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N910萃取剂对铜镍溶液萃取分离铜(Ⅱ),考察了水相初始的pH值,萃取剂浓度,萃取震荡时间和相比对铜镍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6.00,萃取剂浓度为1%,萃取时间3 min,相比为3:5时,铜(Ⅱ)的萃取率可达100%,萃取液中镍(Ⅱ)含量为0,达到分离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溶剂萃取法铜铁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品位铜矿的酸性浸出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M5640和Lix984两种新型铜萃取剂萃取铜分离铁的性能;其中包括萃取焓变计算,接触时间、pH值、相比等因素对萃取铜分离铁的影响,并得到了两种萃取剂萃取铜的等温线。结果表明:两种萃取剂在萃取铜时都吸热,M5640萃取焓变值△H=40.11kJ/mol,Lix984萃取焓变值△H=6.33kJ/mol;M5640、Lix984萃取含铜浓度为2 g/L的浸出液时平衡时间分别是90sec和240 sec。单因素实验表明接触时间、pH值、相比的增大都有利于萃取铜和铜铁分离;M5640萃取含铜浓度为2 g/L的浸出液时需要一级萃取,而Lix984需要二级萃取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M5640选择性萃取铜的能力优于Lix984;当反萃级数为3级,经多次富集,可得到含铜浓度为45 g/L、铁浓度小于0.05g/L的富铜液,符合生产电解铜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Lix973作萃取剂,硫酸作反萃剂,从氨性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铜和钴。研究萃取剂体积分数、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相比)、混合时间、反萃剂质量浓度、反萃相比和反萃时间对萃取分离铜和钴的影响,确定获得Lix973萃取分离铜的优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萃取铜的条件为:室温下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1:1,混合时间2 min,萃取剂Lix973体积分数5%。在此实验条件下,铜的一级萃取率达到99.29%;最佳反萃铜的条件为:室温下反萃相比2:3,反萃时间1 min,硫酸质量浓度160 g/L。在此实验条件下,铜的一级反萃率为96.13%。  相似文献   

4.
含铜细菌浸出液萃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萃取剂LIX984N研究了3种含铜细菌浸出液(KLTK,HTS和LW)的萃取效果.萃取剂LIX984N萃取铜的最佳条件:pH为2.5,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3∶2,萃取剂的质量分数为20%,萃取原液Cu2+的质量浓度为3 g.L-1,萃取时间为11 min.实验表明经过一级萃取后,萃取率在99%以上,一级反萃率在95%以上,二级反萃率在97%以上,萃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CP-150萃取剂萃取碱性蚀刻废液中的铜,并利用硫酸进行反萃取。考察不同因素对萃取和反萃取的影响。萃取实验表明,铜的萃取率随着萃取剂浓度和相比增大而增大,随着料液铜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反萃实验表明,反萃速率随着硫酸反萃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羟肟类萃取剂对铜的溶剂萃取,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湿法炼铜新技术.由于这类萃取剂萃铜速度较慢,往往要加入动力协萃剂.如国外常用的铜萃取剂LIX64N,就是萃取剂LIX65N 与动力协萃剂LIX63的混合物.国产铜萃取剂03045萃取低铜料液达到平衡时间较长,前几年我们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协作发现渗透剂T(简称OT)作为动力协萃剂较有前途,体系内加0.1%OT 可使平衡时间缩短至4分钟左右.OT 的应用在文献中已有报导,最近又有人提出象磺酸一类的有机酸,其动力协萃作用和有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剂萃取法脱除铜电解液中的杂质,通过在铜电解液中加入助萃剂研究萃取剂N235对Sb和Bi的萃取性能。考察N235体积分数、助萃剂浓度、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相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Sb和Bi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体积分数)为20%N235+10%异辛醇+70%磺化煤油,助萃剂浓度为0.1 mol/L,相比为1:1时,铜电解液经单级萃取,Sb和Bi的萃取率(质量分数)分别为56.1%和96.6%。在有机相组成和助萃剂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为2:1时,铜电解液经过7级逆流萃取,Sb的萃取率为86.0%,Bi的萃取率为97.1%。7级逆流萃取平衡有机相经氨水沉淀反萃—水洗—酸化处理后,Sb和Bi总反萃率可达98.4%和96.5%,有机相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8.
铜矿中的贫矿、废矿、尾矿难以用火法冶炼,而将矿石用酸溶解后采用液液萃取的湿法冶金的方法很为合适。萃取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寻找一个优良的萃取剂。铜的萃取剂已有多种,通常有价格贵及萃取量不够大的缺点。英国专利曾报导用硫醚类化合物作铜的萃取剂,其中以二丁硫醚最为优良。作为萃取剂,硫醚类化合物具有许多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正辛烷为稀释剂,研究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从硝酸溶液中萃取铜(Ⅱ)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水相酸度、铜(Ⅱ)浓度、萃取剂浓度以及温度和介质等因素对萃取速率的影响,同时对萃取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溶剂萃取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萃取剂的发展。对重有色金属来说更有赖于要求高效能、低溶解度,原料充足且价格低廉的萃取剂。环烷酸就是具有这样特性的一种新型萃取剂。近几年,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飞速发展,环烷酸为其石油付产品,来源极其丰富。因此,我们以系办工厂为基地,选环烷酸作萃取剂,改革工厂现有脂肪酸萃取水溶度大、除铜不净而加铁粉置换铜的复杂工艺。经萃取后,使其含量在Cu≤0.002%,Fe≤0.001%达到  相似文献   

11.
用超临界CO_2络合萃取法脱除中成药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影响超临界 CO2 络合萃取中成药中重金属的主要因素。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铵 (Et2 NH2 DDC)为络合剂 ,研究了压力、温度、携带剂 (乙醇 )用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 Pb,As,Cu的萃取存在最适宜萃取温度且各不相同 ,其最适宜萃取温度依次升高 ;而汞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压力升高和携带剂用量增加使铜的去除率增加 ,但对 As,Hg,Pb的去除影响不明显。除 Pb外 ,As,Hg,Cu的去除率随萃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因此 ,主要因素是萃取时间和适宜的萃取温度 ,压力和携带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加快对微量重金属的萃取速度。该研究可为去除中成药中痕量重金属提供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沈阳张士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为修复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白菜富集重金属及其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能够提高白菜对土壤中Cu、CA、Pb和Zn的植物提取效率.受EDTA与不同重金属络合能力的影响,EDTA辅助提取Cd和Zn的有效施加量高于提取Cu和Pb的有效施加量,其对Cu、Pb和cd、zn的有效施加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3mmol·kg-1和5mmol·kg-1植物提取效率随着EDTA施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高质量摩尔浓度EDTA的施用降低了白菜地上部的生物量,因此,在实践应用中应在植物已具有较高生物量的情况下进行EDTA的施加,从而避免因植物生长受抑制而导致的植物提取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物质的量比为1∶2的Cu2+-邻菲啰啉配合物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模板、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2∶30,在甲醇中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个铜离子印迹聚合物.该印迹聚合物在室温和pH 5.0的条件下对Cu2+的吸附可以在1h内达到平衡,理论饱和吸附容量(Qmax)为75.01mg/g,印迹因子(IF)为1.77.用该印迹聚合物制备的固相萃取柱对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Cu2+的萃取回收率为89.7%,相对标准偏差为4.7%(n=5).表明其有作为分析测定Cu2+时的固相萃取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的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连续分步提取法、DTPA法和稀HCl法分别对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的活性Cr、Pb、Cu、Zn进行了提取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活性与污染程度成正相关;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连续分步提取法和稀盐酸法都能较好的用于潮滩沉积物中Cr、Pb、Cu、Zn的生物有效性评价;与分步提取相比,稀HCl法更加简便易行.DTPA法仅适用于Zn的生物有效性评价,不适用于Cr、Pb、Cu的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APDC+DDTC/MIBK+环己烷+醋酸丁酯为协同革取体系,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铜、铅、锌、镉的方法。其检测限(PPb),铜为2.0,铅为4.0,锌为0.3,镉为0.5。根据溶液酸度、萃取剂配比、萃取剂用量、萃取时间、有机相的稳定性等对吸光度的影响,选择出较佳的萃取条件,由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证实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The enrichment of copper from copper–cyanide wastewater by solvent extrac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s an extractant. The influences of important parameters, e.g., organic-phase components, aqueous pH values, temperature, inorganic anion impurities, CN/Cu molar ratio, and stripping reagents, were examined systematically, an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pper was effectively concentrated from low-concentration solutions using Aliquat 336 and that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aqueous pH value and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anion impurities only weakly affected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hen varied in appropriate ranges. The CN/Cu molar ratio affected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by chan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pper–cyanide complexes. The difference in gold leaching efficiency between using raffinate and fresh water was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7.
铜萃取剂M5640从硫酸镍溶液中分离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采用M5640-煤油-H2SO4萃取体系分离硫酸镍中Cu^2 的工艺,确定了从含有高浓度硫酸镍的溶液中萃取Cu^2 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负载有机相反萃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M5640为萃取剂、硫酸溶液为反萃剂,经3级萃取、3级反萃后,可以从含有高浓度硫酸镍的溶液中分离出99.9%的Cu^2 ,Ni^2 的萃取少于0.5%.  相似文献   

18.
铜在鸭跖草细胞内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差速离心法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分析了Cu在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根、茎、叶的亚细胞分布及贮存形态.结果表明,细胞壁是鸭跖草根中Cu结合的主要位点,其次为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而在叶中,Cu主要分布在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中,其次分布在含细胞壁部分;茎中,随着外界Cu浓度的提高,Cu向细胞壁部分的分配减少,而向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部分的分配增加.根、茎、叶中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结合Cu量较少.在各种形态铜中,根部以去离子水提取态占优势,茎部和叶部,以去离子水和乙醇两种提取态占优势,其它结合形态的Cu在根中比例较低,在茎、叶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显示鸭跖草体内Cu的分布特征和形态特征与其耐性和富集Cu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