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 当我们从《文章分类的现实误区》,里走出之后,继而面对的讨论课题就应该是文章分类的新体系——“两门八类分”的确立了。但是我们知道,文章分类从来都是一种历史的结果,倘不追溯“历史”,我们便无法面对“现实”,达到“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文心雕龙·章句篇》)的分类目的,建立所谓大文章分类体系,去以门(科)制类(种),以类(种)制体(样)了。故此,本论之所以要论及一些过往的分类史实,并非要对其做进一步的传播认同,只不过是想通过它来肯定一个结论,即:文章分类的大前提的存在,总是在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4,(1):28-30
王邦直饱读史书,潜心钻研,立志恢复中国古律制之本源以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律吕正声》在律学理论上主要有二:其一,黄钟律管尺度三寸九分说;其二,三分自三分隔八自隔八学说。其中,黄钟三寸九分说是着重探讨并贯穿《律吕正声》总六十卷的重要律学理论,三分自三分隔八自隔八则是用黄钟三寸九分学说解决旋宫问题时派生出的乐律观点。因此梳理黄钟三寸九分说的来龙去脉是解读王邦直律学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反训探原”一文,(原载《中国语文》八○年第四期)把“反训”字分为十类,认为:这十类字就是“反训”的十种来历和成因.兹照抄原分类名目例字如次:(分类顺序略有更动)一、内含反训 例:率 遵循也.又,领导也.等 齐同也.又,差异也.二、破读反训 例:仰 下托上也.又,上委下也.三、互换反训 例:攘 推贤而善也.礼敬谦逊也.又,消责不善也.逆 迎受也.又,违拒也.四、引伸反训 例:衅 填隙也.又,裂隙也.五、隐讳反训 例:考 延年也.又,终命也.六、假借反训 例:乖 戾也.又,和顺也.  相似文献   

4.
《昭明文选》作为一部按文体选录各类文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文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文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文选》的性质及作者编纂目的相关的;从《文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文”又重“质”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对于写作的研究著述颇丰、论述精当。例如:“文有大法,无定法。”(郝经《答友人论文法书》)。汉以前文,未尝无法,而未尝有法,法寓于无法之中。”(唐顺之《董中峰侍郎文集序》)“不入于法,则散乱无纪;不出于法,则拘迂而无以尽文章之变。”“既有变化,自合规矩。”(魏际瑞《伯子论文》)“是以学文之事.可授受者,规矩方圆(法);其不可授受者。心营意造。”<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务先大体,鉴必穷源。乘一总万,举安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刘勰《文心雕龙》)等等。  相似文献   

6.
象声词刍议     
本篇从历史、现状和作用三个方面浅淡象声词。目的在于说明:语法研究和语法规律本身之间还存在着相当长的距离,有待于人们去思考和探索。 一、象声词的研究历史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摹拟声音的词。如《诗经·小雅·伐木》中“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丁丁”是描写伐木的声音,“嘤嘤”为鸟鸣声。叫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法著作,都不讲象声词——不承认象声词的语法地位。从《马氏文通》到抗战前夕,汉语法研究忽视了汉语语法的这一特点。1898年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书《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汉语语法研究成为独立的部门。《文通》具有开创之功,对语法学界产生让巨人影响。《文通》把字(词)分成实字(词)和虚字(词)两大类;实字又分五类:名字、动字、代字、静字、状字,虚字又分四类:介字、连字、助字、叹字。这九类的划分大体是合理的。发展到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7.
关于“四合一”新工艺的资料,本刊72年第五期《利技简报》(工业部分)已刊登了杭州缝纫机厂的来稿:“除锈、除油、磷化、钝化‘四合一’新工艺”一文。下面我们将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介绍的“四合一”新工艺的几种典型配方及工艺条件介绍一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夷坚志》是南宋洪迈(字景卢,号野处,谥文敏)撰作的一部卷帙浩繁的志怪小说集。原书共四百二十卷。何异于嘉定壬申(1212)所作《容斋随笔总序》最先记载了《夷坚志》全书的卷帙情况:“仆又尝风陈日华,尽得《夷坚》十志与支志、三志及四志之二,共四(按:原讹作三)百二十卷。”征之书簿,则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1小说家类的著录最为完备:“《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叠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叠文字,鲜少针对“三体叠文”这一特殊的文字形式展开研究。和《说文解字》所收录的35个三体叠文相比,《康熙字典》比《说文解字》多收录了82个三体叠文。通过比较《康熙字典》与《说文》中三体叠文的收录情况,集中对《康熙字典》所收录的三体叠文进行研究,三体叠文的结构多为品字形、横纵并列式,其表意方式与构形部件间有密切关系,构形部件不同的意义、引申义使得三体叠文在表义上体现出典型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鸟类学家傅桐生教授和高玮、宋榆钧副教授编著的《鸟类分类及生态学》一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定为1988年春季大专院校教材。《鸟类分类及生态学》一书的出版,是我国学者在鸟类学上研究的新进展,它是从事鸟类教学、科学研究以及科普工作的重要参考书。该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鸟类分类”,第二部分是“鸟类生态”。鸟类分类部分作者介绍了鸟类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分类的单元和等级,分类等级的科学依据,分述了目级的依据,科的依据,属的依据,种的依据,并对种的定义又分三个阶段来阐述。从而确定了鉴别种的三条标准:(1)形态方面。(2)分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将汉代奏议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其说缘自蔡邕《独断》。然刘勰重在以内容分类,不及《独断》以文体格式、内容、上书途径分类科学。将《独断》之表述与汉代奏议文的实际情形相比较,发现《独断》中所言仅是对汉代公文一般情况之概述,事实上即使蔡邕本人所做奏议也没有完全遵守《独断》所言。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计算机技术类文献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但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对计算机类的立类标准不统一,个别类目注释内涵不清,个别类目设置不完善,给分类标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简述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对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设类存在的问题,详细讨论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对计算机文献的分类标引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语文教学的得失讨论 ,本文提出语文教学存在的四个误区 :(一 )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 ;(二 )重课内、轻课外的误区 ;(三 )“答案唯一”的误区 ;(四 )作文作业观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籍的分类,从刘向、刘歆起就不完全是以学科作为分类标准的,直到清朝的四库全书都是如此。向、歆父子的《七略》将汉代当时的书籍分成六类: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辑略》是“诸书之总要”,即各种书的总论、总评,不是图书类别)。“六艺”就是《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也附在里面,所以《汉书·艺文志》说:“序六艺为九种”  相似文献   

15.
<正> 文章,作为整个写作活动终端的物化形态——精神产品,其分类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古老而疲惫的话题。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章,其“门”、其“类”、其“体”、其“式”等“形式”上的归属称谓,经过文章自身的沧桑演变和历代学者的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发展到今天,是理应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共识了。因为,这一貌似“简易”却又“不易”,但充满着“变易”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不仅仅是现代文章学,写作学的研究者们要时时追踪把握的科研大方向,也是一切有涉“文章”系统的学科,必然要询问的源头和起点;同时还是当前大中小学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诗文艺术风格的分类,曾经历了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而简的过程。魏时曹丕分为雅、理、实、丽四体;南齐刘勰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八体;唐·李峤分形似、质气、情理、直置、雕藻、影带、宛转、飞动、清切、精华十体;皎然分“十九体”;晚唐司空图则有“二十四诗品”;宋·严羽渐归为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九体,优游不迫、沉着痛快两大类;清·姚鼐则明确归为阳刚、阴柔对立之两大类。姚鼐本《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用一系列形象比喻说明两类艺术风格的特色:“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呆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  相似文献   

17.
按部首查字,程序较多,很费时间;以后创造的四角号码检字法,比部首检字法较为科学,但这种检字法由于变形笔画太多,没有四个角的字硬凑出四个角,所以也不易掌握。笔者根据汉字不断简化的趋势和汉字是由不同笔画组成的特点,研究了《四笔代号检字法》。四笔代号检字法把所有汉字的笔画分为八类,用八个数字作代号。即:1(横一)、2(竖丨)、3(横折乛)、4(竖折)、5(点、)、6(挑)、7(撇丿)、8(捺)。把每个字开始两笔和收尾两笔的代号合成一个字的代号。例如:“中”字第一笔是竖“丨”(代号2),第二笔是横折“乛”(代号3),倒数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籍分类应采用何种分类法?这一直是困扰当今图书馆学界和图书分类家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图书馆界古籍分类方面存在的混乱状况给图书馆工作带来的困难,提出了“目前有必要对中国古籍实行统一分类。在新编的更为完善的《中国古藉分类法》诞生之前,古藉分类仍应以《总目》分类法为宜”的观点,并充分阐明了采用《总目》分类法类分古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假期中,翻阅、整理语文数学书籍,见去年《语文教学通讯》第八期载中学生课外阅读文章《古晋名珠——晋祠》一文,作者在描述晋祠水美一节中写道: 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  相似文献   

20.
IT培训专栏     
动态国家信息领域“653工程”办公室发布第二批项目(课题)上海市首批开班的六门课程榜上有名全国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为推进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的实施,根据《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国人厅发[2006]8号)的要求,经专家充分论证,于2007年1月11日,下发了《关于发布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第二批项目(课题)的通知》(信人知办[2007]001号),通知发布了四类15个项目(课题),其中,本市首批开班的6门课程全部被认定。具体是(按国家发布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