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它把英美诗歌从讲究修辞和传统格律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定了自己个性鲜明的语言结构和风格特征。虽然意象派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它为英美现代诗歌开拓了道路。本文在埃兹拉.庞德提出的意象派诗歌创作三原则的基础上,探讨意象派诗歌三个方面的特征:即独特的意象,简洁精练的语言,富有音乐性的韵律。  相似文献   

2.
英美意象派诗人推崇中国古典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诗的表现技巧,强调意象的直接呈现,主张“纯用意象”,将意象“并置脱节”。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异质性,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诗在审美效果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西方意象派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借鉴学习了中国古典诗歌,丰富了它的创作理论主张。意象派学习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叠加”的表现手法,并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选材和取意等,为英美诗歌的创作繁荣发展了新的形式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古诗难以被英美译者译成恰当英文的观点,试图通过对元曲《天净沙·秋思》的英译和西方两首意象派诗歌的分析比较,探究第二代华裔美国诗人Arthur Sze成功翻译这首中国著名古曲的原因。模仿西方意象派诗歌的创作模式英译一些中国式“意象诗”也是一务能为英美读者认可的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5.
象征主义文学意象派诗歌与中国诗歌意象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象征主义文学及其分支意象派诗歌的创作特点的阐述和对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意与象阐释的分析 ,比较了中西方意象派诗歌的联系与不同  相似文献   

6.
李夷平 《科技信息》2012,(18):173-173
意象是诗的要素。英美意象派提倡的意象脱节、意象并里、意象叠加等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血缘"关系,许多英美译者认为:中国文字的表意性能够提高诗歌的视觉形象表现力,很容易激发读者的想象。因此,中国古典诗歌的另一大特点——生动的意象和诗中有画的境界也被他们所接受,并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庞德正是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了丰富的艺术养料,成为意象派诗歌的创始人之一。汉诗译作《神州集》把欧美现代诗歌接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提到了历史的高度。本文用以"愁"为题材的两首中英诗歌结合庞德译本,对比中英诗歌的语言及意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1.东方文学对于庞德诗歌理论的影响,2.西方传统典型理论中的典型塑造与鉴赏在庞德诗歌中的表现,3.庞德对意象派诗歌的理论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庞德意象派诗歌创作的理论来源,结合他的代表诗"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解读他的创作实践,肯定庞德在美国乃至整个文学界在意象派诗歌方面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爱米莉·狄金森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兴趣,留下了500多首关于这一主题的诗篇。她对死亡的态度是不讳恐惧、积极探索、敢于直面,而她对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她赋予死亡以生命,为人类对死亡问题的思考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伊兹拉.庞德是20世纪英美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现代派著名诗人,而且也是著名批评家和翻译家。他所倡导的意象派诗歌运动开创英美现代诗歌之先河。他翻译出版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歌,把中国诗歌传统带进了西方现代派文化之中,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他深信中国诗歌能为美国新诗"提供具有伟大的价值和实用性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埃兹拉.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开辟了英美现代诗歌的先河,推动了美国新诗运动的发展;同时通过中国诗歌的翻译实践,他学会了掌握中国诗人构建意境的技巧: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11.
西方意象派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借鉴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是由社会和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意象派汲取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以及意象叠加、意象并置的表现手法,但由于文化差异原因,它并没有达到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神韵”境界,与中国传统“神韵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第一个把意象引进诗学的领域,他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原则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重视对意象内在生成的探讨,认为意象的形成必须经过理性的苦炼与情感的激发,达到情理交融;其次,意象的外在实现是主客体的统一。刘勰的隐秀说揭示了意象的审美特征。秀是“状溢目前”,正与英美意象派主张意象的具体性相舍;为了达到“秀”,必须“直寻”、“简朴”,也与意象派的简洁、“直接呈现”相吻合。隐是“情在词外”、“复意为工”也和意象派的“可变意义”、“意象叠加”相吻合。由于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它们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的气一元论,认为宇宙、诗人、作品可以贯通一气。刘勰主张“虚静”,净化精神,内虚其怀,外纳万物,诗歌意象就能情景融和,物我合一。英美意象派受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影响,寻求激越昂奋的创造动力,强调直觉和瞬间感受,注重客观意象的呈现,内涵往往隐秘、飘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意象派诗歌是美国现代诗歌的开路先锋,代表人物主要有:庞德、H.D.罗厄尔等。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主要强调意象和"意象并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等把意象派诗歌发展成深度意象派诗歌,无论是诗歌理论或是诗歌创作实践,他们在对待诗歌"意象"上与庞德的意象派诗歌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也强调诗歌的意象,但认为深度意象是对无意识的开掘,强调意象的跳跃和比喻的转换。通过从定义和概念、哲学基础、文化来源以及创作实践四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意象派诗歌和深度意象派诗歌在"意象"处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刘勰第一个把意象引进诗学的领域,他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的理论原则有不少共同之处。首先,他们都重视对意象内在生成的探讨,认为意象的形成必须经过理性的苦炼与情感的激发,达到情理交融;其次,意象的外在实现是主客体的统一。刘勰的隐秀说揭示了意象的审美特征。秀是“状溢目前”,正与英美意象派主张意象的具体性相合;为了达到“秀”,必须“直寻”、“简朴”,也与意象派的简洁、“直接呈现”相吻合。隐是“情在词外”、“复意为工”也和意象派的“可变意义”、“意象叠加”相吻合。由于刘勰的意象论与英美意象派理论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哲学基础,它们必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中国传统的气一元论,认为宇宙、诗人、作品可以贯通一气。刘勰主张“虚静”,净化精神,内虚其怀,外纳万物,诗歌意象就能情景融和,物我合一。英美意象派受到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影响,寻求激越昂奋的创造动力,强调直觉和瞬间感受,注重客观意象的呈现,内涵往往隐秘、飘忽,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闵敏 《科技信息》2012,(13):252-253
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本文从诗歌创作背景、诗歌意象、韵律节奏以及内在意蕴等角度分析了著名意象派诗人庞德及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的名作《在地铁车站》和《红色手推车》,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两首意象派名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小说到现代派小说--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是英美文学传统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大致将英美小说划为三个发展阶段,即19世纪的传统小说,现代派小说与后现代派小说。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真实”的理解、与读者的关系、人物形象、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和时空框架)分析传统小说同现代派小说的差异,从而论述了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节奏论为核心的诗歌音乐观是意象派诗歌的一个重要理论。意象派诗人紧紧抓住节奏这个诗歌音乐性的本质要素 ,提出以情绪节奏统领诗歌音乐节奏的自由诗理论 ,使诗歌外在节奏情感化和内在情感节奏化 ,并从体裁范畴提出了诗歌形式在情感表现上的独特机制。意象派的上述独到见解有别于单纯求诗歌外在音乐性的传统诗歌美学 ,从而对现代西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和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英美诗歌现代派诗风的开创者之一。1948年,"由于他对当代诗歌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艾略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鲁弗洛克情歌》是其早期重要的代表性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特色。查良铮作为"迄今为止中国诗歌翻译史成就最大的一人",裘小龙作为卞之林的关门弟子,研究艾略特的专家和知名翻译家,都对《普鲁弗洛克情歌》进行了苦心孤诣的翻译。本文节选了该诗歌和裘小龙、查良铮的两段译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汉译基本技巧和审美原则,试析两种译文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伊兹拉.庞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现代派诗人的代表,意象派诗歌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新和探索。人们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意象派诗歌的技巧以及他对儒家思想的探索。我们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研究庞德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为研究庞德对女性的看法提供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现代派诗歌有其逻辑的内核,荒诞是它的外表形态、特异风格。网络现代派诗歌的荒诞,具有社会批判的意义和希望不灭的光彩,与作品的思想内容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体现着审美的、个性的艺术要求。网络现代派诗歌的归宿是斑斓地升华而不是绮丽地陨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