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墨洋 《少儿科技》2014,(12):39-3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有人背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总能勾起我的"馋虫",让我想要再读一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描写了许多人物,有多谋、多疑的曹操,有仁义、善良的刘备,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气量狭小的周瑜……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作者问题说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说勃兴的有明一代,有一种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这就是当时的小说家们,大都不愿意将其姓名署在自己的作品之上,如《西游记》无作者署名,《金瓶梅》只题“兰陵笑笑生”,《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为“子虚乌有”(见胡适《水浒传考证》),等等,即可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中将古代兵法中的示形、造势、用术、谋攻、诡道、出奇等战争智慧充分贯穿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塑造了众多政治领袖和军事统帅人物的形象,其中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足智多谋更具典型意义。本文试图探索诸葛亮的谋略智慧,以期对人才科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有着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和高尚的道德品格,本文全面分析诸葛亮的个性弱点,对诸葛亮有了全面、深刻了解,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事业奋斗终身等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美德应得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对于《三国演义》不同时期版本文献的比较和研究,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小说中人物的艺术形象,也能让我们从小说中把握作品折射出的政治思想和社会文化,还能让我们从各个角度感受各种风格的作品特色,在轮廓的相同和具体的不同中享受不同版本的艺术作品展现给我们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
在《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中,"仇"这一要素与战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地说,有些仇影响战争的发生,有些仇影响战争的胜负;反过来,战争可以生仇,可以释仇,也可以报仇。  相似文献   

7.
在《三国演义》研究中,传统观点认为《三国演义》体现了儒家的经典思想。深层解读主要人物的时代命运,可以看出作品明显流露出作者尊蜀贬曹的思想,但其核心思想并非儒家至上。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文本描摹,反映的儒学思想只是在形而上层面被认可的社会现实,只有"外儒内法"这一儒学思想形式与法家思想内容的矛盾结合体才能成就世俗功业。  相似文献   

8.
9.
英雄作为社会史化认可的行为模范,是一个民族的代表性人物;英雄观体现人们对何为英雄的认知。《三国演义》和《伊利亚特》作为中西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均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形象。考察英雄形象背后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挖掘中西文化异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学的社会文化内涵,更为深刻地感受文学和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文学需要虚构,《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当然也需要虚构。就全书来说,很多人都赞同“七实三虚”的说法,而其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却不是“七实三虚”,更不是历史人物的真实再现,就关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对照《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可知大部分是虚构的。而这个虚构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已经取代了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形象,他的影响也不再仅限于文学范围,在宗教、民间崇拜里都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三国演义》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见解与资料。对近10年来的有关研究予以述要,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分歧在新世纪《三国演义》研究中的延续与演变。  相似文献   

12.
13.
第一次读《三国演义》,心里便生疑问:诸葛亮这一形象可谓神奇,他纵横三国,神机妙算无所不能,小说第57回里,司马徽也曾预言:伏龙、凤雏两人,刘备若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可诸葛亮最终并没能让蜀国问鼎中原。是司马徽欺骗了天下人?是诸葛亮欺骗了天下人?还是罗贯中本人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4.
莱昂内尔·特里林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学与社会文化批评家.他认为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哲学都涉及道德问题,并且把小说置于社会、政治和现实中来考察风俗世态、道德与小说的关系.特里林认为,道德现实主义小说影响了众多的现实利益,让很多人意识到了潜在的情感,使他们不容易变得麻木或漠然,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氛围,使得不公正的现象难以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5.
《木兰辞》创作时代与作者之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兰辞》的研究,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时代文化和民族风尚诸因素,则可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进而认定它为北魏鲜卑族民歌。  相似文献   

16.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景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唐朝的《枕中记》、《南柯太守传》和韩鲜李朝时期的《九云梦》是处于两个国度的用不同语言写成的小说,时间上也相差近千年,但主题、结构等大致相同。然而它们却同而不同,前者采用暴露的笔法,写儒士理想不得实现时的愤恨,旨在讽刺和批判;后者采用浪漫的笔法,写儒士理想不得实现时的幻想,寓含着作者的追求和希望。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杜勃罗留波夫认为:“真实是必要的条件,还不是作品的价值。说到价值,我们要根据作者看法的广度,对于他所接触到那些现象的理解是否正确、描写是否生动来判断。[首先,根据我们已经接受的规准,我们要把担当着人民底自然的、正确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小说劝惩论与陆人龙的《型世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劝惩论是明代中叶以后小说理论家鼓吹小说作用的产物,晚明时成为小说家普遍遵守的一条创作原则。明末陆人龙的拟话本小说集《型世言》受劝惩论的影响极大,其表现不仅在于小说主旨的定位,还在于人物的塑造、通俗化的倾向、小说结构等小说艺术形式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记得当时年少——《饥饿的女儿》与《情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虹影的《饥饿的女儿》和杜拉斯的《情人》都是自传体小说。而且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如 :故事背景均是在江边 ,母女关系都特别紧张 ,家境都很贫穷 ,都有一段绝望的恋情 ,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少女苍白的青春期。但绝不是雷同 ,两部作品各有各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