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坂田昌一(1911-1970)是日本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毕生从事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同时,他还是一位勇于革新的科研教学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积极参与维护和倡导日本的学术自由、研究自治以及废除核武器、争取世界和平的运动。本文简要介绍坂田的生平以及他参与的主要社会活动,并评述其在发展介子理论和基本粒子结构模型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坂田昌一是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从事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研究。他努力推动中日科学交流,曾于1956年和1964年来华访问。坂田昌一将自己的科学工作与唯物辩证法联系起来。他提出的基本粒子由更深层次基本粒子构成的理论与毛泽东物质无限可分思想产生共鸣。这引起毛泽东重视,在中国科学界反响巨大。文章基于档案、日记、回忆录等史料,阐述坂田昌一与中国科学家和领导人的一段交往史,并展示以坂田昌一为代表的日本科学家对促进中日发展友好关系所做的贡献。这段交往史从特殊角度反映了中国科学与世界科学在特定时期进行交流和合作的一段历史。同时,也反映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的交流和活动与社会、哲学、政治、外交等却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3.
这本论文集以物理学方法论问题为中心,收辑了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1947—1965年间的论文十五篇。这些论文分别选自他的两个文集:《物理学与方法》(岩波书店,1953年版)和《科学与和平的创造》(岩波书店,1963年版)以及他近几年发表在日本《料学》等杂志上的论文。这些论文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物理学和方法论,二、基本粒子理论的历史,三、基本粒子理论的方法论问题。从这些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坂田是如何长期地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来考察和总结物理学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并用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反复地批判了以哥本哈根学派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潮及其对物理学  相似文献   

4.
2008年,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因发现"CP对称性破缺的起源"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在战后日本本土成长起来的物理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均出身于日本著名的名古屋学派,而其导师坂田昌一教授,则以坚持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指导科学研究而著称,其思想在我国科学界和哲学界拥有广泛影响。本文试图考察小林和益川发现"对称性破缺起源"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背景,进而揭示当代科技的前沿探索同哲学思考之间的深刻联系。  相似文献   

5.
《红旗》杂志今年第六期刊载了日本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并加了编者按语,希望我国的自然科学工作者重视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5月12日、6月17日,《红旗》编辑部哲学组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组邀请了北京的一部分物理学工作者和哲学工作者举行了两次座谈会,围绕在物理学研究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甲:上一次我们讨论了坂田模型方法论的一些问题。但是我还听说坂田模型以及在这个方向上的一系列工作是和武谷三男教授的“三阶段论”分不开的。乙:武谷所提出的“三阶段论”是日本理论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论,它对于日本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冈半太郎(1865-1950),日本近代著名物理学家。他对东北大学、大阪大学以及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贡献。他于1903年提出了著名的土星型原子结构模型,也间接成为卢瑟福提出"原子行星模型"的先导。晚年的长冈半太郎关注地球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随着日本物理学界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有多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于日本物理学的崛起,长冈半太郎是不可越过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温伯格(S.Weinberg,1933~)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由于创立把电磁作用和弱作用统一起来的"标准模型"理论的贡献,与萨拉姆(A.Salam,1926~1996)和格拉肖(S.Glashow,1932~)共享197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9.
编后记     
本刊1965年第三期提前和读者见面了。《红旗》杂志1965年第六期发表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和编者按语,引起了我国科学界的热烈反应。许多科学工作者批判了阻碍本门科学发展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提出了如何在本门科学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意见。本刊本期刊载的由物理学、化学工作者写的四篇文章都是讨论这方面的问题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工作者对如何在各门学科的研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问题发表意见,本刊准备多登一些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汤川秀树(1907—)是日本有名的物理学家,“素粒子论学派”的元老。这个学派是日本专攻原子、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物理学家,以汤川等为中心自然形成的。汤川的思想,一般地说是比较保守。但他在研究基本粒子理论的具体工作和有关的思想方法上,也包合有某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他和许多有成就的理论物理学者一样,有哲学的兴趣,读过莱布尼兹、伯格森、西田几多郎等的哲学著作。他自己说,他酷爱中国的老庄哲学;特别是庄子的思想。尽管是这样,汤川并没有什么专门的哲学论著。这里只能通过他有关基本  相似文献   

11.
自《红旗》1965年第6期发表坂田昌一《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以来,在我国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日本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赤旗报》对此十分重视。《赤旗报》1965年6月18日的《科学》栏内,以《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思想,研究工作就能正确进行》为题,报道了我国《红旗》和《人民日报》刊载坂田昌一的文章的消息,指出:“《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一文彻底地批判了曾统治世界物理学界的、妨碍了基本粒子理论研究发展的、所谓‘基本粒子是物质的终极’这种形而上学的、错误的物质观,强调了唯物辩证法是保证研究工作正确发展的唯一理论。坂田的文章,不仅是科学工作的总结,而且是更广泛地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材料。”《赤旗报》还同时全文刊载了《红旗》为坂田的文章所写的《编者按》,摘要刊登了《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塔姆是苏联著名物理学家,他在量子力学、固体物理、辐射物理、分子物理等领域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塔姆发现的固体表面存在一种特殊状态被称为"塔姆能级"。他创立了核力互换理论,提出研究核力的方法被称为"塔姆-丹科夫方法"。塔姆与弗朗克解释了"瓦维洛夫-切莲科夫效应",由此,他与切莲科夫、弗朗克于1958年成为苏联最先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塔姆是苏联研发氢弹的理论工作负责人,他与萨哈罗夫建立了托卡马克等离子体阻滞理论,为苏联理论物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甲:最近在《红旗》杂志上刊登了日本坂田昌一教授所写的《关于新基本粒子观的对话》这篇文章,编辑部还相应地加了一个按语,你读了没有?  相似文献   

14.
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在几天前收到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的通知,内容很简单:"支票已寄出。"这张价值100美元的支票是霍金输掉的赌注,而他所押注的,正是希格斯在1964年提出的理论。学界在过去近半个世纪一直都在争论是否真正存在,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2012年7月4日,答案被揭晓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发布会,宣布发现与希格斯玻色子特性一致的新粒子。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这一发现的意义,如  相似文献   

15.
正可以说,费曼确实是独一无二的。正像其回忆录的书名所表明的,那就是:"你何必在意别人怎么想?"今年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诞辰100周年,也是他逝世30周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贝特曾转用一位数学家的话,说世界上有两种天才:普通的天才完成伟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N.玻尔(1885—1962),是本世纪以来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历史上第一种相对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和原子核结构模型(液滴模型,1937年),并在他的核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对释放核能起了重大作用的原子核裂变理論(1939年)。由于在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方面的工作,玻尔获得了1922年度的諾貝尔物理学奖金。在1920年,在他的建議下成立了哥本哈根理論物理学研究所,玻尔担任該研究所的所长,先后达四十年之久。现在世界上很多有名的理論物理学家,都曾长期或短期地在該研究所学习或工作过;其中一部分学者在关于量子物理学的理解方面和玻尔一致,形成了以玻尔和W.海森伯为代表的所謂哥本哈根学派。  相似文献   

17.
渐冻症     
正2018年3月14日,76岁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辞世。他在宇宙学和黑洞领域的成就举世瞩目,而作为一名"渐冻症"患者,他传奇的一生也令人感叹与尊敬。"渐冻症"是"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俗称,罹患该症的患者也被称为"渐冻人"。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一] 1901年4月20日,梁思成出生在日本.他的父亲是梁启超.那一年是梁启超因为"戊戌政变"流亡日本的第三年. 虽然身在日本,梁启超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讲中国的历史故事,给他们读古典书籍.梁思成从小聪明敏感,非常听话,他很喜欢读书.那时候,他家里经常来一位客人,在客厅和梁启超大声争辩,他就是梁启超的老师康有为.梁启超和康有为争论的时候,七八岁的梁思成以为他们在吵架,就认定康有为是个"坏人".  相似文献   

19.
D.玻姆长期从事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工作。他是西方一位富有哲学思想的反主流派理论物理学家。五十年代初,他提出量子力学隐变量因果解释,曾轰动东、西方理论物理学界与哲学界。六十年代中,J.s.贝尔利用玻姆所表述的E.P.R.悖论,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从而证明了定域的隐变量理论是同正统的量子力学不协调的。玻姆高度重视这一理论结果,并且注意到后来关于量子现象非定域性的实验结果,逐步把研究方向转到  相似文献   

20.
程贞一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和科技史家。在这篇访谈录中,他回顾了其早期在抗战时期的经历,追忆了他在美国和欧洲由化学家转变为物理学家,最终又转变为科技史家的学术生涯。这篇访谈录揭示了为何一位物理学家迫切地转向科技史研究并与世界分享中华文明科学史的洞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