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各地各季的各种气象要素,常常差异都很大。尤其在四季气候转换的时节,气象要素的南北差异表现得更为显著。以春末夏初为例,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但空气依然干燥,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许多次著名的森林大火,都发生于“黑色的五月”)。而南方地区由于暖湿气流活动频繁,经常会出现大范围的降水天气,气压低,湿度大。在江淮一带,几乎每年盛夏来临之前都要经历一段令人生厌的梅雨天气(一般出现在六月之前)。正因为北方地区初夏干燥,人易上火,所以口疮患者在这一时节会陡然增多。口疮,又称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最容易罹…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大自然的声音和花香,都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听觉和嗅觉,因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声音和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声音和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医十分重视天气、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凡是干燥的天气,容易伤肾脏;偏热偏寒的天气容易伤心肺;多风和大风天气容易伤肝脏;寒湿或湿热天气则易伤脾胃。同时,中医又认为调节生活规律,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能有效地保养身体,防御疾病的侵害。一年四季,天气、气候不同,饮食也须有所差异。《饮膳正要》曰:“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爽,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具体说来,如何做到“看天吃饭”呢?这里不妨根据气象要素的具体指标,将天气、气候分为几…  相似文献   

4.
刚闭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尚为余音绕梁,世界各地滥伐森林之锯斧仍旧声声在耳。全球森林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危机,因为这些森林不断遭受人为破坏.全球植物的吸碳能力由此大大减弱。而与此同时,碳排放不断增加,气候持续变暖。针对可能引发大灾难的森林危机,  相似文献   

5.
天然植被 无价之宝 说到植被具有的重要作用,许多人都能说出一些,比如提供新鲜空气,调节温度、气候,保持水土等等,可是你知道这些作用是怎样实现的吗?让我们看看森林吧。 森林的水源保护功能是通过植被的“海绵效应”实现的。森林树冠层拦截的雨水量高达15%~40%,  相似文献   

6.
贡嘎奇观     
冰川世界 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有现代冰川74条。由于贡嘎山地区气候潮湿,降水十分丰富,在雪线的高度上,一年降水可达2000-3000毫米,使得在雪线以下仅隔几百米紧接着就是森林。贡嘎山属于海洋性冰川发育区,与其他青藏高原内部的高山有着明显的不同。像昆仑山、唐古拉山、藏北高原以及祁连山等气候干旱的地方,属于大陆性冰川发育区,雪线以下全是荒凉、裸露的山坡,根本看不到森林。而在贡  相似文献   

7.
2000~2010年中国森林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其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决定该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参数.利用MOD09A1及MCD43A1数据和基于4尺度几何光学模型的反演算法,生成了中国森林2000~2010年每8天的500mLAI产品,并利用6个典型森林样区的LAI观测数据对该LAI产品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0~2010年间我国森林LAI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温度和降水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利用MODIS数据反演生成的500mLAI产品具有可靠的质量,6个典型森林样区的验证精度达到70%以上;2000~2010年间,我国东北、华北、中南部地区森林LAI呈增加趋势,但在东南部和西南地区森林LAI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2008~2010年该地区的LAI明显下降.森林LAI年平均值与年平均气温在东北地区正相关,在西南地区负相关;在华北和中南部地区LAI年平均值与年降水量正相关.2001和2009年的异常气候导致我国秦岭和淮河以南地区的森林LAI明显低于常年,部分地区的LAI年平均值较正常年份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8.
东亚季风区植被变化对局地气候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CSM(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模式3.5版本,研究了东亚季风区森林覆盖度增加对局地气候的短期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森林覆盖度增加后,全年平均气温降低0.93℃,其中夏季降低1.46℃,冬季降低0.40℃,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在该地区的影响.森林覆盖度增加后,全年平均降水增加,其中4月份降水增加最显著,达到7%.森林覆盖度增加后植被的蒸散作用增加是导致该地区降温的主要原因.夏季比冬季降温明显主要是由于夏季蒸散比冬季大.蒸散增大的同时也导致了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再加上森林覆盖度增加引起地表粗糙度增加,从而形成气旋式辐合及异常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降水增加.此外,森林覆盖度增加也使地表反照率降低,造成地表反射短波辐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如果世界森林都耗尽了,那就会出大问题,因为森林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主要作用。没有森林提供的温暖和掩护,人类就不能在北纬地区生存和繁荣。在全部记载历史中森林几乎都是主要的建材和工业原料;采矿和冶金也需要木材。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在农业、放牧、木材、木柴和战争等五个领域中不合理地利用森林和滥伐森林,给人类的主要资源森林造成了严重破坏。农业在人类制成森林采伐工具以前很久,原始人就用  相似文献   

10.
气候科普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也就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和天气现象的一种平均或统计状态,以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为时间尺度,我们通常以冷、暖、干、湿来衡量,即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来表示,是地球与大气之间长期的能量交换与质量交换过程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森林大火     
2010年发生的俄罗斯森林大火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森林大火是怎样发生的?森林大火会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应该如何探察、预防、扑灭森林大火……  相似文献   

12.
影响南方农业干旱灾损率的气候要素关键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方地区是全国粮食主要产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近年来该区域干旱灾害不断加剧,农业旱灾损失十分突出,异常特征也比较明显.然而,对于我国南方农业旱灾损失的变化特征及其受干旱致灾因素的影响机理至今并不十分清楚,这严重影响了对南方农业旱灾规律的深入认识及其影响程度的客观评估.鉴于此,利用我国南方农业干旱灾情实况、农作物种植面积、气象干旱监测指数和常规气象要素等相关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南方地区近50年来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致灾因子的关系.分析发现:南方地区近50年来农业旱灾综合损失率明显增加,西南比华南和东南增加更为明显.而且,由于农作物各个生长阶段对气候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及气候要素的非均匀季节分布特征,农业旱灾损失率主要受关键期的气象干旱、降水和温度等气候要素变化的影响,而其他时段气候要素变化对农业旱灾损失率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南方地区农业旱灾损失率与关键期气候要素的拟合关系要明显好于与全年气候要素的关系,并且与关键期气候要素的多因子拟合关系与单因子拟合关系相比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对这种多因子关系建立的农业旱灾损失率评估模型进行交叉检验的相关性、误差水平、信度均比较理想,表明该模型对估算南方地区农业旱灾损失率具有较好的效果.该文研究结果对于发展我国南方农业干旱灾损评估方法具有重要科学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欧洲和北美洲的森林死亡和衰减是大气污染物的短途和长途迁移所致。森林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很多重要的作用。森林吸收和贮存水分,并经树叶的蒸腾作用将水分缓慢地散发到空中。这对保持大气和地面的水文平衡和调节气候意义十分重大。同时,森林既可缓和暴雨的危害,又可使远离海洋的地区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对于保持生态系统中CO_2和O_2的平衡与太阳能量的贮藏,森林也贡献卓著。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CO_2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和O_2,提供了绝大多数生物体赖依生存的部分O_2。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为造田或采用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的进程之快令人忧虑。不过并非所有的国家与地区都是如此。一项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至少在那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森林的再植率还是高于其砍伐率。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家园—一大自然,是由地表岩石、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内能和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不同地貌形态类型;气候水热条件差异造就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而水体则表现为海洋、河流、湖泊与沼泽。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诸如海陆变迁,气候冷暖干湿波动,物种的产生与灭绝,以及高耸入云的雪峰,深邃狭窄的河谷,波状起伏的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翡翠般的湖泊,开满鲜花的草甸,发育钙华的山谷,生长着国宝大熊猫的川西北山地森林等等,不仅隐藏着无数的奥秘,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本刊于今年8月13日至19日举行的“大自然探索之旅”夏令营活动结束之后,我们陆续收到了不少参加者的来信,盛赞此次活动的意义并写下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体会和感悟。我们特从中挑选数篇摘编如下,以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大自然探索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李生海  姚檀栋  田立德  王朋岭 《科学通报》2011,56(20):1642-1650
为了解极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变化, 2005 年8 月4 日, 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28°23.04′N, 85°43.72′E, 海拔6900 m)架设了一台自动气象站(AWS), 对极高海拔地区的气候进行了连续自动观测. 探讨了此AWS 记录的一整年的观测结果, 分析了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指标. 分析结果发现: 该区自2005 年10 月10 日至2006 年4月21 日期间受到西风急流的强烈影响, 而5~9 月受到印度季风的影响. 西风急流的季节转换以各气象要素发生突变为特征. 受西风急流的影响, 研究区冬季风速极高, 风速波动剧烈, 多大风日. 气温和气压波动剧烈, 气温的日较差减小而气压的日较差增大. 相对湿度和比湿剧减, 空气干燥. 夏季受印度季风的影响, 相对湿度和比湿处于高值状态. 此外, 还分析了AWS所在位置的再分析资料, 结果证实AWS 所在位置在2005 年10 月10 日至2006 年4 月21 日期间受到西风急流的强烈影响, 西风急流的季节转换是以各气象要素发生突变为特征的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17.
一些森林业主重新采用过去运送木材的惯用方法,以减轻对林地造成的损伤。用马拖运木材的方法在各地的森林地区找到了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8.
徐娜 《科学之友》2010,(2):69-69
<正>全球森林正面临着空前严峻的危机,因为这些森林不断遭受人为破坏,全球植物的吸碳能力由此大大减弱。而与此同时,碳排放不断增加,气候持续变暖。针对可能引发大灾难的森林危机,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报告呼吁,人们应该尽力保护越来越脆弱的森林,因为现在全球的森林消亡速度惊人,每分钟消失的森林面积相当于36个足球场。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地处北美洲北部,大部分地区为大陆性温带针叶林气候。西部沿海地区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为2400~2700毫米,中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50~500毫米,东部地区温度较低,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400毫米。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43%。全国无论东部西部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被称之为人类理想的居住地方。加拿大森林树种的杉、松、柏、桦和糖槭为主,槭树种类尤多。糖槭的树干内含糖汁,可提取糖食用。是世界著名产品。加拿大的自然界中(尤其在落基山脉)野生花卉多,形态奇特、色彩鲜艳。本文介绍几种以见一斑,这些种类主产于落基山脉。以下内容参见彩插1。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作者阿米尔·阿哈克查克(Amir Agha Kouchak)等人认为,随着气候的变化,尤其对人口密集地区的水资源管理来说,加州当前的极端干旱是一个教训。2012年至今,加州正遭受近百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不仅气温打破历史记录,年降雨量也不断下降,致使该地区森林、鱼类、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陷入了困境。由于盛产水果、蔬菜和坚果,加州历来被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