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伴随着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人们对色彩构成理论的认知,表现色彩抽象性价值的"随意赋彩"方式正在不断改变传统的"随类赋彩"理念。传统的随类赋彩观念,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当艺术家们对色彩抽象性价值的认知满足了内心宣泄的需要时,随意赋彩这一设色理念便应运而生。随意赋彩在绘画中不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再现,而是被赋予了情感、想象、个性等一系列抽象性因素的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2.
自适应跑步机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环境中用于人机交互的重要设备,实现该设备在VR环境下的多运动模式交互是丰富其应用场景的关键。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跑步机的多运动模式交互控制架构,该架构包括感知层和控制层,感知层基于足底压力鞋垫实现高泛化性能的人体运动模式识别;控制层依据人体稳定性条件对不同运动模式(站立、行走、倒退、奔跑和跳跃)下的控制策略进行切换。该架构自动将运动模式识别结果与跑步机运动控制相结合,实现了多运动模式人机交互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控制方法能够实现稳定、平滑的多运动模式人机交互,保证用户在交互过程中步态自然、姿态稳定,满足自适应跑步机的人机交互需求。  相似文献   

3.
张瑾 《科技资讯》2011,(36):1-1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的实时定位、识别和跟踪是关键部分。它要求从摄像机所得到的图像序列中,检测并且定位出运动车辆的位置和角度姿态,并对感兴趣的目标进行跟踪,建立多目标运动轨迹。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车辆识别与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4.
人体动作姿态的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人体动作姿态的自动识别算法,用运动历史图像和运动能量图像分别表示动作姿态发生的区域以及动作姿态发生的过程,并从中提取出改进的不变矩作为特征向量进行人体动作姿态的自动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显著地提高了人体动作姿态的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5.
轮腿式移动机器人具有轮式、履带式和腿式等多种运动模式,对不同运动模式下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轮式运动模式下的运动学方程,对履带运动模式下的转向运动学进行了运动学建模;通过对机器人在腿式模式的姿态描述,建立其运动学模型。为对轮腿式机器人进行综合运动分析,实现机器人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殷春武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38(10):1073-1078,1084
针对捕获非合作目标航天器的姿态跟踪控制问题,给出了一种双环姿态跟踪控制器。通过引入虚拟角速度将二阶姿态运动方程分解为内外环独立的子系统。外环预设有界虚拟角速度使航天器姿态渐近收敛于期望姿态;内环采用二阶微分观测器精确估计由转动惯量摄动、外部干扰和饱和超幅部分组成的不确定项,基于观测值的鲁棒姿态控制器使内环角速度指数收敛于外环虚拟角速度。双环姿态跟踪控制能够满足控制饱和及角速度有界约束下的跟踪精度和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数值仿真验证了该控制器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履带式机器人存在身体重、能效低、磨损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模式可切换的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用动态平衡的双轮运动来克服传统履带式移动的弊端,从而兼顾轮式和履带的优点。将机器人等效为倒立摆系统,运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针对机器人不同摆臂姿态下的动态平衡和轮履2种模式的平稳切换,基于线性化模型设计了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并在状态反馈处加入平衡点姿态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姿态补偿后的LQR控制器不仅能实现在不同摆臂姿态下对参考输入的快速无超调响应,而且能有效抑制摆臂运动带来的干扰,使得机器人的位置偏差小于0.02 m,俯仰角偏差小于0.007 4 rad,保证了轮履模式切换过程的快速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四足机器人坡面运动时的姿态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四足机器人对脚小跑步态下的坡面运动姿态调整策略.采用复合摆线对机器人足端轨迹进行规划,以减小足端在换相点处与地面间的瞬时冲击;以机器人质心在斜面上的落点到支撑线的距离为判据进行四足机器人坡面运动稳定性分析,得到其姿态调整的确定值.在Adams中建立了四足机器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证实所提出的姿态调整策略对提高四足机器人坡面运动稳定性有效.   相似文献   

9.
李云  朱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1):1658-1660
提出了在JDBC数据库基础上构建B/S模式的虚拟装配平台。分析了VRML模型的数据特征并给出了模型的数据存储格式,讨论了在web环境下可视化编程技术的实现。在客户端利用JAVA 3D类库,实现了模型的运动和干涉碰撞检测,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直接利用虚拟角色表面模型进行动作编辑及运动控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虚拟角色骨骼建模及运动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分块的虚拟角色表面模型进行边缘判定、关节点计算、最顶块确定,然后按层次连接各关节点生成虚拟角色骨骼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虚拟角色行走运动模型和运动约束关系,研究了基于参数关键帧技术的运动过程动画制作、不同运动间自动插补动画的动作平滑过渡技术以及利用动作幅度权值对动作姿态的调整技术.最后,采用实时控制和路径点控制2种方式进行了虚拟角色在虚拟场景中的运动控制,取得了较好的实现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虚拟景物或艺术作品生成为目的的非真实感图形绘制,提出了一个基于笔划与多重绘制的树木生成模型,该模型能使绘制者在多重绘制中选择合适的树叶笔刷模型以及它的参数,反复优化笔刷的粘贴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树木形态,从而绘制出具有明显手绘国画风格的作品.方法对运用笔划绘制技术实现非真实感艺术作品创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漆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漆器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里珍贵的组成部分.现代漆画的表现技法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要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充分利用漆的特点,创造出漆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独特的艺术美.本文从技法上探讨了漆画效果的一些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
林彬 《南昌高专学报》2002,17(3):28-30,39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画家不满足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不局限于就画论画,为画而画;追求传神。在仕女画的绘画作品中具体体现了三个特点:端庄娴静的德行美;潇洒飘逸的浪漫美;简约传神的形态美。  相似文献   

14.
王静娟 《科技信息》2009,(29):I0307-I0307,I035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和审美标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是中国动画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飞跃,是中国民族化探索的典范。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借鉴吸收和运用,最后论述了现代高科技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将更好地促进中国水墨画在水墨动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宋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导致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意识的高涨和价值观念的转换,长期以来以宗教绘画创作为主和一贯关注贵族人物题材的画家开始自觉地关注市井题材,反映市民生活。风俗绘画除了延续辅助皇权“成教化、助人伦”的戒鉴作用外,更体现了庶族地主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愿望,迎合世俗的欣赏口味和心理要求,以愉悦心目、平淡天真的观赏倾向和情趣为重,显示出独有的文化活力和艺术功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宋代风俗画创作走向高潮。  相似文献   

16.
韩干是唐代画鞍马最为出色的画家。历史上流传关于他画马的神话,极言他画马的神妙。《照夜白图》是韩干鞍马画的代表作,是现存的他的极少数作品之一,也是把马的神采描画得特佳的作品。从视觉心理上对《照夜白图》进行分析,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拟测,以进一步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7.
以汪野亭山水瓷板画为研究对象,结合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画师古与师造化的创作历程、对以书入画创作手法的继承和"天真幽淡"主导下兼擅南北宗山水风格三方面入手,探求董其昌绘画理论对汪野亭山水瓷板画,尤其是其后期独创的青绿山水粉彩瓷画的异代影响,以期为汪野亭瓷板画创作研究提供另一有益角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思维在绘画上的直接表现。全球化背景下,国画创新成为必然。文章仅从中国传统思维与中国绘画关系的视角入手,分析了中国绘画在中国传统思维关照下所具有的原发创生性。但这种原发创生性需要通过作画者在当代特定的背景下进行重新挖掘、整理。对外来绘画的学习和吸收,是国画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外在动力,但根本性的创新还是要从产生其特性的根源入手,挖掘其内在的价值特性,更好地彰显中国绘画的艺术价值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黄宾虹“用光”的特点,偏重和谐,采用正面散光,含蓄丰富,繁密多变;李可染师承宾虹,其“用光”特点,偏于强烈,多采侧逆光,简洁明朗,洗练、统一。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多用“笔”“墨”,虽有“用光”,但极少触及理论研究。事实上,“用光”在绘画上有着强大的表现力,中国画要有所创新,当拓展对光和面的技法研究,从而建立起中国画“用笔”“用墨”之外的第三技法系统。在这方面黄李二人则已从实践和理论上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全盛期。在唐代绘画中,人物画占主流地位。外来的佛教和佛画深刻地影响着唐代的绘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技法,还是人物塑造、色彩运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绘画题材除世俗的官僚贵族、宫廷仕女、凡夫俗子外,非尘世的佛、菩萨、天王等也大量出现。佛画的色彩被引进中国画人物画,一改往昔的古朴典雅而为富丽绚烂。唐代人物画空前繁荣,大师辈出,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