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世界》2007,(10):9-9
研究表明,男性在选择配偶问题上不如女性挑剔。在约会中,几乎所有男人看一眼女人的外貌后,便能做出决断,佴女人则需要经过一番“带有歧视性”的挑选过程。  相似文献   

2.
兰兴武  向晓红 《科技信息》2011,(10):I0040-I0040,I0042
贝弗利.法默是澳大利亚优秀的女性小说作家,她的作品多以女主人公的茫然、陌生、疏远和绝望作为主题,尤其关注的是她们性别上的不平等和在男权社会里受到的攻击、压迫和歧视。在短篇小说《黑头发的女人》中,贝弗利.法默刻画了一位受到强暴的女性形象,女主人公是男性的侵犯目标,完全成为男人欲望和暴力的客体,成为丧失主体性的他者。本文分别从语言及物性系统、话轮转换模式和隐喻三个层面对本篇小说进行女性主义文体学角度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女性不平等的社会地位、话语权遭到剥夺以及无法对强加于自身的男性暴力进行任何反抗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奥秘     
男人和女人谁的听力强男性与女性的听力谁强谁弱?不可能予以明确回答。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女人容易从寂静中分辨出高音调,而男人则能较好地辨别声音从何处来。女性听力明显受激素的影响。在女性排卵期间听力最敏锐,而在行经期则与男人的听力相当。为何人吃了水果后不宜饮水饮水将胃酸稀释得很厉害,从而使它失去了杀菌作用,而水果中  相似文献   

4.
人体的奥秘     
罗敏 《青年科学》2010,(7):40-40
男性与女性的听力谁强谁弱?不可能予以明确回答。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女人容易从寂静中分辨出高音调。而男人则能较好地辨别声音从何处来。女性听力明显受激素的影响。在女性排卵期间听力最敏锐。而在行经期则与男人的听力相当。  相似文献   

5.
皇甫华 《广东科技》2010,19(5):F0002-F0002
<正>有人说,男人掌握世界,女人掌握男人。然而,女人能不能直接掌握世界呢?在科学的世界中,一位杰出的女性用自己的卓越才智给还存有疑惑的人们一个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阎真的小说《因为女人》描写了男权统治的商品社会中,当代中国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该描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也展现出男性对女性悲剧宿命的善意悲悯,然而这种女性宿命观是建立在"爱情唯一论"基础上的,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作者失之简单化的男权视角。而人们在思考女性生存境遇时,应该采取的是一种更平和、更灵活、更有包容力的现代多元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极为深刻地表达了妇女与时代与社会进步的天然关系:某一历史时代的发展总是可以由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来确定,因为在女人和男人、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最鲜明不过  相似文献   

8.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2,(15):70
女性一生比男性多花费84.9万美元"美国在线"近日发表一份报告称,女性一生面对的经济挑战远高于男性,只因生为女人,她们一生大约要比男性多损失84.9万美元。这份报告列举了女性一生的账单。首先,女性比男性的平均寿命长五岁,按照当前每月3500美元的消费水平,女性要多花20万美元左右;其次,女性需经常请假照顾孩子及老人,被扣工资和相关花费大约为8万美元;另外,  相似文献   

9.
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是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引人入胜之处。通过对《白衣女人》中玛丽安这一女性形象的分析,提出维多利亚时期一种全新的女性观:坚强独立的女性。她身上具有明显的男性特质:男性的长相,坚定的性格,厌恶女人的言论,对男性特权的渴望,对婚姻的反叛等。因此,玛丽安是混合体。她融合了男性和女性的品质,体现出了反传统性。  相似文献   

10.
《五子登科》中出现了六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故事,一男多女的叙述模式符合男性中心话语的同时又揭示出男主人公的荒淫无耻的本质。没有真正女性生命体验的女性人物是为揭示男性人物丑恶的工具,女性形象艺术生命力的苍白体现了这篇小说并不属于张恨水的言情小说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焦丁宁 《科技信息》2009,(11):64-64
由于几千年男权文化影响,妇女仍处在某种角色中才可以生存。她们自身的态度比男性更保守,并为自己身为女人而悲哀。正是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心理上的脆弱本质使得女人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处于从属的地位,本文拟采用女性主义理论解析《小妇人》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世界》2010,(10):4-4
俗话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德国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女人更可能是母亲而非妻子或恋人,母亲的激励鞭策更能促使男性一步步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3.
进化论观点认为,短期择偶行为之所以存在性别差异,是因为男女在性交往过程中面临不同适应问题,因而采取不同择偶策略。男性选择短期择偶策略获得的繁殖收益远大于女性,为此付出的潜在代价却小于女性。因此,男性比女性更渴望或更可能发生随意性行为,男性渴望拥有的短期性伴侣数量比女性多,且择偶标准也与女性不同。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发现,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两性在交际角色的自我定位、交际行为举止、话题和语言形式的选择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倾向:就交际态度而言,女性较低调、合作、更在乎对方的感受,男性则更积极、主动、乐于对谈话过程的操纵;就措辞而言,女性更礼貌、婉转,男性则顾忌较少、言语更直截了当;在话题选择方面,女性的话题较琐碎和生活情感化,男性的话题则更具竞争性和实用性。从社会和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言语行为的这些性别差异可能与两性从小归属的亚文化群、两性所担任的社会角色以及两性希望树立起来的社会形象等方面的差异相关。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因此,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L.Bloonfield)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更有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神话中的叛逆女性的反抗,是下层被压迫奴隶——尤其是女人——希望实现自由意志,在政治上要求平等的反映。有了这反抗意识,才会有坚韧的毅力和信心去推翻旧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古希腊叛逆女性的反抗,比男性英雄更有新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反映了茨威格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对于女性这样一个独立个体的欣赏,其对于陌生女人细致入微的描写也反映了他对于女性的同情和尊重。  相似文献   

18.
苏童擅长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关注具有性别意义的女性世界,小说界戏称其为"红粉杀手"。在他笔下的妇女生活世界里,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女性,而对男性的描写却是寥寥的几笔,更或者说,男人在"女人的世界"里的形象是模糊的,女人在这里看似是主角,其实不然,她们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男人这个中心而转动的,本文希冀通过对苏童女性世界中女性性格特征的归纳,追寻其"恶"习特征形成的原因,从而探究妇女世界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评论往往着眼于作品的社会批判指向 ,掩盖了男权话语对爱玛的“极度诱惑”和“本文骚扰”这一基本事实。从爱玛不仅能够看到了父权文化体制下话语本文对她“诗意的征服”,还能够察觉到体现在女性身上的典型的“书本的迷恋”和“语言拜物教”倾向。男权话语的本文诱使爱玛沉溺自己的“爱情妄想”,禁锢在自我羞辱之中 ,由此我们更深刻地意会到“使女人作为女人——而不是作为男人——去阅读”的必要和艰难。男性故事话语的本文给读者设置了迷途错径 ,女性阅读理论所做的就是在此竖起雷区标志 ,帮助人们尤其女性通过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20.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女主角则在世世代代的文学家所讴歌的永恒主题中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然而对在男权社会的女人来说,则是牺牲自我多于确立和肯定自我,女人在爱情中似乎寻找到了自我,但却是陷入了更可怕的深渊,不论表面的爱情是否美满,妇女总是摆脱不了内心痛苦阴影的纠缠,终致无法逃脱男权文化的藩篱,成为男性文化的殉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