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晶 《科技信息》2014,(6):196+198
本文通过对大连市瓦房店地区的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海水入侵的成因、防治措施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沿海地区为评判单元,以各评判单元的参评因素数据为基础数据库,应用层次分析法给参评因素赋权重值,在Arc View GIS平台上,采用图层因素权重叠加法获得各评判单元海水入侵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求得各地海水入侵平均距离,从而实现山东省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与相关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入侵(seawaterIntrusion)是我国沿海地区新出现的一典型资源与环境问题,作者根据地下淡水-海水运动理论,选择了与海水入侵关联的动态因子进行了规范化处理、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海水入侵面积和速率与地下水负值区成显著正相关,是主导因子,与降水量成负相关,其相关性一般。  相似文献   

4.
大连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大连市海水入侵现状及产生背景;针对国内外沿海地区普遍存在的海水入侵问题,分析了实践中广泛采用的单位脉冲-水位降深响应矩阵在解决海水入侵问题中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建立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矩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大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为实际背景,分别建立了沿海边界节点的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矩阵和研究区内部节点的单位脉冲-水位降响应矩阵,并使二者与地下水水流模拟模型相结合,构造了地下水系统优化管理模型,根据大连市地下水资源的发现状提出了2个方案的优化管理,可指导大连市未来的地下水开发;该模型还可用于解决国内外沿海地区类似的海水入侵问题。  相似文献   

5.
田梅青  许春莲 《科技信息》2010,(13):418-419
海水入侵是近20年来在我国沿海城市出现并不断发展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影响海水入侵因素有多种,其中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最主要原因,奉文以烟台市为例,根据其历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基于海侵区20年来地下水中Cl^-含量的变化情况。以250mg/L作为入侵区和非入侵区的分界点,分析了海水入侵范围的发展变化与地下水动态之间的关联性特征。并提出了海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目前我国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的现状,针对我国沿海城市普遍存在的海水入侵问题,提出了建立单位脉冲-海水入侵响应函数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大连市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针对现状开采井布局制定两个优化管理方案:一个是在满足各约束条件下获取最大开采量;另一个是保持天然径流的10%排泄入海时,求取最优开采量.该研究成果可为解决我国沿海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与海水入侵的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龙口—莱州地区海水入侵的发展与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大量的野外观测资料出发,总结龙口-莱州地区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的发展、演化规律,分析该地区海水入侵的基本特征与其水化学特征。研究区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地质因素对入侵地点、途径和方式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海水入侵的发展由孤立的点开始,最终成为连续的面状入侵,其发展和强抽水中心密切有关。有两种关型的界面。过渡带地下水化学成分不是淡水和海水的简单混合,阳离子交换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龙口─莱州地区海水入侵的发展与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野外观测资料出发,总结龙口─莱州地区滨海含水层海水入侵的发展、演化规律;分折该地区海水入侵的基本特征与其水化学特征.研究区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地质因素对入侵地点、途径和方式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海水入侵的发展由孤立的点开始,最终成为连续的面状入侵,其发展和强抽水中心密切有关、有两种类型的界面。过渡带地下水化学成分不是淡水和海水的简单混合,阳离子交换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海水入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余佳  李德彬  杨小芳 《科技信息》2009,(21):I0043-I0043
介绍了我国海水入侵的现状,阐述了沿海平原地区和基岩地区海水入侵的机理,并说明了海水入侵对农业、工业及人口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回灌淡水、农田节水灌溉和远距离调水补给和修建地下水库等防治沿海海水入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海水入侵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并以灰色系统模型GM对该地区海水入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防治海水入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洋蓝色经济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将逐渐加剧,这会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安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围绕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滨海湿地退化、风暴潮灾害加剧等危害进行阐述,并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BP神经网络,以Cl-、矿化度、电导率和地下水位为黄河口区域海水入侵评价指标,建立了具有8个隐含层节点、3层网络的海水入侵程度评价模型。应用海水入侵程度评价指标的各级评价标准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检验,并对黄河口区域的海水入侵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对检验样本的模拟输出和期望输出一致,黄河口区域海水入侵程度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单一指标法分析大连市地下水质状况,通过RS、GIS技术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2000-2009年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变化,得到海水入侵对滨海城市化发展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建立海水入侵与滨海城市化耦合关系,为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结果表明:(1)1978-2010年间,大连市海水入侵面积大致呈上升趋势,其中2007、2008、2009年度达到最大值(867.8km2);(2)海水入侵对城市化的影响:海水入侵对城市化的发展产生负向作用,减缓城市化的进程.海水入侵使得地下水质污染严重,危害生活城市化的进程.海水入侵使得土地利用发生变化,使得空间城市进程受阻;(3)城市化对海水入侵的影响:城市化对海水入侵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工农业用水的需要、城市建设以及海水养殖,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海水入侵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4.
对大连市大魏家喀斯特水源地海水入侵现状及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喀斯特发育规律、地下水动态,重点对海水入侵的平面、垂向分布规律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入侵机理较复杂,主要受构造、喀斯特发育以及人工过量开采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控制海水入侵必须采取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同时要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海水入侵的重点地段必须建立地下喀斯特水库。  相似文献   

15.
针对潮汐循环作用下海水入侵模型的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海水入侵模型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流固耦合效应和潮汐时域运动效应对海水入侵的影响,指出了建立潮汐循环作用下海水入侵的渗流-应力-损伤-对流扩散多场耦合模型,并考虑潮汐循环加载、岩土非均匀性和岩土损伤与对海水入侵之间的关系,是今后海水入侵模型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沿海城市地质环境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的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引起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东部沿海城市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灾害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污染和城市地震的现状并给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莱州湾沿岸的地貌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室内卫片、地形图分析,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对莱州湾沿岸地貌类型作了系统分类。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海水入侵途径及海水入侵与地貌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泉州湾存在海水入侵的问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适用的综合评价模型,得到较为准确的综合评价结果和海水入侵程度的分布图,并进一步分析海水入侵影响程度、波及范围及入侵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以轻度入侵为主,Ⅱ类水质地下水占比达到69.70%;受海水流向冲击的作用凸形海岸带相比凹形海岸带入侵程度更严重,最大入侵距离达到了1.50 km;其评价结果与实际现场相符.  相似文献   

19.
么艳超 《科技资讯》2011,(16):247-247
本文根据海水入侵实测监测资料,建立了海水入侵三维溶质模型,利用三维溶质模型进行模拟,用地下水位和浓度的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和校验,进行海水入侵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戈  金明玉  单光  王玉立 《科技信息》2007,(7):212-212,177
20世纪70—80年代中期南关岭地区是大连市海水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1984年以后,该区地下水环境逐渐得到恢复。特别是1994年以后,海水入侵状况明显改善。本文通过对该区水质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了海水入侵历时变化规律,分析了地下水环境恢复的主要原因,为今后的海水入侵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