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主义:从方法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物理主义学说一直和实证主义思潮交织在一起,它们相互渗透、互为表里。在现代科学革命的巨大影响下,物理主义首先作为方法论体系独立开来,并且和逻辑实证主义思潮紧密相关。物理主义方法论在社会科学中的滥觞引发了广泛的科学主义争论。但是,随着当代认知科学的深入发展,物理主义正经历着从方法体系到本体理论的自我转换。而无论如何,科学逻辑是物理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2.
客观主义是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典型特征。客观主义导致了心理学中的价值中立论、方法中心论、普适主义和本质主义的观点。社会建构论的兴起挑战了心理学中的客观主义传统,主张实在是建构出来的,不存在超越文化的普遍真理。作者认为,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并非非此即彼,应该在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经验主义和相对主义三个方面超越心理学中的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对立。  相似文献   

3.
现代反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文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反科学主义思潮的科学文化观是对科学主义思维方式的反动。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文化观,它有其片面性和偏激性,但对于我们今天科学文化观的“格式塔”转换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究竟要不要反科学主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明了科学主义的表现及其内涵,分析了科学主义观念在中国存在的现实性的以及它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反科学主义的种种表现,指出解构性反科学主义是不恰当的,应该坚持建设性的反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5.
走向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当代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初,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石里克曾满怀信心地说,他在哲学领域中完成了一次康德式的革命,即彻底打碎了传统哲学以茂密的体系构造为标志来体现哲学的进步和发展,而代之于对人的认识的意义阐述和科学证实,彻底摈弃一切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假定。石里克的论断意味着20世纪哲学的重大转向,标志着从传统哲学向分析哲学即科学哲学的跨越以及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自那时起,科学主义的旗帜在哲学的灰色天空中高高飘扬。然而,科学主义思潮的形成及其传播,并不意味着现代哲学的科学主义化,以胡塞尔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以萨特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6.
"科学论战"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颇有影响的"索卡尔事件"直接引发的公开"科学论战"(science war)[1],是以科学家为代表的科学阵营和以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女权主义者和文化理论家为代表的"科学论"(science studies)阵营之间的一场较量,其本质是科学与反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之间的一场大战.  相似文献   

7.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主义思潮:路向、特质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主义在中国思想界不仅有着丰富的表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异,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科学主义的特质。中国近代科学主义思潮是同崇尚科学、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新文化运动交织在一起的,我们很难在科学主义与追求和崇尚科学之间划出泾渭分明的界线。科学主义思潮时中国近现代思想界的影响,既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科学主义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出现,盖源于实用主义地理解科学。因此,在中国消解科学主义之路,不在于反对把科学作为“新权威”、“新信仰”,而在于培养我们民族真正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科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要旨,从而表明,语境论既避免了严格的科学主义和形式主义同时也避免了相对主义,因此这是“后实在论时代的重要的哲学形态”,为科学哲学的重构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基底。  相似文献   

9.
夏威夷大学历史系的美籍华裔教授郭颖颐(D.W.Y.Kwok)在1965年出版了《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05)》一书,它立即成为研究唯科学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此书中译本现已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唯科学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认为唯有科学才能认识客观的实在,不论是自然还是社会。科学是万能的,它不仅可以认识自然,还可以认识社会,甚至还可以推动社会革命,拯救国家。总之,唯科学主义赋予科学以广泛的社会目标。自近代科学传入中国之后,唯科学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0.
杜威立足于生存论的思维视域,借助于自然科学,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对知识的旁观者理论进行了批判与解构,创立了实用社会知识论,其知识论渗透着强烈的批判性。透过这种批判性,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这两种风格的杜威。在两个杜威之间呈现着张力和矛盾,表征着现代性的杜威高扬科学和民主,其理论走向了科学主义和自由主义;表征着后现代的杜威竖起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大旗,批判与消解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表象主义,其理论走向了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和偶然性。通过实用社会知识论的视域,杜威由现代性走向了后现代性,它向我们展示了实用主义的转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