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明同志认为,薛涛的《西岩》诗证明李白确实到过万县并登过西岩。他的说法是有根据的.“骑鲸客”指李白,在杜甫、贯休等人的作品中都有反映。诗题“西岩”当指万县之西岩,亦即今之万县太白岩。因为简阳、资中等地的西岩李白都未曾游览过。从《西岩》诗中的“如雨声中停去马,夕阳影星乱鸣蜩”看,《西岩》诗还可能与《九日遇雨二首》是同一天作的。  相似文献   

2.
】《谢眺与李白研究》一书的编者作者们,基于对李白诗作《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小谢”的误释,大做李白与谢眺关系如何如何的文章。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证其错误:1从李白作品所涉谢眺者看,没有一首是李白以谢眺自拟;2从李白的思想抱负看,他也绝不会以谢眺自拟;3从李白的行文习惯看,他从不以大小谢指谢灵运和谢眺,更不以之谕指叔侄关系;4从诗的内容看,“小谢”应指“大谢(灵运)”之族弟谢惠连,李白用之指叔父李云之弟李华。结论:李白当时在宣州谢眺楼所饯者有李云及族弟李华,此二人均为李白叔父行  相似文献   

3.
刘恺先生《再论李白在万县问题》所持论点不能成立。李白“乌江留别”是在涪州,而不是很阳;李白是在南浦县“登高”,而不是在汉阳市浦“登楼”;李白在“南平”及“夜郎天外”的作品勿庸置疑,不应模棱两可;说李白家在“浔阳”、“豫章”在湖北安陆、“长流”就是一辈子不能回来,等等,均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4.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一录李白“古赋”八篇。就“古赋”原义而论,似应排除骈赋、诗体赋那种讲究语言骈俪整齐及用韵规饬的赋作。就所录李白八篇赋作句式来看,是否全为古赋之体尚待商榷。此外,李白赋今虽仅存八篇,然就其《大鹏赋序》等所示信息,其所作赋体当远非此数。兹略就李白赋篇之分体归类及篇目等略加辨析,以期雅正。  相似文献   

5.
李白与曹南     
盛唐诗人李白非常热爱曹南这方沃土。他多次来此游玩、访友、求道。李白在曹南的活动,对他的思想发展和诗歌创作,都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曹南,本为山名,地在今曹县青岗集乡境内,地表已无遗存,然古籍有载。《诗·曹风》曰:“南山朝跻。”王充《论衡》曰:“大山雨天下,小山雨一国,曹之南山,雨一国之山也。”《谷梁传》曰:“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均指此处。唐时,曹南泛指曹州。范宁《谷梁传注》曰:“唐人谓曹州为曹南。”唐时曹州的治所在“左山之阳,济水之南。”(清刘藻《曹州府志》)故地在今曹县申楼乡堤上范村北。当时,曹州辖济阴,剩氏、南华(离狐县改)、冤句、成武、考城六县,其  相似文献   

6.
翁方纲“苏学盛于北”之语,主要指金代.但元代也适用。元代的文学创作颇受苏轼影响,其“影响”表现为互为联系的两个侧面:一是苏轼的为人,为学,理论,创作,时元代文学的影响;二是元人对苏轼的推崇。  相似文献   

7.
“翱翔”,古籍中多数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8.
唐诗札记     
一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骆临海集》卷一有《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诗,有句云:“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漳水滨,陈熙晋援引《说文》所云上党之浊漳,清漳为注,并云:“宋汾州人,故云.”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考略》(载《文史》第八辑)辨宋之问籍贯,亦引此为据,云:“据陈熙晋笺注,说漳水有浊漳、清漳,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皆在山西境.”因此断宋之问为汾州(今山西  相似文献   

9.
这是李白的名篇《峨眉山月歌》。对诗中的“思君不见下渝州”的“君”的理解,历来是有争论的,有人主张“君”指“峨眉山月”,有人主张“君”指与李白同住峨眉山的友人。我们认为:无论是见仁还是见智,都应结合诗人的行止和诗歌本身的具体内容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李白诸多有关诗作在内的大量历史资料和事实可以证明 :李白诗中的“鲁门”、“东鲁门”和寓家附近之“石门” ,同指故鲁国北界防门阳关 ;李白诗中的“鲁东门” ,系指位于山东费县旧县城东面的故鲁国东界之防门 ;李白山东寓家之地非为同处鲁西南平原的旧说任城或新说兖州城 ,而是为座落于徂徕山西南隅、牟汶河东岸、古鲁道之上的故鲁国北界防门———鲁门 (一名阳关 )东侧 (在今南阳关村附近 )。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卫星资料正常接收,需要对卫星天线所在位置进行标定,给出正北方位,即准确“指北”。在分析了几种已有“指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天文方法来实现卫星天线的“指北”,即以太阳为基本空间位置参考点的卫星天线“指北”方法。并与原有“指北”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指北”方法的标定精度高,得到了较好的对比结果。这种卫星天线位置标定方法方便、实用,可投入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诗本义》是宋代《诗》学滥觞之作。欧公一反汉唐以来“疏不破注”墨守章句训话的解经模式,首开“疑”经“惑”传之风,对于《诗》之大义,主张“以人情求之”,反对悖情逆理之迂说;对于《诗》之文辞,则主张舍迂从简,舍曲从直,批评增字改经强合己意之臆解;对于诗旨则主张本诸文学探诗意,自出议论立新说,还提出诗辨本末,篇别时世之论。总之,于《诗经》作品、毛郑旧注及有关经学问题皆有辨析,创见颇多,凡其所云,盖属空谷足音之论。自此之后,宋人解说《诗经》开始摆脱毛“传”郑“笺”束缚走上自出议论的新途,“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宋学”遂告形成。  相似文献   

13.
郝正宏 《世界博览》2009,(16):87-87
明朝紫柏大师记:“陆亘大夫谓南泉日:‘肇法师甚奇怪,解道天地同根,万物一体。’南泉指庭前牡丹花云:‘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 南泉所云乃禅语,因陆亘大夫未悟,故南泉映“人见花如梦相似”道出其未悟境界,并双印前句:欲“解道”,必先“人见花”;“如梦相似”,究其因实乃“天地同根,万物一体”。此未悟境界,古人如是,今人亦如是。  相似文献   

14.
在谢朓诗风接受史上,李白、杜甫的审美接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李白称赞谢诗“清”的一面,对其“绮丽”的一面似不以为然,但他的诗作却实际上合理地接受了“绮丽”之美,为谢诗的更全面深入接受开启了大门;而杜甫,则既推许谢诗的“清”,又完全接纳谢诗的“丽”,从更客观全面的艺术价值角度审视关照谢诗,其诗作全面接受了谢朓的诗风,从而完成了谢诗诗风接受的转关。  相似文献   

15.
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相似文献   

16.
翻开李白诗集,我们会发现有多处对饮酒场面的描写,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江上吟》“美酒樽中置千斛”;《梁园吟》“且饮美酒登高楼”;《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等等。为什么李白对酒如此钟情?怎样理解这些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成为理解李白诗歌的关键。我以为:  一、李白的饮酒诗深刻地表…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姬姓应国是指西周初年武王之子所封侯国。《左传·僖分二十四年》载富辰谏襄王之言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威,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察、霍、鲁、卫、毛、聃、部、雍、曹、滕、毕、原、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按照周族礼制,“文之昭”指周文王诸子,“武之穆”指周武王诸子。周武王诸子封国之一为应。《通志·氏族略》谓,应为武王第四号所封国,侯爵。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应国故城在今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南被白龟山水库所淹没之原阳镇。应国亡于何时,为…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姬姓应国是指西周初年武王之子所封侯国。《左传·僖分二十四年》载富辰谏襄王之言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威,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察、霍、鲁、卫、毛、聃、部、雍、曹、滕、毕、原、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按照周族礼制,“文之昭”指周文王诸子,“武之穆”指周武王诸子。周武王诸子封国之一为应。《通志·氏族略》谓,应为武王第四号所封国,侯爵。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应国故城在今平顶山市新华区薛庄乡南被白龟山水库所淹没之原阳镇。应国亡于何时,为…  相似文献   

19.
大凡从事古代文学研究者,首先所做之工作便是从“外学”的角度出发,将古代作家的生卒,籍贯、字号,仕履、交游、行踪等同题一一坐实。然后才结台其作品及当时韵文化背景等因素进行全方位之考察。基于此故.故我近年来先后对唐代的陈子昂,张九龄、盂浩然、李白,杜甫、崔国辅、王昌龄、陆羽,乃至怀素等数十位诗人的生平均进行了不同程度之稽考,今将马戴与张继生平中的有关问题合撰如次,是为“合考”。  相似文献   

20.
李白《赋得白鹭鸶送宋少府入三峡》诗中的“使君滩”,不是万县李白研究会误指的万县红砂碛,而是万县大桥溪下面的桥马滩。桥马滩距万州古城二里,并且紧靠羊渠古渡,即《水经注》指的羊肠滩。其下钟滩子即为虎臂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