籽粒灌浆加速,有效灌浆期缩短,籽粒充实度降低.实验还表明,同一穗中弱势粒受到的温光影响比强势粒要显著.遮荫能减缓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下降速度,延缓叶的衰老,但遮荫同时会造成光合作用减弱,籽粒充实度不够.籽粒灌浆速度主要受温度调控,但前提条件是需有充足的光照。 相似文献
19.
镍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背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2μmol·L-1、5μmol·L-1NiCl2·6H2O浸泡早稻“921”种子,探讨镍对稻种萌发的影响及生理生化背景.结果表明:镍能有效加快稻种萌发进程、提高萌发整齐度.在浸种早期,镍显著增强种子电解质外渗及SOD、CAT活力;至浸种后期,镍在降低电解质外渗及SOD、CAT活力的同时,提高了POD活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