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自他在1927年4月18日建立南京政权开始,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政权覆亡的22年中,曾三次下野。下野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就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原因作点探析。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科技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赵璧霞一、南京市的科学技术优势优越的历史环境背景,发达的文化教育水平,雄厚的科学技术实力,强大的社会经济需求,共同构成了南京在科学技术发展领域上的优势地位。1.优越的历史环境背景:南京作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曾先后...  相似文献   

3.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引入瞩目的一件大事。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要求抗日救国,停止内战,在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于西安对蒋介石发动了“兵谏”。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采取了坚决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和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的正确方针。经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蒋介石一方,张学良、杨虎城爱国将领一  相似文献   

4.
鄂西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常正面战场上的一次较大规模的会战。被蒋介石称为斯大林格勒的石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决定会战胜败的关键。石牌战役的胜利在抗战历史上了重要的战略影响。文章系统的论证了石牌战役的战略部署及其战略影响,对石牌战役进行了中肯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吉波②(东南大学建筑系,南京210018)由于各国文化背景和经济建设状况不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时间和深度上都存在差异.发达国家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较早,特别是保护那些保留了整个地区文物建筑及历史风貌的城镇,从而形...  相似文献   

6.
甘迎春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64-67,95
蒋介石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从1887年出生到1949年败退台湾这60多年的时间里,围绕着这个人物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许多都是在蒋的别墅里发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蒋介石的别墅不仅仅是其个人的住所,更是民国重大历史事件的制造基地。  相似文献   

7.
亲家与冤家     
正历史上的蒋介石与宋子文两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关系密切,福祸相倚。但是因为性格迥异、教育背景殊悬,摩擦不断。美国作家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中说,除了16世纪西班牙的博尔吉亚家族(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之外,还没有别的家族像宋家一样在历史上起过这样扰乱的作用。宋家王朝曾掌握近代中国的权力与财富;而且,在20世纪美国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8.
李洁 《奇闻怪事》2007,(3):43-43
一代伟人毛泽东,既是一位革命领袖,也是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词大气磅礴。如《沁园春·雪》,1945年11月在重庆发表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蒋介石读了这首词后曲解说“我看他的词有帝王思想”,想“效法唐宗宋祖,称王称霸”,便组织了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并叫文人名士写篇类似的文章,压一压毛泽东,可是没人能写出。蒋介石问为什么,许久才有人胆战心惊地说:我们没有那种气度。毛泽东词的风格与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陈布雷是民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人物。他是个典型的旧文人,具有浓厚的传统思想。追随蒋介石二十余年,屡屡列居高位,地位显赫一时,但在国民政府风雨飘摇之际,却自杀身亡,给世人留下了较多的迷惑和深深的遗憾。本文试通过《回忆录》的内容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贵州军阀统治,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产物,基本质是依附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民国政府。“对峙”、“分庭抗礼”说不符合实际,也没有更多的史实说明。  相似文献   

11.
唐继尧作为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史学界对他有褒有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其关注颇多,主要涉及其在护国、护法运动中的表现,治理云南的措施,与云南近代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话本是说话人用以备忘或传授生徒而写的底本。说话在唐代已很盛行。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也比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步,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存宋代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宋代的讲史一类长篇话本虽然成就不高,但在我国小说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韩愈从辟佛到被贬潮州后与大颠禅师密切交往的前后经过及其原因说明:韩愈反对的是以禅宗北宗为代表的北方佛教,贬潮之后则对由惠能及其几代弟子所创立的南宗佛理有所认识。二人的交往反映了中唐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塞尔赫,是清前期满族宗室中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在满族文学史中地位较高,影响较大。其诗集《晓亭诗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一代宗室诗人之代表作。他从崇唐尊宋的窠臼中解脱出来,独树一帜,以其独特风格成为清前期满族文学史的代表诗人。重点从塞尔赫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敢为人先、坚守执著"是对皖西籍著名作家蒋光慈精神的基本概括。《皖西学院学报》自创刊伊始就与蒋光慈研究结缘,学报"皖西文化研究"栏目是目前国内蒋光慈研究的核心学术阵地之一,并且是其中目前最活跃的学术阵地。回顾了学报蒋光慈研究所依托阵地——"皖西文化研究"栏目的发展历程与建设基础,展望了学报"皖西文化研究"特色栏目今后发展的有关打算。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唐代众多的思乡作品中,贯穿交织在一起的是诚挚而浓郁的思乡之情。这些思乡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一般游子思乡之作、左迁贬谪思乡之作,战乱流离思乡之作和远役征夫思乡之作。因作者所处的境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的思乡之作在景物描写上、在结构上、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各的风格和意境。  相似文献   

19.
尉迟敬德是唐朝重要的开国将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两《唐书》中均有其传记。尉迟敬德墓中发现了两合墓志铭,从该墓志铭以及其他与尉迟敬德相关的一些墓志铭中,能对尉迟敬德及其家族世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文献记载中所缺失的部分。因此,尉迟敬德及相关墓志的研究,能起到证史补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芝龙本是明末闽粤沿海海商海盗集团的首领 ,受抚后 ,担任福建总兵之职。他借助明廷的名号和力量 ,垄断了东南沿海的贸易。明亡后 ,明的残余势力先后在南京和福州建立福王、唐王政权。郑芝龙遂翊赞唐王 (隆武帝 ) ,统管当时全闽兵马 ,以至权倾朝野。但他拥立唐王的目的并非为了抗清复明 ,而是为了保住自己海上贸易的特权 ,故当清军大兵压境时 ,他不作任何抵抗就投降清廷。历来史家都把唐王政权的灭亡归咎于郑芝龙 ,其实是不够客观的。本文分析了唐王政权灭亡的原因 ,论述了郑芝龙辅助隆武帝抗清所起的积极作用 ,力图给郑芝龙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