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横梁是双柱立车非常重要的零部件之一,横梁上有与之相配合的横梁滑座在横梁导轨面上滑动,以往导轨面采用接触电阻淬火,淬硬层浅易磨损。为了使横梁导轨面有更好的硬度和耐磨性、精度保持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所以决定对双柱立车横梁导轨面采用中频淬火工艺方法,具体工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2.
我厂在生产 T 618卧式搪床时,学习了兄弟单位的经验,制造了一台电接触表面淬火机,经在搪床床身及立柱上进行试验,效果良好。一、基本原理和特点:电接触表面淬火是利用接触电阻来加热工件表面,再利用工件本身的热传导使已加热的奥氏体组织迅速冷却,转变成马氏体组织,从而达到局部淬火的目的,采用这种淬火工艺,具有工件耐磨性高,淬火变形小;所需设备简单、轻巧、容易上马;经淬硬后的导轨再修复容  相似文献   

3.
立车卸荷梁材质为45#钢,形状尺寸如图1。由图1可知,卸荷梁属于超长、超薄类工件,中频淬火会产生很大变形,淬火后需采用热校直的方法进行矫正。卸荷梁正火后对A面进行中频表面淬火达到技术要求,满足工作需要。卸荷梁的加工工序为:下板料→正火→校直→时效→机加→时效→中频表面淬火→校直→回火→检查→机加磨削后转装配。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钢的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的影响 ,本文对T10钢进行了激光淬火试验。结果表明 :淬硬层深随激光功率的增大、扫描速度的降低、激光束重叠尺寸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扫描速度对淬硬层深的影响相对较大 ;在功率 (0 .9~ 1)kW ,扫描速度 2 0~ 30mm s ,光斑直径 3mm ,激光束重叠 1.0~ 1.5mm的工艺参数范围内 ,可获得不小于 0 .5mm的淬硬层深 ,表面硬度达HV10 95左右 ;此外还发现 ,激光淬火前用碳黑进行黑化处理 ,有可能在T10钢表层形成亚共晶组织。  相似文献   

5.
齿面激光淬火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kW连续式CO_2激光器探讨了激光淬火用于齿面强化的可行性、特点及其意义.分析了齿面激光淬火后淬硬层的硬度分布、组织变化及变形问题。采用Locati快速疲劳试验法测定了激光淬火后的齿面接触疲劳极限。并与齿面高频淬火及未经表面处理的调质齿轮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淬火亦适用于齿轮的表面硬化处理。经处理的齿轮(30CrMnTi)具有变形小,齿面光洁度高,齿面硬度高(约HV873)及接触疲劳强度(1 323.1MPa)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柴油机曲轴中频淬火瞬态温度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利用临界冷却速度为判据预测了曲轴的淬硬层深度,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融合了预应力磨削与磨削淬硬技术原理,提出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技术方法.以工件淬硬层组织形貌、分布特征、厚度、硬度等为研究对象,开展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试验研究,并与单纯磨削淬硬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加工条件下,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表面在宏观上具有与磨削淬硬加工表面相同的金相组织形貌与分布,组织为亚温淬火组织.与磨削淬硬工艺相比,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对磨削热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预应力淬硬磨削试件的淬硬层硬度、厚度略小于磨削淬硬试件,但表面硬度可以达到常规完全淬火硬度;该研究工作可为开发预应力淬硬磨削工艺及工件表面质量控制技术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40Cr厚向性能差异化钢板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情况下耐磨钢板磨损到一定程度即报废,因此耐磨钢板厚度方向上不必全为淬硬层,而现有耐磨钢板热处理都是以全尺寸淬透为目标.针对此问题,提出采用瞬时淬火工艺制备厚向性能差异化钢板.实验选用厚度为30 mm的40Cr钢板,处理后其表层为针状马氏体和板条马氏体混合组织,过渡层由板条马氏体和贝氏体混合组织逐渐过渡为珠光体和铁素体混合组织,表面硬度710 HV,淬硬层深度9 mm,过渡层深度5 mm.试制的40Cr厚向性能差异化钢板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和耐磨性,为机械工程行业需要的"表硬里韧"钢板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以钢的中频淬火工艺参数为研究对象,构造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采用3-4-2-2两层前向BP神经网络结构.模型输入参数为设备频率、淬硬层深度、零件尺寸,输出参数为加热时间、比功率.采用改进的BP网络算法--Levenberg-Marquardt算法,隐层、输出层传输函数分别为log-sigmoid函数和线性函数,经1 500余次训练,达到平方误差和《0.01.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偏差在±4%以内.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满足生产实际需要,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试验跟踪立车各种规格滑枕导轨平面类及直角面类中频淬火工艺,归纳总结出中频淬火工艺参数及质量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激光淬火的二维温度场理论 ,通过对温度场分布公式的拟合简化 ,推导出激光淬火淬硬层理论宽度及深度计算公式 ,讨论了产生最大淬硬层深度和宽度的条件 从理论上说明了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度和宽度的影响 在对QT80 0 - 2进行的激光淬火实验中 ,淬火硬化层实测宽度和深度的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大约为 1 0 % ,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W18Cr4V钢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激光表面淬火工艺参数d=1.5mm,q=124W/mm2,v=18mm/s时,激光淬火加热温度处于Ac1~T熔范围之内.可以得到无表面熔化的淬火层,淬火层深度0.25mm,淬火层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碳化物+残余奥氏体,显微硬度HV0.1950~1050  相似文献   

13.
铸铁等离子束淬火区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观察铸铁材料等离子束淬火的组织,并结合等高子束的温度分布,分析了等离子束淬火区的组织转变特点及硬度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铸铁材料等离子束淬火时,淬硬层与基体之间基本没有过渡区,整个淬硬层的组织近乎全部为隐针马氏体,故硬度高,且硬度在整个硬化层没有明显的变化;淬硬层略有凸起,并受到来自未淬火的基体的挤压力,这对于提高硬化带的接触疲劳强度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现场跟踪检测了导轨淬火前后的导轨变形情况,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机床导轨淬火变形的因素,指出材质不均匀、加工工艺不合理、淬火方法不当为影响导轨淬火变形的主要因素;制定了加强毛坯检查、加高刨削时的垫片厚度、使用正反双向淬火方法的对策来减少淬火变形。通过跟踪检测对策实施后的淬火变形情况,证明这些对策对减少淬火变形有效。  相似文献   

15.
李晓宇  马勤 《甘肃科技》2010,26(16):90-93
介绍了新型JEF-G35淬火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能,并分别采用水、油、新型JEF-G35淬火介质对轴承钢GCr15进行淬火冷却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JEF-G35淬火剂处理的轴承钢GCr15,其变形开裂倾向、淬火硬度都优越于水淬和油淬,用JEF-G35代替水、油淬火是可行的,有效地解决了油淬不硬、水淬易裂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对40Cr和40Cr Mn Si B壳体进行预制破片。考察了淬硬层组织和冲击功变化特征,最后分析了壳体材料性能对预控破片威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瞬间的重熔-凝固作用,两种壳体的淬硬层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晶粒细化但冲击功下降,脆化倾向明显。40Cr Mn Si B钢由于较好的淬透性和强韧性匹配,局部淬火后材料的韧性优于于40Cr钢,有利于壳体发生大幅度膨胀变形,使预控破片获得更多的动能,造成更强的破坏作用,与破片威力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基于激光淬火的二维温度场理论,通过对温度场分布公式的拟合简化,出激光淬火硬层理论宽度及深度计算公式,讨论了产生最大硬层深度和宽度的条件。从理论上说明了激光淬火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度和宽度的影响。在对QT800-2进行了激光淬火实验中,淬火硬化层实测宽度和深度的实验值与理论计算值之间的误差大约为10%,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与淬回火调质钢相比,空冷非调质钢不但能减低成本,而且可避免热处理所引起的零件变形.磨削强化处理技术是利用磨削热替代高、中频感应淬火热源对钢件表层进行强化处理,将磨削加工与表面强化合为一体.针对非调质钢进行磨削强化研究,通过变切深和变进给磨削强化试验,研究强化层深度的变化规律,对试件的金相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调质钢磨削强化是可行性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非调质钢磨削强化工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激光淬火齿轮和渗碳淬火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CrNiMoA钢激光相变硬化基础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齿轮激光热处理关键技术,获得了沿齿廓均匀分布的理想硬化层。对渗碳淬火齿轮(20Cr2Ni4A)和激光淬火齿轮(40CrNiMoA)进行了齿轮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表明,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中微晶尺寸明显小于渗碳淬火齿轮的微晶尺寸,激光淬火齿轮淬硬层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较高,而其位错密度比渗碳淬火齿轮高一个数量级。从不同角度证实了激光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高于渗碳淬火齿轮接触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20.
对45钢锻热淬火终锻后空气预冷对奥氏体晶粒尺寸、马氏体形貌及精细结构以及工件淬硬层深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5钢锻件终锻温度超过900℃,奥氏体即可在锻造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完成动态再结晶。空气预冷会使完成动态再结晶的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但30S后长大速率大幅度减弱。空气预冷对马氏体板条中位错的密度及组态以及板条束和板条宽度影响不大。值得强调的是,适当预冷可使工件一定厚度的次表层在淬冷过程中的冷速增大,从而使淬硬层加深。有利于某些工件服役寿命的提高。计算机模拟计算结果确认。预冷使淬火工件淬硬层深度增大的现象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