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动物的眼睛     
科教电影剧本世界上的生物千千万万,生物的眼睛更是各式各样.没有眼睛的"眼睛"在晨辉普照的河湾.一片结了花盘的向日葵,朝着阳光躜动着脑袋.太阳由东向西,它们也由东向西.葵花没有眼睛,但有这种"向阳性",也就是"趋光性".植物和一般的微生协都没有视觉器官,但具有这种"趋光性".  相似文献   

2.
A: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眼皮的主要功能不是为了隔绝光线,帮助我们打瞌睡。纵观生物进化的历史,你会发现,只有陆生脊椎动物或者那些祖先曾经在陆地上生活过的水生脊椎动物才有眼皮。而眼皮正是为了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进化而来的。眼睛是个精密而娇气的器官,人和其他动物的眼睛需要水分润湿,否则会使角膜变得模糊,甚至失明。我们平常需要不自觉地眨眼就是为了将泪腺分泌的水分均匀地涂在眼睛上。而在睡觉时,闭上眼皮可以使眼球保持足够的湿润,同时还可以对异物伤害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奇妙的眼睛     
我们的眼睛是一对十分奇妙的器官,人的眼球的构造是很精致而奇特的,有人说眼睛很象照相机,其实应该说照相机的构造有点象人的眼睛更为恰当。我们的眼睛前面是光滑而且透明的角膜,外边还有眼睑保护着,中间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造器官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了生的希望,开辟了崭新的人生最近,被挖去眼球导致双目失明的山西6岁男童斌斌,继在眼科医院成功接受了义眼球移植手术后,又即将植入义眼片,医生希望在两三个月之后斌斌可以使用"电子导盲仪"。这种仪器可以把影像化为脉冲讯号,通过舌头将讯号传到脑部,使斌斌能"看见"物体的轮廓。生活中类似"电子导盲仪"这样的人造器官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随着人造器官技术的日  相似文献   

5.
一、防止眼睛受伤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眼晴,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同学们随时要引起注意的。大家知道吗?眼睛是由眼皮(眼睑)、白眼球(巩膜)、黑眼球(虹膜)、瞳仁(瞳孔)、眼底、视网膜等组成的。覆盖瞳仁最外面一层极薄的透明膜,医学上称“角膜”,角膜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一旦受伤,将来角膜会变戍不透明的膜,严重影响视力。角膜移植手术,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同样暴露在体表的眼睛却不怕冷。即使眼眉结冰睫毛上霜,它们依然顾盼自如,丝毫没有一点冷的感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眼睛的构造比较奇妙,构成眼球的角膜、结膜、巩膜上虽然有极其丰富的触觉和痛觉神经,却没有管冷的神经。更重要的是,角膜和巩膜是缺少血管的透明组织,几乎没有什么散热作用,而且起到缓冲寒冷传导到眼球里的作用,   加上有一层眼皮保护,给眼球热量,所以眼球尽管露在外面,也不会怕冷了。                              (祁增年)眼睛为什么不怕冷@祁增年…  相似文献   

7.
Q&A     
《科学世界》2011,(8):92-93
Q:灰尘进入眼睛和肺部怎么出来呢?A:人们常常用到一句俗语——"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确,向池塘中投入一粒小石子,只会激起一片涟漪,但眼睛里进了沙子却会有强烈反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眼睛的生理构造密切相关。在眼球的复杂结构中,覆盖在瞳孔上最外边的一层膜就是角膜。角膜的主要作用是使光线抵达视网膜处供成像之用。为了确保正常行使这一功能,角膜必须是一层透明、无血管、无色素的膜结构。然而,由于角膜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出于保护角膜的  相似文献   

8.
正"眼球是身体汇聚最多神经线的部位,快速的神经反应使它得到了必要的保护。但这种自我保护还不够,眼球还需主人对它进行细心呵护。"眼睛是极度敏感的器官,受到微乎其微的刺激,就会双眼泛红流眼泪。眼睛之所以敏感,是因为眼球是身体汇聚最多神经线的部位,以保护自己。然而,只是眼球单方面的自我保护还不足够,还需眼球的主人对它的不同部位进行细心呵护。可预防干眼症的泪膜眼球最外边的成分是泪膜,每时每刻都在滋润、清洁、保护眼角膜。眼角膜本身  相似文献   

9.
<正> 在人体特异功能中,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是不通过眼睛来辨认图形或实体物质。国外有人把这种功能称为“非眼视觉”。国内曾一度采用过“非视觉器官图象识别”的提法。通过大量的实际观察,这一功能的实现,可能有赖于下述三个环节的相互衔接,就是—— 一、信息的接收 二、信息的传递 三、信息的处理 在这三个环节当中,我们注意的焦点是探讨信息在体内的传递问题 按照中医经典文献的记载,人体内存在有一套“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经络  相似文献   

10.
图表解读     
正你的睡眠还好吗?社会变迁、城市化发展、信息大爆炸以及其他越来越多的因素都影响着国人的睡眠质量。睡得晚、睡得短、睡得浅成为国人睡眠状况的现实写照。黄金90分钟睡眠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周期性的活动,每一个睡眠周期分为"非快速眼动期"和"快速眼动期"。入睡的第一个睡眠周期——最初的90分钟,也被称为"非快速眼动期",是我们睡眠全过程中最深度的睡眠。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生长,也可以让人体积累的睡眠欲望和压力得到充分释放,所以它被认为是睡眠的黄金时刻。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大体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探讨中国西北、华北地区特有动物--双峰驼眼球及其附属器官的解剖组织学特点,为特有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双峰驼具有2~5行睫毛和双层眼睑.骨性眼眶夹角约为95~105°.眼肌有四条直肌、两条斜肌、一条上提睑肌和漏斗肌.双峰驼泪腺呈不规则三角形,角膜高度角质化,视网膜为典型的十层结构.双峰驼眼的主要结构与其他脊椎动物类似,在形态学特点和组织学结构方面与其生长的荒漠、半荒漠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眼睛是人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提高眼睛的视力,预防和改善眼病,确保眼睛健康,是一项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工作.本文就家庭生活中如何提高眼睛视力,预防和改善某些眼病的有关举措作一概述.1、训练眼睛肌肉可以恢复视力在现代生活中,过度使用眼睛的情况在不断增加,许多人经常诉说视力降低的苦衷.视力降低的原因之一是管理眼睛机能的三种肌肉过度疲劳、老化变硬和失去弹性.这三种肌肉是眼球内的虹膜、睫状体和司眼球转动的眼外肌.实践证明,对上述三种肌肉进行训练,可以取得恢复视力的效果.具体应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台式荧光灯进行光线明暗训练,以锻炼虹膜.二是进行15点纸训练,以锻炼睫状体和司眼球转动的眼外肌.  相似文献   

13.
每日更新的眼睛当早晨第一道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球时,视网膜里感觉器官的顶层就会被烧焦。在它下方会产生新的一层,新的眼睛会让我们看到这新的一天。  相似文献   

14.
甘梅 《科学世界》2012,(3):92-92
巩膜俗称眼白,是眼睛最外层的纤维膜。巩膜位于眼球壁的最外一层,是由致密的胶原和弹力纤维构成的坚硬外壳。其结构坚韧,不透明,质地坚硬,呈磁白色(眼白),主要就是保护眼球。然而,眼睛构造中与巩膜关系紧密的虹膜,也有其独特的特征。在结构上,巩膜和虹膜通常分界明显。虹膜有色素也是有颜色的,一般呈蓝色和深黑褐色,也有呈茶褐色的,其他颜色都是混合而成。  相似文献   

15.
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物理身份与数字身份相对应?在真实世界中,验证一个人的身份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根据所知道的信息证明身份,假设某些信息只有某人知道,比如暗号等,通过询问这个信息就可以确认此人的身份;二是根据所拥有的物品证明身份,假设某一物品只有某人才有,比如印章等,通过出示该物品也可以确认此人的身份;三是直接根据本人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证明身份,比如虹膜等。从信息化发展进程看,虹膜这样的生物认证技术将是未来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动物的视觉器官,在生存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动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因此,眼睛也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下面我们专门说说水生动物的眼睛. 最原始的眼睛动物界最原始的眼睛,当推原生动物的仅具有感光性质的眼点,如眼虫藻的眼点.腔肠动物的水母,也仅  相似文献   

17.
<正>A:婴幼儿大都长着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特别惹人喜爱,但长大后,眼睛却好像变小了。对这个现象,常见的解释是这样的: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眼睛的大小是不变的,但是头和身体却会长大很多。因此,相比之下,小宝宝的眼睛就显得特别大。这种说法粗略地说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还不太确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眼睛的大小并非固定不变,也还是要长大的,只不过长大的幅度比较小。平均来说,新生儿眼球的直径(前后方向)大约为16毫米,而成年人眼球的直径约为24毫米。  相似文献   

18.
<正>去年盲人歌手萧煌奇创作的一首《你是我的眼》红遍了大江南北,从歌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于能够"看"世界多么的渴望。只能看见天空的蓝和夜晚的黑,对于眼疾患者来说,这是个残酷的现实。但是最近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有了新进展,能够让盲人用"眼睛阅读"。这项技术主要依靠的是一个视网膜假体,将这个视网膜假体植入盲人的眼中来替代真的视网膜,从而让那些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而造成眼疾的患者重新"看"世界。这种疾病是一种退化性疾病,主要是让眼睛的感光细胞死亡,导致  相似文献   

19.
名字是一个人一生的标签,所以取名是件严肃的事情。在埃及开罗,取名却非常随意,很多开罗人的名字听起来都很幽默。随团的翻译是地道的开罗人,他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是"公鸡"。刚开始我们还以为这个名字寓意"威武雄壮",一问才知道,他出生时,刚好有一只公鸡跑进了他家的院子,于是,他的名字就诞生了。听完他的讲述,大伙笑得肚子疼。此后,我们陆续接触了很多名字奇怪的开罗人,有叫"大象"的,  相似文献   

20.
正"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口",人类认知的80%以上都是来自视觉信息。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台精密的仪器,毫无疑问,眼睛就是这台仪器上的一部精密的相机。在智能设备横行的今天,要是再往下推导一层——什么是手机、VR头显这类电子设备的"眼睛"呢?毋庸置疑,答案是光学镜头及各类光电传感器。仅仅成立不到3年,上海理鑫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