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白居易诗歌流传至今者近三千首,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白居易的作品,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由好友元镇协助,编成《白氏长庆集》五十卷,当时白居易将他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前三类都是古体诗,又按题材分为三类:讽谕诗注意反映种种政...  相似文献   

2.
冉会梅 《奇闻怪事》2009,(12):25-26
“谁知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被收录在长春版第三册语文书上。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直接继承者,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勤奋创作,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理论.写了许多抨击弊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优秀诗篇.除了那些锋芒毕露的讽谕诗之外,即使是写个人闲情琐事,偶而有感,也不忘“惟歌生民病”的宗旨.《新制布裘》和《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两首诗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人民饥寒交迫的处境,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民之情,与其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一、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这首五律,是晚唐诗人杜荀鹤所作。杜荀鹤的诗,素以白描见长,不事雕琢,不喜搬用典故,创作上走张籍、白居易“尚用”的一路。他与皮日休,夏夷中等同为关心人民、特别是关心农民疾苦的现实主义诗人。诚然,荀鹤的诗有时略有浅率之嫌,但婉蓄倩丽的力作毕竟是占主导地位的,《春宫怨》即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对于此诗,宋代欧阳修《六一诗话》、吴聿《观林涛话》,均以此诗为周朴所作,实误。《诗人玉屑》就曾引《幕府燕闲录》云:“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第一……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既不是讽谕,也不能简单地看成是歌颂爱情。我们知道,诗人白居易的很多作品所反映的主题在当时都是有重大突破的主题。《长恨歌》也不例外。它通过叙述描绘李杨间特殊的爱情故事,反映出处于封建社会这个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宇乐天。他的一生以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不少人认为:后期的白居易深悟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之道,诗酒优游,其人与其诗恰相妙合。如洪迈在基《容斋随笔》中就曾将韩愈与白居易作过比较:“韩退之多悲诗,三百六十首,哭泣者三十首;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杜甫三首杜鹃诗的创作时代背景、讽咏对象、言辞与情感内蕴的分析,阐释了诗人对唐代三次中央政治革命的看法和整体思考及杜甫独到的政治器识:  相似文献   

8.
尽人皆知,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具有丰硕的成果,诸如《观刈麦》、《卖炭翁》、《红线毯》、《杜陵叟》、《缚绒人》、《母别子》等讽谕诗,《长恨歌》、《琵琶行》等感伤诗,无不家弦户诵,脍炙人口,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卓著的建树,且不说《与元九书》、《策林》诸篇对于诗歌创作发表了系统的精辟的见解,难能可贵的是他还以诗论诗,以诗论文,以诗论画,表现了卓越不凡的特色.本文拟就他的诗评论作一番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让学生说     
在《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学过程中,有位教师引用了白居易的诗《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学生描述了诗的大致意思,然后师问:“这首涛仅仅表达了这个意思吗?”  相似文献   

10.
题壁诗说略     
古人的书写、印刷条件都极其有限,墙壁、门扉、柱头是现成的书写材料,有创作欲、发表欲的诗人墨客自然就会在上边逞其诗才,古人的许多诗也便藉此得以流传下来。唐宋时期,一般的酒肆驿馆等处多备有干净墙壁以供留题,为保护墙壁与更换方便还有的挂出诗板,任人挥洒。诗题于壁是供人欣赏阅读的,而一旦读到朋友的诗歌,自然会引起亲切感与怀念情。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是挚友,两人都有多首读到对方题壁诗的诗歌流传下来。“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忽向破檐残漏处,见君诗在柱心题。”(元稹《见乐天诗》)元和十年元稹在赴通州任司马途中读到白居易《赠长安妓阿软绝句》的题壁诗,喜悦之情藉诗句而溢于言表。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急切读到朋友题诗的心情毕见,亦可见元稹题壁诗的数量之多。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李益的《嘉禾寺见亡友王七题壁》:“今日忆君处,忆君君岂知。空余暗尘字,读罢泪仍垂。”读到朋友的这首题壁诗已是在其辞世之后了,读诗思友,情何以堪。对于素昧平生的人,题壁诗提供了了解认识的机会,有的作者的人生便因此而有了巨大的改变。宋代诗人秦观久慕苏轼大名,但恨无缘一见。当他得知苏...  相似文献   

11.
荒废朝政、裙带关系是《长恨歌》从开篇到安史之乱爆发前30句诗描写的主要内容,其中荒废朝政为核心,毫无原则的裙带关系、用人失察等是前的延伸,构成了这一部分的内容主体。尽管白居易在《长恨歌》前30句中并没有否认或有意丑化李、杨感情,但是,其意并不在歌颂,而在着重写出唐玄宗溺情之深,荒废朝政之严重,并已暗示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确立了《长恨歌》的劝讽基调。  相似文献   

12.
盖瑞·史耐德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幼年时偶然的一次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经历,即宣告他从此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诗人翻译的二十四首寒山诗还被选入《中国文学选集》,逐渐成为英译汉诗的经典。除了翻译,中国诗也直接影响了史耐德的诗歌创作。无论是古典诗歌的句法格律,还是中国文化的经验模式、思维模式,都对诗人产生了明显的“移情”效应。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序幕刚刚揭开,苏轼就上书神宗皇帝,极论新法之不便,因而受到排挤,贬补外任。他在各地从政的过程中,“见事有不便于民者”,抱着“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庶几有补于国”的动机,从现实生活出发,写下了一些反映新法流弊的政治讽刺诗。关于苏轼反青苗法诗,在“乌台诗案”审讯中被指控的有五首,但其中纯系捕风捉影,不足深论。本文仅就《山村五绝》之四及《吴中田妇叹》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骊宫怨》是饶余燕先生有感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而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全曲由一个悲剧性的引子和4个相互联系的段落组成,将古筝与西方管弦乐队完美的结合,在音乐上体现了浓郁的民族化风格特征及其与西洋音乐形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但是对于这首长诗的主题却一直有很大的争议。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在刚开始创作《长恨歌》时,诗人是按照自己现实主义的主张进行构思的。但是,在创作中,诗人对民间流传的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进行加工时,不禁被流传的故事所感动,以至于联想到自己的情感经历,不自觉地与原来的创作动机相背离,对李杨的爱情进行了讴歌,对他们不能长相厮守表示了同情。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中韩愈、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作品评价的三首绝句作了一些解说,从而帮助初学者对姚氏论诗绝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姚晓菲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65-66,72
本文就少有人论及的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阐述一二。从诗的内容可以推断,《杂诗》为一时所作,均是诗人归园多年后创作的。它是诗人真实心态的流露,也是他晚年对自己人生进行反思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七德舞》是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的一首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的叙事史诗。白居易是唐代诗坛上地位仅次于李白和杜甫的大诗人。他生在“安史之乱”后,当时的唐王朝。由于兵连祸结、藩镇割据、宦官弄权、朝臣党争,以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日趋腐败。盛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已成了昨日黄花,作为一个有政治理想的知识分子。白居易积极参与了中唐时期的政治改革斗争。  相似文献   

19.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与许浑的创作罗时进许辉,字用晦,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丁卯集》传世。许浑创作涉及题材甚广,其中送别诗颇为引人注意。一是作品数量多。在许浑530多首诗中,送别诗汁69首,约占17%之多,在晚唐诗人中较为可观。二是精心之作多。宋人严羽在《沧...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现实主义的大师。他的诗以深刻、尖锐地反映社会问题著称,尤其是他前期的十首《秦中吟》和五十首《新乐府》,“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序》)白居易以诗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在他广泛反映社会问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诗尖锐地触及了妇女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这些诗对唐代各个阶层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妇女婚姻、恋爱、不自由和不平等的地位等诸问题,都作了深刻的、真实的记录。在封建时代的文人中,对妇女命运如此关注,对妇女不幸的生活作如此系统的反映,实为罕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