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膳食纤维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国内外对膳食纤维的研究状况,其中包括膳食纤维的特性、组成结构、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现有资源的开发、制取方法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提出进一步开发膳食纤维,重点应解决资源领域的再扩大,即进行制取和改性方法以及膳食纤维的应用范围拓宽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鸡肉和猪肉为原料,在香肠的生产过程中用短链菊粉按照0,10%,30%,50%,70%,100%的比例分别取代脂肪、玉米磷酸酯双淀粉(maize distarch phosphate,MDP)及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对各组香肠的质构特性及感官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探索菊粉部分取代香肠中以上3种原料的可行性。实验采用质构仪测定香肠的质构特性,同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菊粉取代脂肪使香肠的硬度、黏着性和回复性增加,咀嚼性和凝聚性(2项在取代比例为50%时除外)降低,当取代比例大于50%(不包含50%)时香肠的口感变差;菊粉取代MDP改善了香肠的口感,降低了香肠的硬度、咀嚼性、凝聚性(取代比例为70%的除外)和胶着性,增加了香肠的黏着性(取代比例为70%的除外)和回复性;菊粉取代SPI后香肠的质构特性和感官评分,除回复性和气味无变化外,其他均降低。综合各项分析,菊粉可用于取代香肠中的脂肪和MDP,菊粉取代脂肪和MDP的最佳比例分别为50%和70%,菊粉不适合取代SPI。  相似文献   

3.
抗性糊精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一种重要的低分子水溶性膳食纤维。目前,已形成以淀粉为原料的酸热处理并重制备抗性糊精的方法。抗性糊精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及良好的加工特性,其本质上是低热量的葡聚糖,酸热稳定性好,消化耐受性强。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膳食纤维,抗性糊精能够改善人体肠道菌群组成、吸收肠道有害物质,有助于预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自被批准为普通食品以来,抗性糊精越来越受到食品行业的重视,在饮料、肉制品、面制品和功能食品等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从抗性糊精的研究现状、基本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膳食纤维的保健作用及其新产品开发前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膳食纤维的功能、合理食用膳食纤维、常见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以及国内外膳食纤维食品研究的动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资料表明,不同食物膳食纤维含量不同;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尤其在防治冠心病、胆结石、糖尿病、癌症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疗效;每人每天最适合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0~25g,其来源为粗粮糙米、蔬菜、水果、藻类食物等.同时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与人体生理机能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壳聚糖具有优异的理化特性,尤其具备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功能,不但具有一般膳食纤维的功效,且具有一般膳食纤维所不具备的特殊功效,壳聚糖作为机能性食品及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豌豆加工副产物豌豆渣为原料,采用挤压和酶法联合制备不溶性膳食纤维。利用单螺杆挤压机对豌豆渣进行挤压处理,研究物料水分、机筒温度和螺杆转速等对豌豆渣及其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膨胀性和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物料水分、机筒温度的增加,挤出物与制备的不溶性膳食纤维膨胀性、持水性均先增大后减小;随螺杆转速的增加,挤出物与不溶性膳食纤维膨胀性均先增大后减小,挤出物持水性先减小后增大,不溶性膳食纤维先增大后减小;挤出物膨胀性高于不溶性膳食纤维,而持水性则明显低于不溶性膳食纤维,可见挤压技术对于改善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连翘叶和黄芩提取物分别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并将分离的抗氧化有效部位进行复配,考察了不同剂量复配物对香肠的保鲜作用。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各项理化指标测定方法,对香肠储存期间的pH值、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TBA)、挥发性盐基氮值(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和亚硝酸盐含量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量的复配物样品(质量百分比0.25%、0.5%、1%)在香肠的贮藏过程中都能有效降低各理化值,具有一定抗氧化保鲜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其中添加1%复配物的高剂量组保鲜效果明显优于Vc-Na阳性对照组,说明连翘叶和黄芩有效部位复配物在食品保鲜添加剂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豆渣膳食纤维提取方法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豆渣膳食纤维的提取方法,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全面分析了豆渣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而且进一步概述了国内外对豆渣膳食纤维开发应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调节血脂、品、医药、应用现状,魔芋膳食纤维是目前发现的最优良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之一,具有调节血压、调节血糖、减肥瘦身、润肠通便、增强免疫力和抗癌等保健功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化妆品、化工和生物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魔芋膳食纤维的营养价值、功能特性以及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87—1264 食品生产实用技术与配方手册 (熟肉制品分册)(33页) 中国食品工业信息中心腌腊制品是保存肉的传统方法,并具有特殊风味、香气和色泽,耐贮藏。本资料介绍了具有各种特色的香肠、火腿、五香酱牛肉、酱排骨、炸肉饼、烧鸡、熏鸭等27种,并详细介绍了各种制品的加工过程,还介绍了肠衣加工。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纤维形态、水灰比、水泥植纤比、压力、热养护时间(温度)对PRC板密度、吸水率、厚度膨胀率、静曲强度等方面的影响,以指导工业生产更进一步地提高板材各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将PET与共聚酯共混纺制中空共混纤维,经碱处理后形成多孔的高吸水涤纶。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仪,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和热收缩仪等测试对高吸水涤纶纤维和共混纤维的结构和染色性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探索高吸水涤纶染色机理。研究结果发现高吸水涤纶纤维与共混纤维相比较,不仅具有许多微孔,而且结晶度高,晶粒尺寸大,单位非晶体积大,非晶区结构紧密;高吸水涤纶的上染量与保水率呈指数关系。由此推论高吸水涤纶上染量高主要是由于纤维中微孔的吸附染料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功能碳纤维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防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研究了功能碳纤维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防腐效果,并对防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功能碳纤维对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铁管道、热交换器等金属有较好的防腐效果,其防腐作用主要是由于功能碳纤维降低了水体系的电势以及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所致,功能碳纤维对杂质离子的吸附作用在新的管道体系中也有利于防止腐蚀。  相似文献   

14.
菊糖属于天然大分子多糖,其生理活性与性质受聚合度的影响。以OHpak SB-802.5 HQ为色谱柱,进样量为20 μL,柱温为30 ℃,流动相为0.3 mol/L NaNO3溶液,流速为0.3 mL/min,通过GPC 软件拟合三次方程标准曲线,利用高效凝胶色谱方法检测了9个样品的分子量并计算了其聚合度。结果表明,9个样品的菊糖聚合度在10~29,同种原材料的不同批次和不同品种间聚合度均存在差异。该方法为分析样品中菊糖的结构性质及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黄色素-37(CK-37)进行光谱性质研究,找出黄色素-37的最适显色剂、显色比例、显色温度和显色时间,并将其显色应用于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的着色中.实验结果表明,黄色素-37易溶于丙酮,溶于乙醇,其最适显色剂为盐酸,显色效果随着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与盐酸显色等摩尔比为1∶2(与草酸为1∶1),最适显色温度为25 ℃,最适显色时间为10 min.将黄色素-37显色应用于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着色中,着色后的纤维色泽鲜艳,遇水不褪色,且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  相似文献   

16.
对利用甘薯渣提取纤维的工艺以及甘薯纤维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甘薯渣制糖残渣提取纤维为适宜工艺。对甘薯纤维理化特性的测定表明 ,甘薯纤维是一种优良的食物纤维  相似文献   

17.
磁化水对农作物的生理生化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综述了磁化水对农作物的作用,从种子的浸种到灌溉农田等,磁化水表现出促进农作物增产,说明了磁化水的生理生化效应。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菊粉酶解产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him-pack CLC-NH2 柱为分析柱,乙腈与水(体积比为7∶3)为流动相,以RID-6A示差折光仪为检测器,测定了菊粉酶解产物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为菊粉酶解产物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湿法纺丝制备琼胶纤维,扫描电镜(SEM)观察纤维的表面形态,并且测试了纤维的拉伸性能和吸水性能。结果表明用二甲基亚砜(DMSO)做溶剂,50%无水乙醇做凝固浴,纺丝原液的溶度为12%,可制得纤维性能良好的琼胶纤维,而且纤维的拉伸强度达到了5.52 cN/tex,在蒸馏水中的膨胀度为114%,在0.9%的盐溶液中为111%。  相似文献   

20.
The M/G values of different sodium alginat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H-NMR. The alginate fiber was prepared via wet-spinning technology. The effects of M/G,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alginate,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agulation bath and coagulating time on the absorptive ability of alginate fiber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bsorptive ability to different substances varies in such order: physiological saline 〉 blood 〉 tap water 〉distilled water. The absorptive ability of the alginate fib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G valu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odium-alginate.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concntration of coagulation bath, it increases until the concentration is up to 5%. However, it reduces with lasting coagulating t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