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觉得呢     
<正>纸片和硬币会同时落地吗16世纪末,意大利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著名实验,证明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铁球的质量没有关系。纸片很轻,硬币比它重,它们从同样高的地方同时下落,会同时落地吗?  相似文献   

2.
滚动的瓶子     
《青年科学》2003,(1):17-18
比萨斜塔实验是科学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伽利略借助两只不同重量的铁球证明了物体下落速度是与重量无关的。那么,相同重量的物体落下的速度是否一定相同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关于滚动摩擦的小实验,也许结果会出乎你的意料。  相似文献   

3.
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扔下两只不同重量的铁球,证明了物体下落速度是与重量无关的。那么,相同重量的物体落下的速度是否一定相同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将一块长方形木板放在桌面上,用几本书将其中一端垫高;找两只质地、大小、重量都相同的圆形玻璃瓶,分别装入等重的细沙和清水,盖上瓶盖。为防止瓶子滚动时水和沙子漏出,可以在瓶口处粘上少许蜂蜡。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开始吧。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二者同时向下滚动。理论上说,两只瓶子的重量相同,又在同一块木板上下滑,那么两只瓶子受到的外部摩擦阻力应该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想当然地认为,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必定是重的物体先于轻的物体落地。十六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表明,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下落,一定是同时落地的,这就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先验论断。虽然有关比萨斜塔那次著名的实验,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史学界的怀疑,但伽里略开创了新的科学实验传统,却是无疑的。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团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科学家们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学术交流需求而自发组建的民间社会组织。科学家们以此为平台,召开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从事科学普及与宣传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职是之故,科学社团研究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不断有成果涌现(1)。科学社团在近代中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可能不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提并论,但也有不可忽视地位。  相似文献   

6.
曾经耗费大量笔墨渲染貂蝉义举的罗贯中,对貂蝉"长安兵变"后的下落,始终保持沉默。在历史价值被榨干之后,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抛弃。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问她的下落。继而任意虚构故事,以致其结局形成了"惨死"和"善终"两大系列。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科学的历史研究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学术界一般把中国近代科学史的起点追溯到明末西方科学传入中国,如此计算,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历史已有四百多年了。有的人主张从19世纪中叶算起,那也超过一个半世纪了。不过,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中国当代科学发展史的探讨,无疑是中国现代科学史的重要内容。然而,这却是一个备受各界关注而专业的研究仍有待深入的领域。因此,这里不准备对有关著述作详细的评述,只撮要作简单的介绍,进而对当代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略作分析,最后以一个实例略谈史料的收…  相似文献   

8.
略论微积分发现优先权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顿和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发现的优先权之争在数学史上一直是个谜.传统的看法重视了对直接的和个人方面原因的探讨、从科学的整体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角度看,争夺发现的优先权具有必然性,同时对于科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9.
再耐心一点     
有一位推销大师应邀作经验介绍,他在舞台的中央吊了一个大铁球,然后在会场上请两个孔武有力的小伙子上来,用大铁锤敲击铁球,直到它荡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从古典科学到近代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盛 《科技潮》2010,(7):30-33
现代科学是有用的科学科学 在西方的第一个阶段是希腊科学。这是一种自由的科学,一种内在性科学,它不是经验科学,它是“没有用的科学”。希腊人相信,一门知识越没有用越纯粹、越高贵。但是这样一种科学在历史上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而衰落。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人重新发扬光大希腊的科学传统,并且酿造出了另外一种科学类型——就是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现代科学。现代科学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它是要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01年和200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曾称文部省)两度审定通过了由右翼学者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这本严重歪曲历史的中学教科书被审定合格,引起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战后教科书的"国定"与审定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虽效仿西方确立了近代教育制度,却在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太空垃圾:空间飞行器的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金 《科技潮》1999,(9):57-57
伴随着人类走出地球的脚步和在太空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伟大壮举的同时,太空垃圾也与日俱增,不但严重地污染了太空,也给未来留下了无穷的隐患。众所周知,运载火箭把航天器送到了太空,星、箭分离之后,火箭的剩余部分也就成了垃圾,被遗弃在太空中。各类航天器除可回收的一类之外(比如返回式卫星),其他的则在太空中度过其设计寿命,丧失了功能之后,也将变成废弃物,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地留在太空中,这些无论是已经解体还是以整体的形态出现在太空中的废弃物,都称作太空垃圾。此外,还有如星、箭上脱落的油漆斑块,火箭燃料剩余的液滴及一些细小的太空陨石颗粒,还包括宇航员的排泄物等等。资料表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共成功发射了4504个航天器,2153个在轨道上遨游,其中正常工作的只有452个,有2351个已经下落或湮灭,这些已经下落解体的航天器的碎片有的已被磨擦成粉末,有的掉到地球上,但  相似文献   

13.
对清末留日学生创办的科学期刊《科学世界》、《科学一斑》、《学海》中的物理学内容进行分析,认为其内容受日本影响很大,体现了清末留日学生"科学救国"的思想,这些期刊在传播近现代物理学知识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表明科学期刊在近代中日科技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近代科学产生的背景及牛顿一生的伟大成就出发,阐述了牛顿与近代科学间的关系,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牛顿的研究及成果导致了近代科学的建立。此外,对牛顿本人的自然观和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代科学革命包括近代天文学革命、天体演化论、生物进化论和近代实验科学等一系列自然科学理论的创立。它极大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动摇了其在思想界的支配地位,因而被称为人类步入新时代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共同体或科学学会是认识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生产科学知识的集团,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以及学科知识制度化的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到心理学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而言,学术性质的专业学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相继建立,科学共同体和学术范式已初见端倪。其全国性、综合性的科学共同体曾经存在过两个:一是中华心理学会,一是中国心理学会。留学生新知识分子群体在其创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这些学术团体存在时间长短不一,体制规范也不尽科学。但正是由于留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科学共同体的创建,有力地带动了学科的发展,促进了科学范式的形成;同时也为全国心理学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学术活动的平台,增进了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气氛。  相似文献   

17.
王直华 《科技潮》2011,(4):58-59
有两个"科学故事",听过之后便不曾忘怀。一个是2010年仲秋,古道尔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报告厅讲述的黑知更鸟的故事。在新西兰东面850千米,有个小曼格瑞岛。到1970年代,这个小岛已经成为黑知更鸟的唯一栖息地。1976年9月,科学家登上小曼格瑞岛,只  相似文献   

18.
前概念,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形象地称之为日常概念,它是指个体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生活中的常识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因为个体从出生就开始了探索环境、顺应环境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对事物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并建构了个体特定的认知图式。例如,落体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冬天,室外铁块比木块的温度低等。那么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王直华 《科技潮》2011,(1):42-43
元旦至,不由人想到了"元典"。元,开始也。元旦,开始之日。"元典",创始之大作。元旦,是个皆大欢喜的节日。元旦读"元典",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找出了《科学元典丛书》之《居里夫人文选》。自打北京大学出版社《科学元典丛书》面市,我就开始认真地阅读、研究。在被它所深深吸引之后,又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嫦娥三号肩负三类科学探测任务,开启探月新征程。"嫦娥"和"玉兔"携带了哪些科学探测设备?它们是如何完成这些任务的?2013年12月14日2l时11分18.695秒,嫦娥三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虹湾区。这是我国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成为继美国与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它包括月球软着陆器(简称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