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岷县草地畜牧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以各乡镇作为区域单元,对各区域单元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草场综合承载力的大小以及区域单元科技和经济能力的大小是影响区域单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洪水灾害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县域为评价单元,采用快速评估方法进行中国洪水灾害危险度评价分级和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分级,并在此基础上对洪水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关系的区域差异进行探索。结果表明,中国洪水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分异明显,根据两者内在关系特征可分为4类区域,各区域洪水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类型与机理有所不同。各区域又可细化为若干子区,通过落于不同区域及其子区内的县市分析,可找到各区域内大多数县市的共同特征和代表性的县市,为防洪减灾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综合得分法、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一种计算U/IND(C)的表上作业方法,该方法无须分别求出U/IND(c1),U/IND(c2)…,U/IND(ck),省略了比较、求交的程序.依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所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关数据,对中国区域科技能力水平评价问题进行了聚类实证分析,对各评价因素进行了权重挖掘,发现了各评价因素对总体水平评价的不同贡献.按照所得权重给出了新的评价结果,并根据所得结果对各区域科技能力水平现状进行了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态势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0—2000年为基本时段,以河北省及11个省辖市为基本评价单元,从人口承载压力态势、资源可持续利用态势、生态与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技术将非空间单一区域的多因素线性加权评价方法扩展到空间多区域的多因素线性加权评价方法,为多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空间联合评价提供了定量化和可视化的新途径。首先,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特征,并通过选取一些代表性因子构建了多因素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多指标评价原理建立了GIS中空间多区域的多因素线性加权评价模型,并解决了技术实现问题。其中,采用上、下界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以中国各省区的一些实际数据为例说明了应用新技术的具体方法。实例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指标体系下,各省市间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受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制约而呈现出较大的空间不均衡性,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远强于欠发达地区的,这为制定区域统筹规划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运用我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和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均呈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工业比重上升和人口密度的增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改善有负面影响;另外,各影响因素在不同分位点对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最后,文章对如何提高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针对区域综合承灾能力的研究大多仍基于城市尺度,少有针对城镇尺度的研究,且针对区域综合承灾能力的研究大多以行政单元为评价单元,精度稍显粗糙。该文根据华东某县级市实际城镇特色建立城镇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证据推理法结合层次分析法,以1km×1km的网格为基本评价单元,从定性、定量数据两方面完成对该市综合承灾能力的评估。该文主要探索了高精度的城镇综合承灾能力评价方法,得到网格化的高精度评价结果,发现"抗灾能力→空间布局因素→重大危险源"这一指标在整体评价中具有突出重要作用,评价结果与该地区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评价方法对城镇级别应急管理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对提升城镇区域减灾防灾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衡量一个区域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动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处于非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改进样本的预处理方式,将神经网络理论中的以分量为单元的预处理方式改为以样本为单元的预处理方式,对样本进行归一化或正规化处理。简化了预处理程序,提高了样本类的可分性,保持了样本各特征量之间的特征关系。实验表明,网络的训练效率和模式识别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系统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为基础,从系统特点、结构和功能角度,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征;从系统内部的区域流、协同作用、反馈机制与多重耦合角度,解剖了系统的运行机理;从系统指标确立、评价方法两方面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2.
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区域水资源复合系统出发,建立水资源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系统的发展系数、协调系数、公平系数综合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海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为例,对区域各规划水平年的发展进行可持续性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在喀斯特地区水库坝址选择及区域评价中,作者提出了几个新的指标:岩溶度k(单位吸水量乘直线岩溶率)、不均匀系数v(标准差除以数组平均位)、导水度f(单位吸水量除以直线岩溶率),用以代替传统指标直线岩溶率及单位吸水量,从而使对库区岩溶发育特征的评价更加客观。作者认为这些指标的应用能较科学地对水库岩溶发育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角度出发,建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给出了单项评价、权重确定、综合评价等计算模型.根据1995-2002年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并简要论述协调发展的对策,以寻求山东省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汤澍  吴小根  丁蕾  罗浩 《河南科学》2007,25(2):335-339
区域旅游竞争力是反映特定区域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综合能力指标.在分析江苏省区域概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产业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五个方面考虑,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模型测算指标权重,并采用熵技术对权系数进行修正,从而建立了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并根据江苏省及周边区域统计数据,对江苏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横向和纵向评价分析,认为其旅游竞争力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稳定发展状态,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由于存在省内地区差异而相对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6.
一种模糊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基于模糊传感器数据相关的特性,给出了一种模糊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该方法从传感器的重要度,各个传感器对模糊命题支持度的一致度,以及传感器重要度对数据融合结果的复合作用3个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模糊传感器数据集成的影响.定义了一个一致性系数综合反映了这3个因素.基于该一致性系数实现了模糊传感器的数据融合,并将该方法用于工件识别中.  相似文献   

17.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建筑业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31个省份建筑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确定各省域所属类别,刻画各类区域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建筑业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等方法,确立了有利于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评价标准,并运用这一评价标准,对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活动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现有的优势部门与可持续工业发展要求的产业标准不一致。因此,本文提出政府应该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以促使西部工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