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菊科的大丽花,北京叫西番莲,而在西番莲科中有一种植物也叫西番莲,大丽花是草本植物,其中文名译自英文dahlia,西番莲为藤本植物,这两种植物没有亲缘关系,这是异物同名。同样是大丽花,也叫天竺牡丹,在广东则有三种叫法:大理菊、苕菊、洋芍药;而西番莲也叫转心莲、西洋鞠,在云南叫洋酸茄花,在广西叫时叶草,这是同物异名。植物中文名的混乱,在工作和生活中增加了许多麻烦与困惑。植物拉丁学名的命名要好得多,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确立了生物分类的双名法,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表种名,即种的名称是一个属名后面加单个种加词(specific epithet)的双名组合。例如大丽花的学名为Dahlia pinnata Cav.,它是1791年由植物学家Antonio Jose Cavanilles(卡瓦尼列斯)定名的;西番莲的学名为Passiflora coerulea Linn.,它是1753年由林奈(Carolus Linnaeus)定名的。种和属的学名后常附定名人姓氏,以标明来源,便于查找文献,有时还要注明定名的年代。双名法的确立结束了动、植物分类命名的混乱局面,大大促进了科学分类学的发展。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属或种只能有一个学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时,便是“同物异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提出的学名,摒弃较后的异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属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便是“异物同名”,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这叫做“优先律”。植物的命名依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其实它是世界各国植物学工作者在处理植物名称时所要遵守的规则,其本身并无任何法律的意义,“法规”(code)一词乃是我国学者的习惯用法而已。《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1版产生于1905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第2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国际植物学会命名法分会专门从事法规的修订工作,每一届国际植物学会议之后出版的新版法规,均毫无例外地取代以前的各版法规,成为当前有效版本的法规。植物中文名命名目前没有正式法规(或叫规则)。共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已全部出版,这对统一植物名称是十分有意义的,但《中国植物志》对植物中文名只要求“选择其一个为正名”,其余名称为“别名”,由于受作者地域性限制或个人的偏爱,在名称取舍上有很多个人主观成分,而各省(自治区)出版的地方植物志,在名称上也不尽与《中国植物志》一致,因此,制订植物中文名命名法规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老一辈植物分类学家有专门研究植物命名法规的,并且为国际植物学会命名法分会的委员。近年研究法规后继乏人,在修改法规的国际会议上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其实,我国对植物命名的研究是有基础的,早在1954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局编订的《种子植物名词》对中文名有18条审定原则,《中国植物志》以及一些专业刊物对此也有一些规定。植物种类繁多,欲求审订完备,决非短时间内所能完全实现,但是首先必须对这一工作的意义,确定共同的认识,使植物名称涵义精确,切合实用,不拘于旧习。《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指导思想是:“植物学需要一个被各国植物学家所使用的、精确而简单的命名系统,一方面处理用于表明分类群或分类单位等级的术语,另一方面处理应用于植物各个分类群的学名(scientific name)。给予某一分类群一个名称的目的不是为了指示其特征或历史,而是为了提供一个称呼分类群和表明它的分类等级的方法。本法规旨在提供一个命名分类群的稳定的方法,以期避免使用那些可引起误会、含糊不清或含混抑或使科学陷入混乱的名称,并将这些名称废弃。本法规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产生无用的名称。”这些宗旨也适用于植物中文名的命名。动物和微生物也有国际命名法规,它们的中文名命名也应有类似的法规。  相似文献   

2.
中国种子植物中文名命名法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若从1858年李善兰等编译《植物学》算起,百余年来。我国几代植物学先贤历尽艰难,欲将中国植物名称“贯通古今,衔接中外”,由此做了大量的工作。钟观光…先生曾谓“邦名与学名,如鸟翼车轮,相须并进,不具其一,必兼丧其二……如无学名记录,则义类不明,即与世界文化隔绝,等于薪柴。如无邦名记录,则传达无具,即与国内文化隔绝,等于饰品。”可谓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3.
用汉字给元素确定中文名称,有很多优越的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元素已经有了110个命名以后,命名要遵循区别、准确和优选的原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提出了元素中文命名的原则及为了实现这三个原则的具体细则,并以111号元素的命名为例,对这些原则和细则进行阐发,供今后命名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汉字给元素确定中文名称,有很多优越的条件,也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元素已经有了110个命名以后,命名要遵循区别、准确和优选的原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提出了元素中文命名的原则及为了实现这三个原则的具体细则,并以111号元素的命名为例,对这些原则和细则进行阐发,供今后命名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1901~1932年中文无机物命名史上的两种命名风格类属式命名与某化某式命名,及两种命名法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1901~1932)无机物中文命名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1901~1932年中文无机物命名史上的两种命名风格:类属式命名与某化某式命名,及两种命名法的演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传教士组织益智书会与中国学者杜亚泉的中文无机物命名方案及其异同,指出:两套方案都以确定物质的属名及一套定性词头为主要特征;两者都尽量利用中国传统物质名词来制定属名,出发点虽然良好,但未能准确反映出西方无机物命名的分类思想;前者所确定的词头与西方化学名词的定性词缀相对应,沿袭了西方名词本身存在的混乱和弊病,无法传递出关于化合物组成的准确信息;后者确定了一套与元素化合价严格对应的词头,通过掌握元素周期表等基本化学知识就能由名及物,可以间接反映出化合物的组成。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讨论了类属式命名方案的影响及未得到流传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2005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UPAC)与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 IUPAP)抽调专家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joint working party,JWP),并授权由其确定发现原子数大于111的新元素的声明优先权。  相似文献   

9.
何涓 《中国科技术语》2012,(6):41-46,49
论述了1908-1932年提出的各种中文有机化学命名方案对碳原子、取代基及官能团数目的命名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