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理论认为运动性疲劳属内伤虚劳,可分为三种类型,有九种常见的症状,亦可由五脏变化进行分类.研究表明,按摩、艾灸、针刺、针灸、中药内服和外用均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文章总结了上述方法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成果,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给予了点评,并提出今后的课题应加深作用机制的研究、展开实证性研究、注意结合运动实际需要进行具体细致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常用的恢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守仁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恢复方法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论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病因病机认识,并总结了祖国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颜卫东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3):57-60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据运动的特点,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其恢复措施进行阐述,特别是运用心理手段为运动员消除疲劳,为完善训练,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增进运动员健康及树立自信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疲劳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它是运动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生理功能的变化.如果运动性疲劳没有得到及时的恢复而使疲劳累积导致疲劳过度,就会变成一种病理观象,从而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根据疲劳的产生机理,原因分析进而运用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再更好的投入训练,进行更高水平的恢复,提高人体功能能力达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贮备. 相似文献
9.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使运动训练能正常、科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在阐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几种机制学说的基础上,从营养、按摩和中草药的方法对疲劳恢复手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意到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在体育训练中的作用,由于西药副作用较大,人们尤其关注中药对运动性疲劳恢复作用的研究。该文对我国运动员以及实验室用到的中药补益药进行了分类(分为补肾、补肝、补脾和对抗自由基的中药),并指出目前在中药进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图书馆员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占座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危害,提出了解决高校图书馆占座问题的建议,即对占座行为进行量和时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运动疲劳及运动后能源物质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烈的运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运动训练的任务之一是延缓疲劳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运动后加速机体的恢复过程是当前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简要论述运动后能源物质的恢复过程、主要能源物质的恢复和影响恢复的因素;着重论述促进恢复过程的方法,为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的科研进展,包括近20年国内外中医药临床注册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在治疗传染性疾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及应用进展、新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及“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分析表明,近20年来的中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创新成果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保障,中医药历史性地进入了世界主流医学体系,其国际影响力正在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浅谈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把中医药理论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独特的优势。本阐述了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及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指出了中医药在抗运动性疲劳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事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训练,都会发生身体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程度的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由负荷运动引起的机体机能能力或工作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现象。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措施的探讨,意在使从事体育锻炼的读者能够科学的诊断出自己是否处于疲劳阶段及疲劳的程度,并能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更快,更完全的从疲劳中恢复过来。精力旺盛的投入到训练、学习和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7.
WANG Hu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8)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体育运动的强度越来越大,运动性疲劳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概念、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从生理学角度为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提供依据,并找到促进疲劳恢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庆卫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9-93
实践美学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其“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重要影响。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美学的重要观点,但是其对生态伦理的强调却有最终丧失人类立场的嫌疑。在实践美学的观点看来,以“生态中心”取代人类中心实质上是对马克思所说的“两个尺度”的放大,生态主义并未脱离人类中心的视角,人类中心主义终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