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接电化学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电化学、电分析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检测仪器,具有快速、灵敏和价廉等特点,在食品发酵工业、临床医学、环境监测、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简述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电流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和特点以及直接电子转移的基本原理,并深入探讨了基于纳米材料等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直接电化学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传感器的新进展.分别阐述了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化学发光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和生物发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实例,并对其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生物大分子电化学传感器是围绕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分析研究而开发出来的一系列电化学传感器,在这些传感器中尤其是以纳米间隙电化学传感器性能最为优异,在实际的检测研究中表现出超高灵敏度、微型化、较好的选择性、所需检测样品少、检测速度快、非常便捷等明显优势,因而受到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加工技术及特点,着重分析了间隙电化学传感器较比常规电化学传感器所具备的优越特点.综述了近十年来生物大分子的检测研究进展,特别是纳米间隙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大分子检测研究中的应用,并对生物大分子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杂交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利用核酸互补配对杂交原理检测和分析特定DNA序列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医学、遗传工程、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监测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简述了杂交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一般原理,对共价键结合法、自组装法、生物素-亲和素法、电聚合法以及吸附法等单链DNA的固定方法和DNA杂交信号的直接和间接电化学转换机制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在医疗检测和转基因植物检测等基因检测方面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无机介孔材料是一种孔直径在2,50nm的多孔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结构规则,机械性能高、化学和热能稳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材料合成技术的提高,不断有新型高负载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介孔材料被开发出来。同时,实验表明,无机介孔材料是固载生物大分子的良好载体。利用无机介孔材料固载氧化还原蛋白质并结合其的直接电子转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构建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基于无机介孔材料的特点及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子转移,所构建的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有望具有较传统电化学传感器更好的性能。将介孔材料分为二氧化硅基和非二氧化硅基2大类,描述了无机介孔材料在第三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电化学DNA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对其基本原理、组成及其在基因检测、基因疾病诊断药物机理研究等方面作了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对其基本原理、组成及其在基因检测、基因疾病诊断药物机理研究等方面作了介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现代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以及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阐述了现代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微生物检测、食品药物残留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检测和激素检测中的各种应用,讨论了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国内外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传感器的新进展,分别阐述了化学发光行物传感器、化学发光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和生物发光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实例,并对其今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掌握化学量和生物量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至关重要。针对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化学与生物传感器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采用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选取典型的电化学生物医学传感器和胶体金层析试纸作为实践教学范例,借助教师的科研实验室作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场地,带领学生人人动手实际制作传感器件,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概述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光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和信号放大型DNA传感器,以及近年来DNA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污染因其具有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毒性而备受关注.相比于传统检测重金属的方法,电化学传感器具有成本低、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易携带等优点,更适于现场检测.文章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原理出发,系统介绍了电化学传感器的种类、制备工作电极的材料以及用以修饰电极的各种材料,分析了用这些材料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在重金属检测中的优缺点,指出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工作电极和修饰材料进行选择和优化,耐用性强、微型化、自动化、多功能化将是电化学传感器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的进展.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包括酶、微生物、组织、免疫和细胞器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免疫传感器是将高灵敏的传感技术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起来,用以监测抗原抗体反应的生物传感器,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已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各个领域。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出现了压电免疫传感器、脂质体免疫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免疫传感器、光导纤维免疫传感器等新型免疫传感器。近年来,纳米技术逐步进入电化学免疫传感...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传感技术是由化学、物理、生物、医学、电子等多门学科技术相互渗透而成长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可在线连续监测、仪器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环境检测、生命科学、生命医学及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探索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对环境样品的快速、准确检测是环境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概括了电化学传感器的组成及原理,并从重金属离子、酚类化污染物、有机磷农药等常见环境目标分析物类型,回顾了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环境样品检测水平,进而为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导电聚吡咯因其特殊结构和优异物化性能,成为构建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一种新的介导材料,同时为未来基因电子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了近年来聚吡咯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实际应用,讨论了聚吡略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构建中的电极选择、电极修饰及DNA探针固定化策略;结合微阵列、微流控技术及纳米材料,对聚吡咯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动向和应用做了探讨性展望.  相似文献   

17.
传感器材料是传感器技术的基础,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促进了新型传感器的发展。文章扼要阐述了导电复合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碳纳米管材料等先进传感器材料在复合式柔性触觉传感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半导体气敏元件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玻碳电极表面通过三步电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普鲁士蓝/壳聚糖复合薄膜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将氧化石墨烯电化学还原,在电极表面直接得到石墨烯纳米层,在石墨烯纳米层上成功电沉积得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壳聚糖复合薄膜,制备的修饰电极通过电化学方法以及扫描电镜分析了其性能与结构.在最优条件下,该生物传感器表现出了灵敏度高(50.29 mA·L·mol~(-1)·cm~(-2))、检测限低(12μmol·L~(-1))、响应时间短(3 s)等特点.电极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溶液浓度在0.02~10 mmol·L~(-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此外,在对人体血清样本的检测中,该传感器同样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对血清中常见物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压电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压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并从气态物质分析,微生物分析,细胞分析,生物过程监测,反应动力学分析,蛋白质分析,核酸分析,酶分析以及生物小分子物质分析等方面介绍了压电传感器在生物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生物传感器是一个内容广泛、多学科介入和交叉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固定化酶传感器为重点,对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生物活性元件的种类、固定化策略和推广应用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我国生物传感器实用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是传感器酶品种缺乏、稳定性差以及检测底物范围受限等。以此为基础,在酶分子元件、生物电子器件、传感器制造技术及市场开发等几个方面,对今后发展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建议加强新型酶分子元件、生物电子器件的标准化和分析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