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那么先让大家看看几幅图吧,验证一下你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否为实。 请看下面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如果将图1中的四块几何图形裁剪开来重新拼接成图2,我们将会发现,与图1相比,图2多出了一个洞!这怎么可能呢?你肯定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我们的眼睛出了问题吗?  相似文献   

2.
科学搜搜     
“刺猬耳机”正流行 乍一看,你肯定以为图上这东西是保护眼睛的吧?其实它的真实身份是耳机。这浑身红色的“刺”可不是为了博取眼球,而是有效地隔绝外界声音,同时告诉别人:“听歌中,勿扰。”当然啦,如果你想把它当眼罩使用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谢泼德桌面     
眼睛是我们接收外部信息的重要工具。然而科学研究表明,眼睛给我们的信息也不全是正确的。看看下面的两幅图,体验被眼睛欺骗的感觉。这两个桌面的大小、形状完全一样。如果你不信,量量桌面轮廓,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什么?生活不是高跟鞋,但有可能是松糕鞋,生活不是名著,但有可能是畅销小说,生活就是一切能让我们放松,不紧巴巴攥着拳头的事儿,是重复了一万次最后让你不得不相信、不得不遵循的真理,任何东西一旦有了生活的气息都会变得鲜活起来,尤其是语言,很多时候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默契,就像当我说“你吃了吗?”时,你知道我说的是吃饭。  相似文献   

5.
头脑有氧操     
配对子图中有8个图形,它们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配成4对。请你试一试。(王么嘉)测眼力人的眼睛看东西有时会有很大的误差,你相信吗?不信请你测试一下。请看上图,其中的两条粗线,是直线还是弧线?再看下图,线段AB与AC相比,哪一条比较长? (士心)  相似文献   

6.
张士功 《大自然》2011,(6):81-F0003
摄影家的眼睛总爱追逐秀丽的山川、奔腾的河流、奇妙的动植物或人类社会中的感人瞬间、隐秘角落……的确,这些都能打动人的心灵。然而,如果你看到张士功先生的“另类”摄影,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就在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同样或震撼人心或充满情趣的光影世界。其实,那不过是一些被我们遗忘或忽略的东西——毫不起眼的树丛、锈...  相似文献   

7.
正一、运用"五员大将",让文章具体生动我们先来看看这"五员大将"吧,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耳朵能帮你听清大自然的声音,鼻子能帮你闻出不同事物的气味,舌头可以帮你尝出事物的酸甜苦辣,"心"这员大将的作用就更大了,可以帮你感受各种情感:高兴、悲伤、喜欢、憎恶……作文中要将生活的"浪花"精彩纷呈地展现出来,离不开"五员大将"。下面就请"五员大将"来为我们进行一次"实战演习"。  相似文献   

8.
双周推荐     
正《迷人的材料》……副标题:10种改变世界的神奇物质和它们背后的科学故事作者:[英]马克·米奥多尼克译者:赖盈满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2015年9月页数:244定价:49.80元从茶杯、喷气发动机到家用电器、内裤,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材料。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让橡皮筋有弹性?为什么曲别针会弯曲?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世界顶级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9.
贾新忠 《奇闻怪事》2007,(12):44-45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发现的眼睛;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股创造的激情;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朱永新博士写的《享受教育》中的这些优美而富含哲理的诗句启示我们,作为教师要善于把从事的教育工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应学会享受教育,充分体验教育所带来的职业幸福。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是不是真的就绝对可信?如果你这么认为,那么你就错了。有的时候,眼睛会“欺骗”你,看一看下面这些图形,你就知道了,我们认识世界,应该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视角去观察、感受。  相似文献   

11.
到批发市场买东西,图的是实惠,不过凡事看两面,光图便宜可不行,万一买到假货就麻烦了.下面和你谈谈逛市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眼睛     
动物的眼睛有各种形状,颜色、大小也不一样。鼹鼠在黑洞洞的地下生活,不太需要眼睛,所以它的视力极弱。蝙蝠的耳朵作用很大,无论是飞行、俯冲还是捕捉昆虫,都靠这双耳朵对回声定位。眼睛在蝙蝠的日常生活中远不及耳朵重要,所以蝙蝠只有一双小眼睛。在夜行动物中,小鼠狐猴有一双大大的圆眼睛,贪婪地吸收着每一束微弱的光线,以便在黑暗中搜索目标。它也有一双大耳朵,那是为了引导眼睛辨认方向,而捕捉小虫则全凭眼睛。食肉鱼的眼睛是扁平的,这是迫不得已。比如梭子鱼,身体是流线形。它的眼睛不能像兔子那样突出,也不能像弹涂鱼那样竖在头顶,它需要宽阔的视角,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具有广角晶体。难怪摄影家们总是把他们的广角镜头叫做鱼眼透镜。从鱼眼透镜看东西会产生歪曲的效果,歪曲的影像会被大脑修正,这样,梭子鱼看东西就正常了。  相似文献   

13.
快乐趣味宫     
36斗转星移,穿越时光隧道,你骑着马儿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美洲印第安人曾经生活的地方。走进森林,趟过小溪,你能感觉到四周有印第安人的存在吗?森林里有多少双眼睛在看你呢?透露给你一个小秘密,聪明的画家在这幅图中隐藏了很多的人脸,快,找找看,看谁最先找出来!灰狼太太琼斯和她的丈夫分居后独自一人生活。三天前,她发高烧一直不退,附近私人诊所的医生外出度假了,无奈只好请分居的丈夫前来看病。“不必担心,是患了流感。先打上一针,今晚睡觉前吃了药就会马上退烧,再过两天就会好的。”丈夫给她打了一针,留下一个用胶囊装的感冒药就回去了。当天…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08,(5):53-54
想过20年后穿在我们身上的会是什么样的衣服吗?也许那个时候.挂在你衣柜里的那些东西与其说是衣服,还不如说是计算机、发电机、监测仪或其他什么东西。因为,在未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元素将融入普通服装中.衣服将不再是只起保暖和美观作用的覆盖物,它还将是你生活和工作的助手甚至可以帮助你在极其复杂和恶劣的环境下维持生存。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的眼睛是一个精确调控的凸透镜光学系统。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东西,是因为这个东西发射或反射的光线进入这个光学系统后,聚焦在了视网膜上而成像。如果没有聚焦在视网膜上,那么成像就是模糊的。近视有的是某种疾病引起的,但我们一般说的近视指的是生理性近视,是因为眼球轴长变长,聚焦在了视网膜前方而造成的。它在儿童时期开始出现,逐渐变化,到成年时,随着眼睛发育的结束就基本定型了。  相似文献   

16.
读书看报,欣赏绘画,观看景物,辨颜色……全凭我们这一双眼睛。眼睛能够接受光。接受了光为什么就够看见东西?还有,我们为何看到的是一五彩缤纷的世界?现在不少人都患有近视或者远视。患内障和青光眼的人也有增加的趋势。眼睛现这些毛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此外,已失明的人是否还能够恢复视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超级谈     
小吾 《科技智囊》2000,(6):32-42
在你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已经在使用一个网络,那就是你的视神经网络,是一个由无数细胞构成的复杂网络,拜它所赐,你才能白纸黑字认识这个世界。而你能读到这些文字,也是经人与其它系统等许多东西组成的网络才能到达你手。可见你我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在、形形色色的大网中。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等等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交流、合作、共享促使我们的网络不断壮大,不断复杂,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电脑网络正是顺应人类这种发展趋势而应运  相似文献   

18.
迷人的材料     
正从茶杯、喷气发动机到家用电器、内裤,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材料。但你想过没有,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让橡皮筋有弹性?为什么曲别针会弯曲?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水泥也能做成衣服?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某一种材料做成的东西会长那样?材料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蜜蜂眼中的花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人类眼睛看到的花儿只有一种颜色,比如说黄色.那么在昆虫的眼中,这些花儿又会是什么颜色呢?这次我们就借助蜜蜂的眼睛,带你进入一个别样的颜色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谁,只要掏钱买东西,就有可能承担了税款,为国家做了贡献。你可能会说:原来税收无处不在啊!是的,税收就在我们身边,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