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新讯     
由省明矾石综合利用研究所和瑞安华侨电瓷开关厂共同研制的明矾石氨浸渣制釉面砖中试项目,经过二年多时间努力,已形成年产十万平方米釉面砖生产能力,省科委于去年11月在温州通过了鉴定。氨浸渣是明矾石以简易氨浸法工艺经过焙烧脱水、破碎氨浸制取钾氮肥后遗留的含Al_2O_3余渣。它是一种很好的精陶原料。氨浸渣制釉面砖成功,开拓了明矾石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并能有效地降低钾氮肥和釉面砖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氨浸渣釉面砖质量达到部颁标准要求:白度80—84°,吸收率18—22%,抗折强度平均为178kg/cm~2以上,耐急冷急热性能150  相似文献   

2.
瑞安化肥厂钾氮肥分厂的革命职工,在毛主席“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教导指引下,以革命大批判开路,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克服重重困难,闯出一条“简易氨浸法”以明矾石生产钾氮混肥的新工艺,为综合利用明矾石,发展小化肥,支援农业作出了一定贡献。简易氨浸法是将明矾石先经脱水焙烧,使之易于进行反应。脱水后的熟矾石与氨溶液作用下,溶液中浸出硫酸钾和硫酸铵,生成的氢氧化铝留在残渣中。将反应浸出液经浓缩结晶分离即得产品钾氮肥。  相似文献   

3.
从铜镉渣中析出铜锌镉的氧化氨浸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氨浸工艺浸出率较低现状,采用氧化氨浸工艺浸出回收铜镉渣中的镉、锌和铜.为了确定氧化氨浸工艺的最佳浸出条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镉渣氧化氨浸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7 mol/L,铵离子浓度5.0 mol/L和(NH4)2S2O8浓度30 g/L、液固比6∶1的条件下,镉、铜的浸出率达到99%,同时锌的浸出率达到96%,浸出率明显高于传统氨浸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氨浸法和酸浸法两方面分析了湿法炼锌工艺净化钴渣中的金属回收方法,认为传统的硫酸浸出工艺是适合湿法炼锌高钴锌渣处理的最佳方法。酸浸后锌以硫酸锌溶液的形式返回主流程,再通过氧化沉钴或中和沉钴的方法回收钴。通过试验探讨了适合锌湿法冶金高钴锌渣的浸出方法,采用MgO选择性分步沉淀,可以得到含钴约40%的钴渣和含铜约36%的铜渣,钴总计沉淀率约94%。  相似文献   

5.
以含铜废渣为原料,采用氨浸、催化氧化、蒸馏、结晶的工艺制备碱式硫酸铜,探讨了氨浸机理,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得出了氨浸工艺条件,并对蒸氨等过程进行了研究。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磷渣对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研究了磷渣对硅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以及几种常用外加剂硫酸钠、烧石膏和烧明矾石对磷渣水泥凝结时间的改善,并研究了一种以硫铝酸钙为主要矿物组成的合成外加剂的作用。结果表明磷渣的掺量与比表面积对磷渣硅酸盐水泥的缓凝作用非常大,硫酸钠和合成外加剂对磷渣的缓凝的改善效果最佳,烧石膏与烧明矾石的作用不显著。通过对磷渣的缓凝机理的研究,指出了磷渣中的PO4^3-溶出对水泥的缓凝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品位钼精矿的钼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焙烧—氨浸—渣碱浸工艺对某低品位钼精矿进行钼提取的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钠的加入能有效分解钼酸钙,提高钼的提取率.焙烧—氨浸阶段最优工艺条件为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 h,氨浸温度80℃,氨水过量系数1.4,碳酸钠用量467 kg/t,液固比4.浸出渣中的钼分别采用酸法(HCl)和碱法(Na2CO3+NaOH)进行提取.结果表明:酸法仅可回收渣中34.92%的钼,而且操作过程不易控制,不适合实际应用;碱法(Na2CO3+NaOH)处理工艺中碳酸钠用量533 kg/t,氢氧化钠用量433 kg/t.放大实验结果显示整个流程钼的回收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8.
薯渣是红薯或甘薯提取淀粉后的下脚料.在农村大多直接作饲料喂猪,利用率较低。现介绍一种利用薯渣快速提取柠檬酸钙的新技术,它具有投资少、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产品销路好等优点,提取柠檬酸钙后的曲渣因经过发酵,营养更为丰富,可做畜禽精饲料,是红薯产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原料选择制曲用的湿薯渣一般含水量为70%,可直接用于制曲。如原料为干渣,应先剔除变质腐败的,再洒水破碎,使其成颗粒为2-4mm的粒料和Zmm以下的细料。黑曲霉菌在发酵时需适量氮源,因此需加入适量的米糠或放皮。制曲工艺培养基配方为鼓皮skg、碳酸…  相似文献   

9.
黄铁矿烧渣提取铁、金、银等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铁矿烧渣为原料,通过化学选矿的方法,采用碱浸及氧化酸浸的工艺,除去有害杂质和回收有价金属元素金、银、铜,回收率分别为87%、76%、82%.同时得到品位为60.35%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以氨浸废渣为原料制取钼酸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铜镉渣酸浸后废渣中提取粗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铜镉渣酸浸后的含铅废渣湿法生产醋酸铅及铅,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对铅渣中硫酸铅转变为醋酸铅的方法探讨,以及湿法提取铅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条件的研究,制得了纯度达90%以上的粗铅。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无污染新工艺处理 含铜复杂金精矿,新工艺 的特色是 低压氨 浸出铜然 后硫代硫酸盐提取金( 无元素硫问题,副产硫酸 铵)适宜 的低 压氨预 浸工 艺条件 为:再磨 粒度 在- 0 .045 m m的占6 5 % 以上,浸 出温度120 ℃,浸 出氧压0 .5 M Pa ,氨浓度4 5 g/ L氨浸 渣可采 用常规硫 代硫盐浸金方 法方便 地提取金 研究结 果表明, 预处理阶 段铜提 取率在95 % 以 上,后 续金 浸出 中金 的浸出率及 吸附率 分别在96 % 和 99 % 以上,即 总金回收 率在95 % 以上图 5 ,表 4 ,参 9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产氨菌种Providencia JAT-1,对云南某矿高碱性氧化铜矿进行氨浸体系下的摇瓶浸出试验.结果显示温度、矿浆液固质量比、助浸剂种类、助浸剂浓度以及细菌初始接种浓度对铜浸出率具有显著影响.在温度为30℃、矿浆液固质量比7:1、助浸剂硫酸铵浓度0.024 mol·L-1以及细菌初始接种浓度20%的条件下,产氨细菌浸出碱性氧化铜矿144 h后铜浸出率可达42.35%.通过对浸渣铜物相分析发现矿石中次生硫化铜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碱性氧化铜矿产氨菌浸出特性,分析了产氨菌浸矿过程对矿石的作用.将云南某矿的碱性氧化铜矿置于含菌培养液、去菌培养液和氨水等5种浸矿溶液中,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摇瓶浸矿实验,剖析溶液中各可能的浸矿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产氨菌产氨能力较强,尿素培养液中氨质量浓度最大达8.93 g·L-1;产氨量与细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细菌含量越高,产氨量越大;产氨菌主要通过产氨间接浸矿,此外产氨菌和其代谢产物都能直接作用于矿石,浸矿能力细菌产氨>细菌>细菌代谢产物,三者比值约为12:5:4.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煤矸石制备高性能材料,提高其使用效率,以煤矸石为原料,在微波场中通过酸浸法提取煤矸石中氧化铝。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红外光谱仪(IR)等对煤矸石、酸浸渣和浸出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酸浸时间、酸浸温度、固液比、微波功率等因素对氧化铝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500W、固液比1∶6、酸浸时间50min、酸浸温度80℃,氧化铝产率可以达到93.78%,其颗粒尺寸约为200nm。  相似文献   

16.
高硅碱浸渣提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碱浸渣是碱熔-浸出提绪后的铟渣,含铟量和含硅量较高,采用常规酸浸时会产生硅胶而难以过滤.分别用高温高酸浸出、硫酸化焙烧-浸出和预处理-浸出方法对高硅碱浸渣提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方法都能解决过滤难的问题,但采用预处理-浸出方法时铟的回收率最高.采用预处理-浸出提锢方法,即碱浸渣经过特殊处理后用硫酸浸出,在液固比为5 : 1,硫酸初始质量浓度为120~150 g/L,温度为80~90℃时搅拌浸出2.0 h,铟的浸出率高达95%.采用萃取-置换方法从浸出液中提取ω(In)>98%的粗锢,经电解精练制得了ω(In)>99.99%的精铟;从碱渣到粗铟,铟的直收率为90%.  相似文献   

17.
以湿法炼锌过程中的中浸渣和挥发窑渣为原料,经浸出、还原、净化和共沉淀等过程制备软磁铁氧体所需的锰锌铁氧体共沉淀粉料.确定浸出工艺条件、硫化沉淀和氟化沉淀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中浸渣的最佳浸出工艺条件如下:温度为90~95℃,搅拌速度为200 r/min,硫酸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5倍,时间为2.5 h,液固比为4:1;制得的共沉淀粉料中铁、锰和锌的平均含量比例与理论配方较符合,尤其是共沉淀粉料中各杂质元素含量很低,各杂质成分含量分别为Ca 0.018 0%,Mg 0.008 5%,Si 0.003 8%,A1 0.007 8%,Ni 0.017 0%,Pb0.001 2%,Cu 0.003 3%,Cr 0.002 8%及Cd 0.000 2%,达到锰锌软磁铁氧体材料对粉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引言“三石”(硅线石、红柱石、兰晶石)材料是一族同质异晶的天然高铝质原料。在过去的年代,人们仅仅视其为一般的高铝原料用它制砖,而对它优异的特性研究不够,认识不足,加之国内资源探明不多,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是中师《生物学》及省编中师《自然》课生物选修部分的重要实验。植物原色浸制标本不但要求保持植物的形态,还要力求保持原来的颜色。它的色泽鲜艳,形态逼真,有较强的感染力。这些标本用于课堂教学效果极好。但由于原实验步骤中缺乏对适合于作植物原色浸制标本实验的标本质量的选择和鉴定,又加之浸制标本在固定液中浸制时间短,使实验成功率不  相似文献   

20.
从高铅碲渣中浸出碲的热力学分析及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Te(Ⅳ)-Pb(Ⅱ)-Sn(Ⅱ)-Cu(Ⅱ)-As(Ⅲ)-H2O系热力学分析和计算,得到溶液中Te(Ⅳ),Pb(Ⅱ),Sn(Ⅱ),Cu(Ⅱ)和As(Ⅲ)浓度与溶液pH值的关系。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采用酸浸方法从高铅碲渣中提取碲。并通过硫酸浸出高铅碲渣中碲的条件实验验证了热力学分析的结果。采用硫酸浸取高铅碲渣可以获得铅含量低于0.06%的粗TeO2,硫酸浸含铅高的碲渣较氢氧化钠浸出具有明显的优势。实验所得较为适宜的硫酸浸出条件是:硫酸浓度为3mol/L,液固比为6:1,原料粒度为0.125~0.074mm,浸出时间为180min,酸浸温度为80℃,搅拌浆转速为300r/min,在此条件下碲的浸出率可达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