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科技》2008,(5):49-51
什么是地震 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构造地震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孤立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小而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通过主震一次性释放的。  相似文献   

2.
徐继山 《大自然》2010,(3):11-1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地震活动进入相对活跃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跨度将在几十年到一二百年的时间内。回顾近期发生的几次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2009年印尼7.6级地震、2010年1月20日海地7.3级地震、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以及4月14日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似乎地球用它的威力一次次向人类表明,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从去年以来,地震发生的次数比以往正常年份偏多。需要提醒和重视的是,由于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深处,目前的监测手段还只停留在地表,因此还不能百分之百地成功预  相似文献   

4.
《科学世界》2021,(8):66-67
大地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极其缓慢地移动.由于大地的运动,地球会出现地震或火山喷发等活动. 根据成分等,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外核、内核,右页下图).尽管大部分的地幔和外核因高温而流动,但地幔的最上部和地壳因冷却而变硬.这个坚硬的岩石层(地壳+地幔的最上部)称为"板块".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是很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书是介绍关于地震前地球电离层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的专著,主要解释和说明地震活动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天/几小时前的一些近地等离子体的变化现象,并说明地震.电离层是如何耦合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海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新近发展.包括:1.单震源多道海上拖缆地震勘探,指出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可获得高堵皱数据的新技术,对单震源和双震源两种技术作了分析比较.2.多船—多道海上拖缆勘探技术,认为这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一种快速、经济的勘探技术,目前大多是利用两条船,每条船拖3条海上电缆进行作业.3.④维地震展望:④维地震本质上是时间推移的三维地震,它可精确地确定油气空间体积、流动方式及运移规律.目前主要用于油藏管理.它可能是下一代的地震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预报地震,人类永恒的研究课题目前,人们对地球内部活动知之甚少,人类知识水平还达不到准确预报地震的程度。人们对大地的了解,基本上局限在与经济活动及居住交通相关的空间尺度上。虽然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能够初步了解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大体情况,然而,这些知识距离预报地震还差得很远。  相似文献   

8.
地热是地球内部热力不均在地表的展示,地热的形成是异于周边的热地幔物上升而成;上升初期地表表现为隆起,后期地表表现为下陷和地堑等,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热田。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或相同部位其物理特征有不同的表现和差异,这些物理特征有地震、地噪声、布格异常、电阻率异常、自然电位异常等,探讨了地热物理特征与地球内部热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历史时期的地震数据,以及地震震中固体潮参数的分布特征,通过其相关性可设计发震概率的预报函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模型理论上可模拟预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强震发震概率.此外,该系统亦可方便地获取全球或局部区域的模拟地震指数.实现精确的定点预报与区域的指数预测相结合.采用NEIC提供的全球1544次M≥6.5级地震数据,举例给出全球和台湾附近地区2010年1月1日UT=0:0的瞬时地震指数,以及台湾附近地区的平均地震指数.基于对美国旧金山所作10年的强震定点预测,给出其附近区域在2015年6月24日±15日内的平均地震指数.  相似文献   

10.
崔立鲁  周甜  张诚  邹正波  李盼  宋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434-11441
利用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lorer, 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数据获取尼泊尔地震震源区周缘震前震后重力变化。根据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区及周边重力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求地震孕震机制及地表物质迁移情况,详细分析了震前5年和震后2年年际变化和季度变化,并提取了5个重力变化显著的特征点和震中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正负重力变化信号以震中为中心呈现出明显的出四象限分布特征,同时地震通常发生在重力变化的零值线处。通过对5个特征点及震中点重力变化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每个点在震后1-2个月内均出现了较大的跃迁现象,其振幅有所不同,这可能是震后地球内部物质均衡调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将地震研究置于地球物理构架中进行定位和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产生地震的动力问题,以及地震生成的地壳结构、深部原因及地球结构能的作用.以引力常数减小、天体膨胀为基础,以地震资料为依据,建立了一个新的地震模型,经与地震发生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表明,此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1.引言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球表面附近的震动,是一种活的地质现象。一次强烈的地震,其破坏力是相当大的。所以,人们很早就对地震进行研究,研究影响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因素。本文根据现代对地震研究的统计资料,从天文学方面分析了影响地震发生的天文因素,并提出地震研究应置于“天地大系统”的思想观。2从天地大系统去分析地震灾害成因天然地震,特别是破坏性较为强烈的地震,是地球表层系统中屡见不鲜的地方性地质事件。无论是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还是重力陷落等多成因的地震活动,都将导致地壳岩石变位和变形,释放地应力…  相似文献   

13.
人类当然有理由特别关心自己居住着的地球。在地球表面已被现代科技揭示得几乎一览无余之后,人们的关心自然延伸到了地球的内部,尽管各种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交代着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各种有关地球结构的疑问仍在不断地冒出来:其中有一种声音特别逼人:地球到底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相似文献   

14.
董娜 《科技资讯》2012,(2):216-216
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冲击地压是采矿诱发的矿井地震,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利用微地震监测系统是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的有效手段,分析微地震事件的分区性,指出应力积聚区域及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成功预测了该工作面的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15.
益阳 《科技潮》2003,(11):42-44
今年年初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尤其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近海发生的7.5级地震、新疆巴楚——伽师发生的6.8级地震、云南省大姚县发生的6.2级破坏性地震、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的8.0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灾情,更何况全世界每年有100万次的地震发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地震形势,社会公众太需要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并客观地对待它了。  相似文献   

16.
《创新科技》2008,(5):7
日前,“嫦娥”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广州科技活动周”讲座中表示:“地震是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四种紧急状态之一。45亿年后,地球内部将会冷凝固化,不再会有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  相似文献   

17.
牛春 《科学世界》2005,(3):38-41
世界上最深的实验室位于地球上地震最频发的地方.这是一座4000多米的井,它穿过圣安德鲁斯断层,直达“地震的孕育之地”。一组传感器将探入断层能量释放之处.希望能够预先捕捉到下次地震的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18.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  相似文献   

19.
《遵义科技》2009,37(2)
1 地震灾害知识 1.1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瞬间发生、破坏剧烈、监测预报困难、次生灾害严重、社会影响深远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刚刚诞生时的地球和现在的地球左侧的插图为大约46亿年前的原始地球.它的表面上有因星子撞击而产生的“岩浆海”。右侧图为现在的地球。可使高层建筑发生剧烈晃动的地震,其成因可以追溯到原始地球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