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山西省高速公路沿线17个气象站1971年—2000年气候资料,分析了大雾的地域分布及其天气气候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将各路段的大雾天气划分为不同的预报服务期和不同的预报服务路段,为高速交通气象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2017年气象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分析了贵州高速公路大雾分布特征,筛选了9次典型大雾天气过程,分析锋面大雾和辐射大雾形成机理,探讨贵州高速公路大雾预报指标。结果表明:贵州高速公路大雾分布极不均匀,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沪昆高速玉屏县附近和普安县附近、兰海高速息烽县附近、贵遵复线开阳境内、杭瑞高速大方县附近是大雾最频发中心。锋面大雾的形成和维持与静止锋云系发展、锋面系统东西摆动、低空水汽持续辐合、锋面逆温维持等因素有关。辐射大雾的形成维持主要与冷高压影响、辐射降温作用、近地面水汽条件等因素有关。从大气环流形势、静止锋变化趋势、大气层结状况、水汽和动力条件、地面要素预报等方面总结了贵州高速公路大雾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3.
长江山区航道雾情调查问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江山区航道不同区段大雾特征、危害情况以及开展雾情监测预报服务等,对在长江山区航道沿线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大雾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最严重的大雾,宜宾-重庆段出现在11月,重庆-宜昌段出现在1月;大雾主要出现在早上;2)宜宾-重庆段以山谷雾为主,重庆-宜昌段以平流雾和山谷雾为主;大雾主要以团雾和成片雾形式出现;片雾主要出现在春秋冬季;团雾宜宾-重庆段主要出现在10月,重庆-宜昌段主要出现在1、12、11、2月;3)宜宾-重庆段大雾能见度主要为50 m,重庆-宜昌段大雾能见度选项为50、100、200、500、1 000 m,并依次递减;4)蓄水后大雾出现更加频繁,浓度更浓;5)雾对长江航运影响极其严重,航运过程中团雾最可怕;不利于航行的最小能见度为500 m;封航能见度为500 m;6)航运同时需要大雾监测、预报等气象服务;预报服务最好提前6 ~12小时发布;发布方式除发布开始时间外,还要发布取消时间.  相似文献   

4.
大雾是影响飞行安全最主要的气象要素之一。结合太原机场10年大雾资料,分析总结了大雾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形成条件及变化规律,为提高大雾天气条件下低能见度的预报准确率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邵晨  张少杰 《科技信息》2014,(12):247+253
随着航班量的日益增多,天气原因造成航班不正常情况的影响也愈发明显,其中大雾天气就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根据济南遥墙机场的观测记录,对机场发生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相关气象要素做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它们和大雾的发生和消散之间的关系,对日后更准确地预报大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2003年至2005年启东交通事故发生与本地天气对应分析得对大雾和轻雾的分析、判断、预报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大雾天气气候特征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华  何瀚原  武捷 《太原科技》2007,160(5):27-28,30
利用太原市(53772气象站)1971年-2006年10月气候资料,分析了太原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探讨了雾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指出雾天的危害,为人们趋利弊害、健康生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1954-2015年景德镇市大雾生成、消散的气候特点及相关气象要素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景德镇市年平均大雾日数为24 d,春季最多,冬季次之,夏季最少。月变化呈"W"型,最多出现在3月,7月最少。2)大雾生成的主要时段在夜间到次日09:00,消散主要集中07:00-09:00。11月、12月、1月、2月、3月大雾消散时间较晚,最晚的是1月份。大雾持续时间在2 h以内的占比近4成,7 h以内近9成。持续10 h以上的大雾天很少,平均3年才能有1 d。10月份大雾平均持续时间最长,7月、8月最短。能见度越低,大雾持续时间就越长,能见度在200 m以内的大雾,持续时间可达6 h或以上。3)景德镇市大雾消散时,平均气温为9.7℃,与当天最低气温之差平均为1℃;温度露点差平均为0.6℃,相对湿度96,风速0.89 m/s。4)预测大雾消散,首先要分清楚是平流雾还是辐射雾。平流雾的消散时段在11:00以后,如是辐射雾,则可根据月份、大雾消散的气候特征及实时观测的气温、露点、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以海南岛一次大雾天气过程为例,研究基于V-3θ图的结构模型和溃变原理概念模型的制作、原理和机制,进行中尺度灾害性天气事件的预测.分析表明:①天气形势的分析在灾害性大雾的分析预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②对于灾害性大雾,以925~850 hPa东南风、底层偏北风、滚流为代表的多要素结构信息在大雾的生消和预报上起着非常好的指示作用;③雾和大气层结密切相关,在大雾期间的变化与天气条件及能见度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1984~2013年平潭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FNL1.0°×1.0°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基于定量统计法及Min-max标准化处理方法,总结出引起平潭大雾的环流形势,得到了平潭3~5月大雾预报指标。结论如下:(1)平潭大雾主要发生在3~5月,一天中多出现于凌晨3~8时,中午及午后少有出现;(2)地面倒槽是形成平潭大雾最主要的环流形势;(3)水汽条件是平潭发生大雾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1.
基于色域分析对大雾图像的特征展开研究,首先将大雾图像数值化,获取其RGB空间;其次将图像由RGB空间转换到YCbCr空间,提取其亮度特征;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得到高层抽象特征,实现大雾图像特征提取;最后基于提取的特征空间,使用K近邻算法建立大雾识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12月19日至21日江苏省一次连续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通过对主要物理量的计算和分析,总结出了该次大雾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大雾动力和热力特征及大雾发生、维持和消散的天气学条件。结果表明:稳定的高空环流形势,地面弱高压的维持,近地层的辐射冷却和地面湿度大是这次大雾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低层西南暖湿气流的输入是大雾长时间维持的原因。使得大雾消散的原因是由于强冷空气入侵,出现偏北大风和降温,破坏了稳定的大气层结。  相似文献   

13.
邓丽玲  唐昌秀  何钊 《科技资讯》2011,(17):130-131
本文利用巴马县喀斯特地貌雾1980年至2010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巴马县喀斯特地貌雾的分布情况和气候特征。30年以来,平均大雾日为19.3天,一年中大雾平均季节分布为秋冬季最多,春夏季最少,大雾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深夜23时至早晨6时。  相似文献   

14.
该文针对2015年3月31日温州机场发生的一次平流雾的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资料、自动站资料、天气图、卫星云图等,对这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雾发生时,中纬度无明显冷空气活动,南支气流平直,天气比较稳定。近地面层的高湿环境、适宜的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稳定和地面的弱幅合场都是这次天气过程发生的重要条件,而通过对浙江省气象自动观测平台和卫星云图的监控能做到对平流低云大雾的提前预报。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1-2012年大连地区大雾气象观测资料,对近十几年大连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学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大雾日数,长海最多,金州最少;除金州外,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大雾生成的日变化规律为,春季大雾多生成于02:00-08:00,20:00-23:00两个时段;夏季大雾多出现于20:00-次日08:00.大连地区产生大雾的主要天气形势可分为4种类型:高压后部型、气旋型、冷锋型、均压场型,其中除气旋型外的3种类型的大雾天气从开始到维持阶段水汽都比较充沛,盛行南到东南风,转为偏北风后大雾消散结束,而气旋型大雾天不如其他3种的水汽那么充沛,从开始到结束都为偏北风.大雾形成阶段在大连地区低空通常有暖平流输送来大量水汽,都有一个水汽聚集的过程,其层次一般都在900 h Pa层(海拔1 000 m左右)或其附近,并且该地区低空都会出现气流辐合、上升的三维流畅特征.大雾维持期间,通常风速较小,层结稳定,温度露点差也较小,接近饱和状态;当大雾消散时通常当地低空会有冷空气入侵,风速迅速增大,高空都会受到冷平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泰州大桥采用三塔两跨悬索桥方案,以泰州大桥工程为例,分析了三塔悬索桥与双塔悬索桥位移特征的不同点,并研究分析了塔的刚度、高度、主梁高度、矢跨比变化、边中跨比变化对三塔悬索桥位移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台站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月8~10日华北地区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热动力结构及其演变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揭示了该气象过程的高低空特征。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11日至13日广汉机场连续3d早晨出现大雾天气.利用常规天气图和自动气象站时时观测数据等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雾天气发生有以下特征:①高空形式稳定,没有强冷空气入侵;②夜间天空无云;③前一天基础能见度差,相对湿度大;④近地面风速小于3 m/s,晴天风向转为偏北风;⑤露点温度接近气温;⑥气温和露点温度值在大雾天气中变化较小;⑦近地层逆温.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4—2013年南平市10个台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南平市秋冬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背景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大雾是闽北秋冬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局地性强,分布很不均匀,受到武夷山脉地形以及河流湖泊的影响,山区山涧溪流较多的地区为频发中心。雾的日变化明显,3时和5~6时为大雾发生高峰时段,8~9时为大雾消散高峰时段,雾的持续时间以3h内的频次最多。500hPa为槽后西北气流和地面变性冷高的均压场最有利秋冬大雾的发生。近地面层空气潮湿、逆温层存在、合适的风力和降温条件都对大雾的发生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0—2017年气候资料,结合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对天津沿海地区大雾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大雾发生频次呈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大雾天气日数呈减少趋势,但时数呈上升趋势,反映出连续性大雾或长生命史大雾天气这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有所增加。雾的日变化特征呈单峰类型,峰值集中在早晨06:00~08:00,且各季有所不同,春秋季集中在早上06:00~07:00,夏季较早,集中在04:00~06:00,冬季稍晚,集中在07:00~08:00,午后14:00~19:00为少雾时段。各强度雾中,大雾频次最多,年平均5.2 d,其次为强浓雾年平均4.4 d,浓雾和特强浓雾频次较少;持续时长为6~12 h的雾出现频次最多,占28.7%,其次是时长为0~3 h的雾,占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