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的历史学有相同的历史对象,但却没有相同的研究目的。正是每种历史学各有不同的研究目的才决定了每种历史学的各自不同的风格和价值。另外,历史学内部的各个专门史之间虽有不同的研究对象,但专门史之间的研究对象的不同并不等于作为整体的历史学的历史对象的不同。关键在于,必须确立历史学的理性基础。只要缺乏理性批判的自觉意识,那么,历史借鉴就只能沦为历史影射和历史比附,历史依据也必然沦为为独断专行的现行政策强辞辩护的“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   

2.
经济史是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经济学领域它属于理论经济学,在历史学领域它又属于专门史,因此,研究经济史既可用经济学方法也可用历史学方法。就经济学方法而言,主要包括:运用经济学理论来研究经济史;证伪与证真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假设研究法;计量经济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腾冲"以及"柘俞"城是南诏对腾冲城的建置和命名,它表达了南诏统治者对腾冲历史、文化、地理的认识和希望.本文主要从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分析研究并阐述了"腾冲"以及腾冲古代地名"柘俞"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的本质特征(或根本属性)是史学理论研究中的基本范畴之一。研究者曾从不同角度作过探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如有的学者根据历史学的客体特征,推论出历史学具有时空性、综合性、科学性、革命性特征;有的则根据历史学的主客体关系断定历史学有实践性、现实性和认识的相对性;还有人分别从历史学的任务、功能、与文学的比较中,甚至从综合的角度作了程度不同的探索。然而笔者认为,这些探索都只从某个侧面揭示了历史学的具体特征,没有触及根本属性。从20世纪前期开始,我国史学界就有关于“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其目的似乎是在解决这一重大课题,但遗感的是由于长期的思想僵化和史学理论研究的停滞,使该问题久悬未决。最近几年,学术界少数颇具胆识的专家又重倡“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老命题,给我们关于历史学本质特征问题的研究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和合历史哲学的"和合可能历史世界"是理的历史世界。社会历史的价值理想世界是一种虚拟存在,它指向形而上或未来世界。宗教历史学是指非实在性的存在性的社会历史的想像、虚拟和敬畏的历史学说;和合哲学历史学是指哲学的历史学研究,哲学是历史的灵魂,历史是哲学的血肉。和合家园历史学是一种终极历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历史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探讨三个方面内容:(1)"第二课堂"概念的界定;(2)历史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研究的意义;(3)历史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牛可 《世界知识》2010,(11):64-65
<正>历史学是理解现实的一种方式作为学历史的人,我总感觉,正如一个人有性格,一个民族有"国民性"一样,一个国家的历史学大概也有特定的性格或者气质,尽管探究和状述某国历史学的性格气质与对国民性的研究一样,都是一件犯难冒险之事。在我有  相似文献   

8.
学科交叉发展是当前科学研究的基本趋势,历史学必须考虑社会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新的方向,以改变其发展态势.考虑到旅游业蓬勃发展背后的隐患,历史学能够为旅游学提供智力支持,人文旅游乃是历史学努力的一个方向.历史学可以在发掘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意涵方面,支持旅游业发展,同时推动历史学教学的实用性.历史学科与旅游学的结合,能够培养更具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赋予旅游产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历史学科本身的实践性和可创性也会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情绪历史学的发展及研究内容,分析了情绪历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情绪历史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系统研究、跨学科研究、比较研究等方面进展缓慢,需进一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此书是剑桥大学出版社为纪念Richard Lewontin教授而出版的三部著作中的第三部。第一部是《进化遗传学研究:从分子到形态》,为了纪念Lewontin教授在创立种群和进化遗传学中的研究方法所作的贡献;第二部是《思考进化:从历史学、哲学以及政治学角度》,纪念Lewontin教授在种群生物学的历史学和哲学研究中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指人“的”字结构是“的”字结构中很有特色的一种类型,在学术界却被忽略了。尽管分析“的”字结构时提及过,但学者的研究仅限于语法层面。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外部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映像形式和人们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指人“的”字结构产生的两个重要原因,运用“映像”和“转喻”理论对此进行了阐释,并对该结构的构成形式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和圣”柳下惠,是“春秋”社会变革时代出现的一位偏于保守的历史人物,“安君利国”是其思想核心。孔子、孟子分别从“礼”学、“仁”学出发,对他作了肯定性道德评估,却缺乏具体历史分析。孔、孟后学为抬高自身地位、争夺话语权,在神化孔、孟的同时,也神化孔、孟曾肯定过的“和圣”。小生产的“民不自治”、依赖保护.是“恋圣”情结的社会文化土壤。应该努力避免对“圣人”迷信和轻蔑的两个极端,给古圣先贤以恰当的历史尊重,完成由“圣化”到“会民化”的历史转换。  相似文献   

13.
从情、理、事三方面梳理古今各家诗论之说,分别论述诗歌的抒情性、明理性、叙事性的本质。并指出:抒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理、叙事都是为抒情服务的。由此提出以抒情为主体、明理、叙事为两翼的诗歌本质观。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一优二高”农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措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陕西省农业生产实际,分析了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的迫切性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生态农业的效益评价方法,就“一优二高”农业生态效益评价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语法规则往往因文体而异,诗词语法程度远不如散文严格,因而不能用散文语法来规范诗词.对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根据<全唐诗>中的"愁眠"用例以及诗歌用语的特点,并非只可解读为"江枫渔火对着愁眠的人",还可作两种解释对着江枫渔火怀着愁绪而眠;愁人对着江枫渔火而眠.  相似文献   

16.
传统学说中经济法与社会法均以"社会本位"为基础,但未对其各自视野中的"社会利益"加以区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应以"法本位"这一法的核心概念为逻辑起点,对一般意义的"社会利益"以及经济法与社会法各自视野下的"社会利益"做出内涵区分,以明确二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7.
以《乐记》、《毛诗大序》为代表的汉代诗学,其本体论与价值论之间既有着尖锐的矛盾,又有着内在统一性。这种话语建构方式,是由士人的现实处境和士人自身的主体精神所决定的。作者认为,在大一统政权形式下,汉代士人一方面表现出了对君主专制权力的惧服和维护,一方面则又暗暗融入一种君权制衡策略。这种制衡策略体现在诗学话语建构中,就是在非功利性、无目的性的“情性”说与具有十足的工具论和目的论意味的“讽谏”说之间,经学家们设立了“天”作为逻辑中介,从而将两种看似矛盾的诗学主张巧妙的粘接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8.
“双赢”是近些年汉语流行的一个新词。本文探讨了“双赢”的释义、语源、理据、用法以及语义限制,同时对“双赢”的相关仿造词如“双输”、“多赢”等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能量的转换和交换出发,论述了交流电路中“有功”与“无功”的概念;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三个代表”与“与时俱进”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与时俱进的典范。“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这可以从思想路线、创新、精神状态等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