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信息化》2008,(1):89-89
中国保监会日前发出关于征求《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修改意见的函,就政府信息公开征求意见。据了解,该办法共分5章33条,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保险业政府信息,提高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保险业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2.
樊晓明 《科技信息》2013,(15):488-4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与实施,使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有了法律保障,各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障碍得以打破,社会各界也能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工作。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处理不当就会对公民隐私权、财产权、经营权等权利造成危害。本文的主旨就是探讨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如何合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影响及政府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广度、速度,都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无法比拟的。对于许多人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第一信息源。在今年5月1目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要求今后各级行政机关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将制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以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等政策,都必须主动公开;  相似文献   

4.
当前,为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贯彻落实,各地、各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探索出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好模式、好路子。但必须看到,现有的做法、经验、模式和路子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和不完善的,要真正实现《条例》规定的“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目标,唯有构建起政府信息公开的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已经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规定》,除属于国家机密等六类信息依法免予公开外,凡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信息都应当予以公开,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也可以提出申请,要求政府机关提供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公民有权依法获知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行政机关应通过政府网站等方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公开是对公共信息资源配置的一种行政行为。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是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在我国受传统行政方式及思想的影响,个别行政主体在信息公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以不公开为原则、以公开为例外的现象;在公开还是不公开信息的利益博弈中,公共利益成为关键的平衡器。从安全监管信息公开的法律位阶、与公民知情权的关系以及自由裁量权的角度分析,那些公开的信息,其背后的公共利益往往与知情权、民主政治、公众参与等价值相关;而不公开的信息,其背后的公共利益则更多考虑公共安全与社会利益。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和公共利益的两面性的存在,加大了安监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中利益衡量的复杂程度。安监部门决定某一信息是否公开,不仅需要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还需要在合法与合理中体现出政府部门执政为民的理念,以及执法的智慧与自信。  相似文献   

8.
政府信息的公开具有重大的作用,它是维护公民知情权的必由之路,也是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提高政府行政的效率。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有很多任务需要公众和政府相配合,政府与公民都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共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信息公开法律制度不仅源自于公民的知情权,也源自于教育的公共性和社会治理。教育的公共性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逻辑基础,公民的知情权是高校信息公开的权利本源,社会治理是高校信息公开的价值诉求。该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公众知情权的落实,推动了公众参与高校事务,增强了社会对高校的监督。然而在现实适用中存在着高校信息公开的主体、对象、范围、监督与救济机制不完善,高校信息公开的组织机构和实施机构依然缺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孟春 《奇闻怪事》2009,(5):110-111
"政府信息公开第一案"暴露出我国公民知情权立法保障的不足.作为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仅自身存在着诸多缺陷,它还与<保密法>、<档案法>等上位法存在冲突,因此需要修改和完善相关立法,但更重要的是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元旦,《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颁布实施,这是中国迄今由地方政府制定的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的政府规章。《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规定,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公开时则以合法、及时、真实、公正、利益平衡和不收费”为原则,首次开了政府以政令形式强制政务公开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特别是以云计算、泛在网为代表的先进理念、模式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信息网络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和网上办事的重要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政府信息应用系统,加强政府网站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对于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最大限度地消除因网络病毒和"黑客"攻击所带来的网络瘫痪和政府信息失泄密等网络安全隐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组织体信息权利和国家信息权利三者的法律规范,构成了我国的信息权法律制度。在这一方面,目前应尽快解决好个人隐私权的完善、公开信息的传播和政府信息开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彭明春 《科技信息》2009,(36):32-33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可以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科学性、合法性及执行力。目前,公民参与存在着政府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参与能力低等问题。因此,必须转变地方政府观念,加强法律保障和制度建设,建立和信息公开制度等制度,确保公民参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制度在运行中不应限制申请人的范围,外国人、外国法人或其他组织也应当根据国民待遇原则享有申请信息公开权利,只是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内容上加以限制,以保护我国的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申请人的理由也不应做严格限制,行政机关可以询问申请人的理由,但是无须进行认定。实践中,行政相对人滥用申请、多次连续申请、申请信息公开的收费方式以及行政机关的服务方式等是受理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经常遇到的难题,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以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胡啸威 《科技咨询导报》2011,(5):225-225,227
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政府职权划分模糊;政府信息公开有限;问责法制程序不完善,范围和对象不明确;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环节薄弱;公共行政文化缺失,因此要严格划分权责界限;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问责程序,明确问责范围和对象;增强公民参与问责的意识;加快公共行政文化的建设等,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执政理念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与传统政府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相比,现代资讯、现代传播模式需要更强的政策敏感性和公信力。通过考察样本,我们发现大多数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还停留在以政府为中心的单方面发布,重宣传轻服务,轻公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中,越往基层的政府部门由于事发责任越重大.越容易卷入利益关系,从而越发影响到信息公开的选择性,如何把信息公开——特别是关系到百姓生命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公开——作为一种明确的政府责任,让各级政府真正承担起信息公布应负的职责,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政府改革议题。  相似文献   

18.
实施已半年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及时、准确、便民的原则公开政府信息,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可以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规范广东省科技成果登记与信息公开工作,有效地利用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和完整地统计科技成果信息,加速科技成果技术转移和产业化,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和宏观科技决策服务,提升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科技成果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实施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及相关科技活动所取得的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重要进展和重要结果。科技成果一般分为基础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政府网站,是政府对外服务的窗口,它发挥着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政民互动的作用,在我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众所周知,政府网站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公民和企业,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是政府网站发挥其作用的基础.为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网站,北京市政务网站建立了统一访问量分析系统,为所有分站进行统一数据分析,实时掌握网站的访问量情况、网民关注的信息和服务情况、友情网站及搜索关键字等,为领导提供了决策支持,为网站建设提供了切实帮助."首都之窗"政府网站的做法科学、实用,在此基础上开设的栏目也得到了广大公民和企业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