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5年来,对曹操在社会史方面表现的评价可分为总评、曹操与汉政权、曹操的军事行为,经济措施、个人品质五个方面,对曹操思想的研究可划分为曹操的主导思想,人才思想,军事思想,神仙思想四个方面,建国以来,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内对曹操的研究皆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失误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五十年代末,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翦伯赞等人,曾发起为曹操恢复名誉的讨论,人们称之为着曹操翻案。曹操究竟是怎么的一个人?千百年来争论很多.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杰出人物,小说中的曹操是个反面角色,并且认为曹操的形象都是被小说歪曲与丑化了  相似文献   

3.
本主要论述了曹操的政治才能及这种才能对这一北方所起的作用。通过曹操在动乱政局中如何确定政治方向,寻找和发展政治基础,把握政治时机和颁布有效的政策等诸方面的分析,展现了曹操杰出的政治才能,揭示了曹操从众多割据军阀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曹操的诗歌以豪迈奔放见长,但豪迈奔放的诗风中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情感基调。本就曹操诗歌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等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视角解读一代枭雄曹操的人才观.通过剖析曹操的人才观与时代文化特征间的关系,把握曹操人才观与时代观、发展观、功业观的内在统一,探究曹操人才观的独到与人才经营的成功,并依据现代人才管理理念揭示曹操人才观内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曹操的人才学思想李世萼曹操尚刑名,也提倡“通脱”。他的人才学思想,则是一种反时俗传统的“异端”思想,不仅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即使现在也还有可资借鉴之处。下面谈一谈曹操一些重要的人才学思想。重才的思想及其背景在曹操的诗文里,多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譬如,...  相似文献   

7.
曹操诗作的创作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在于“气吞山河的壮志”、“大悲大壮的情怀”、“阔大雄奇的意境”,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8.
为何说曹操,曹操就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宇 《青年科学》2010,(7):56-57
人们常常有这种经历: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出现了。于是,我们就感叹: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相似文献   

9.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承前启后、很有成就的文学家。笔者认为,曹操诗歌的语言风格可以概括为简约爽性、沉郁顿挫、古直悲凉、雄阔霸气,呈现多元和多样化。曹操散文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为清俊、通脱,即简约爽性。其成因与文体自身特点、曹操身份、地位、性格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家族基因间没有关系,"曹操是汉代丞相曹参后人"这一说法有误;而现有的夏侯氏基因与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从夏侯氏抱养的说法也不准确复旦大学课题组日前宣布:完全确定曹操家族DNA,围绕曹操及其家族的身世、遗传之迷也随之逐步破解。曹操身世之迷:非曹参后代亦非夏侯氏抱养2009年,河南安阳对外宣布发现曹操墓,此消息一出即引发轰动,亦引发争议。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拟用DNA技术开展对曹操家族DNA的研究。曹操本是生活在2000年前的历史人物,寻找他的DNA似乎遥不可及。课题随即开始另辟蹊径:用现在人的基因反推曹操的基因,从而破解曹操的身世之迷。要将曹操后人与2000年前的曹操进行"亲子鉴定",首先需要的是可靠的样本。课题组李辉教授称,从2009年起,专家组在全国各地采集了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愿者的静脉血样本,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随后,课题组进一步梳理全国258个曹姓家谱,筛  相似文献   

11.
杨吉春  杨雪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61-62,72
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论很大、很难定论的人物,然而他的诗歌创作成就却是大家公认的,他的诗歌创作也为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曹操提供了一种途径和可能。通过对他前期诗歌《蒿里行》、中期诗歌《短歌行》、晚期诗歌《步出厦门行·龟虽寿》所表达的形象与所体现的思想进行分析,探讨了曹操思想发展的脉络,还原了一个真实可信的曹操。  相似文献   

12.
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被歪曲了的人物。他在舞台上被歪曲得更厉害,得到了粉面角色的遭遇。这是不公道的。曹操一生做了不少的坏事,对人民犯了罪过,这些坏事,应当否定,应受指责,但是这不是曹操主流的一面。曹操也做了许多有利于历史发展、生产发展的好事,从总的方面来看,曹操的评价,应当予以肯定。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对曹操的一个应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青年科学》2010,(2):4-5
2009年12月27日,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河南安阳。承载了太多传说与猜测的充满着神秘色彩与争议的历史人物曹操的陵墓“曹操高陵”得以确认并正式对外公布。刹那间,一石激起干层浪,国内专家学者、海外报章一片哗然。质疑声起,争议不断,孰是孰非,各执已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曹操的用人方略,认为曹操的用人方略为:“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宽阔的用人胸怀;随才任使的用人方法;机智权变的驭人之术。  相似文献   

15.
浅析曹操     
曹操,自古在文人墨客中的形象一直不好。《三国演义》中的大反派"奸雄",戏曲中的大白脸"奸贼"。然而鲁迅先生却说他是英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解放后,郭沫诺写的一出话剧《蔡文姬》在戏剧界首度为曹操翻案,剧中的曹操雄才伟略,后有京剧《曹操与杨修》公正地树立了曹操的形象。笔者在此文中,从"政治方面、军事方面、个人情操方面、人性方面"浅析了曹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一位有雄才伟略的大英雄。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充满阳刚之气,既有英雄气概又有浪漫情怀的时代。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其中雄才大略的曹操,就是当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各种原因,"奸雄"几乎成了对曹操的定评,但从曹操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入手,分析其诗歌中涵盖的主要内容及体现的曹操形象,可以让人们给曹操一个合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唯才是举令是曹操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法令。东汉腐朽的选官制度使大批中小地主无法脐身于统治阶层,而唯才是举令的颁行则满足了他们不平衡的社会心理。曹操早期人生经历所形成的社会心理也是对他颁行这一法令产生的重要影响。该法令的颁行满足了曹操急需人才的需求,而由中小地主上升而来的统治阶层为了固化自己的政治地位,又与门阀士族合流,抛出了九品官人法,使唯才是举令终于退到历史的帷幕后面。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功绩得到后世许多名人的高度评价,却极少有人论及曹操在教育子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他的几个孩子,大多才华横溢,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曹操的家庭教育方法,总结其获得成功的经验,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也有指导、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曹操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曾批驳过对曹操的传统评价。他说:“曹操在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曹操说:“汉未,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  相似文献   

20.
曹操多次下达求贤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主张,震古烁今,学界一般认为这是曹操的用人标准,实际上,有才只是曹操用人的基本条件,唯我是用,唯我是从才是曹操用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