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模式”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再发现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发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宏观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藉此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优化分配问题,利用排列组合知识建立模型、搜索求解得到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3.
纪宏伟 《海峡科学》2014,(12):88-90
该文以排列组合中的分球入箱、装错信封、传球问题、质点运动问题为典型案例,对比探讨了数学常规解法和模型解法的不同特点,得到结论:两者没有绝对的优劣高低之分,在教学实践中应辩证对待模型解法与常规解法的关系,重视两种解法形态在解题中的作用,只有适合学生的解法才是最优化解法,只有适合学生的解题教学才是最优化解题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的“导”与“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导”与“读”均要求学生按教学目的掌握语文知识,通过教师引导,过渡到学生自学,不断使学生具有解决语文学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由“导”与“读”就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把自己变得聪明,还要引导学生在、说、读、写诸方面总结经验,掌握学习规律,相互交流促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最后,“导”与“读”不仅涉及到教育规律、审美教育,而且还涉及到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创造教育、学习教育等问题.导读需要、思维、情感3个层次在语文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以“讲授为主”和以“自学为主”的两种教学方法。前者是以教师为中心给学生传授知识,后者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我获得知识、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但是根据大学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侧重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给学生广阔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尽情的去探索和研究,学生在探究中借助物理实验,亲自动手动脑,“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创造能力和水平,从而运用物理知识和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排列组合的运算方法在计算机领域、编码理论、试验设计及其他许多处理离散现象的数字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就使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发生重复或遗漏是学生易犯的通病。正确的搞好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准确性,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如何策应“3 X”高考模式,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思考建议,即在加强本学科“双基”教学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知识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中数学涉及到的杨辉三角中的有趣现象,提出问题,并以这个问题为中心,组织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排列组合与概率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探求这个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拓宽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是掌握知识,更要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智慧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善于去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潜能和智慧需要激发的载体,学生的思维需要自由挥洒的空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成为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物理习题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指导学生做好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但一般学生往往只把练习作为一种例行任务,为练习而练习,不善于通过解题练习,很好进行思考,以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指导,安排好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理解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本人在实例教学分析中,主要抓了审题、解题和议题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数学中归纳推理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归纳推理意识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逻辑思考以及理科知识的基础。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其中教师应该向学生引导不同的数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全方位性思考,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在众多数学思想中,该文主要浅谈归纳推理意识与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事例推理的检索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计算逻辑为理论基础设计了1种对象检索模型以解决定理机器证明中的“同理可证”问题,该模型采用基于事例的推理方法来进行推理,并将领域知识、控制性知识与事例知识分别统一到对象类层次结构上,因此结构清晰,可重用性高  相似文献   

15.
《课程标准(正式版)》与《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第一学段目标“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方面有不少变化。《课程标准(正式版)》将知识技能目标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明确的指出了需要掌握的基本思想、技能、活动经验和知识;通过学习数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学习处理问题的办法、数学发展的思想以及积累相应的经验。“数学思考”指出:它应当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会求解更多的数学问题,还要求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发现数学现象,并利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常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满堂听”使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机器,处于“客体”地位。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从问题着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有较多的思考、讨论空间,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相似文献   

17.
0引言 问题教学法是指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地设计问题,巧妙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它是由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提出的。问题教学法的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2]。  相似文献   

18.
构造方法的运用在高等数学中我们并不陌生,由于其方法的独特性,用构造方法来解决一些摸不着头绪的问题,往往会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效果.把它运用到初等数学中,尤其是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会给人以色彩纷呈、耳目一新之感.我们知道,排列组合问题是初等数学的难点之一,在这一章中概念、性质及公式都不多,但这些概念、性质、公式的灵活运用都需要较高的抽象能力.因此,在排列组合教学中适时应用构造法解题,不但能打破常规、拓宽思路、获取优解,同时还能丰富组合数学的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的纵横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就构造方法解排列组合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多年讲授高中“排列组合”这部分内容教学实际,探讨了在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有关数学思想的渗透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精髓。计数问题是小学数学奥数竞赛的重要知识点,排列组合是两类特殊的计数问题,在排列组合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集合思想、整体思想、模型思想、方程思想等,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并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