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11,(25):147-147,15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手段,结合学科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教授、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结合当地条件,结合社会实践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对大学生最有吸引力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2.
史料运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助于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注重关注当下的政治现实。在教学中,史料的运用要注重典型性、思想性和可信度的原则。为运用史料教学,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因时制宜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运用多种史料的能力、注重史料与史论的关系,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才能有效发挥史料在“纲要”课程讲授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上好这门课的关键;二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三是多媒体教学是上好这门课的重要媒介;四是实践教学是上好这门课的深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增强教学感染力、影响力和实效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新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不同于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特点.只有深刻理解"一条主线"、"两个了解,三个选择"的课程特点.以专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以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实现其以历史课教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军  邹波蓉 《科技信息》2009,(24):51-52
各民族紧密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保证。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纲要”课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效,不断提升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感,更好地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纲要”课程教学目的、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落实我党在新形势下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司岩梅 《科技信息》2009,(34):I0117-I0117
全国高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大学生对于"三个选择"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主线,并且紧密结合热点问题,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培训内容要求,结合西藏实际,对如何上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该课的任课教师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主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重大问题的表述要完整、准确,使该课程真正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案例教学法实际操作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等院校本科学生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达成共识.文章作者所在院校作为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四所试点院校之一,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已是第三个年头.文章对在讲授<中国近现代支纲要>课程的过程当中案例教学法的实际操作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五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研究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纲要"课的学科定位、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师资队伍建设六个方面,对学界近五年来的主要教学研究成果作了梳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大量重复研究的现象;研究成果的实践价值低,可操作性不强;对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经验盲目照搬等。未来"纲要"课教研工作的努力方向是:继续加强分层次的研究;充实个案研究,加强实证研究;博采众长,拓展教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达到提高其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樱娜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101-102,105
研究式教学具有创造、思辩、民主、灵活、多样相统一的教学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它可以通过专题教学的形式进行,将课题组教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交流,师生共同探讨,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2.
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爱国主义史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教材。只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才能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才能把课讲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和思想认识。任务的设计应结合理论授课内容和学生困惑,活动的开展应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并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规定其必须突出唯物史观培养的功能,而其教学的目的使唯物史观培养成为其题中之义。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和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文化形态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历史观的扭曲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的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应该引导他们以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认识唯物史观。正确对待唯物史观与其它史观的关系,以翔实的史料和多学科的方法为学习的基础,树立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感受到一种科学的力量、美感的价值和高尚的精神。为此,教授中...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大调整,增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高校本科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论课。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在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具有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双重性质,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兼顾课程本身具有的两种学科性质的特点;要关注学术前沿,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教学中对具体历史人物评价时,应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坚持"一看二比"的人物评价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段性"和"方面性"的结合。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采取"专题式"讲座和"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8.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伟大历史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要路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果与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成就是这些历史性成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将这些工业化成就作为教学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四史”、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9.
根据《纲要》课程的教学特点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实践,探讨了课件制作的问题:(1)应坚持以人为本、一致、简洁方便开放的原则;(2)课件制作前应作好相应的设计和材料准备工作;(3)制作中应当注意文字和材料的取舍、界面的布局、逻辑性的体现、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情境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特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