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穆楠  王晓云 《科技信息》2009,(32):146-146,148
在以色列建国短短几十年中其高等教育的快速启动和飞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犹太民族教育取向的优良传统、以色列以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基本国策、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极大投入以及广泛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勃兴提供了可靠保障。本文以分析的视角,从民族宗教、基础教育、政府政策社会投入、国际交流五个方面,剖析了犹太民族教育取向所形成高等教育特点及对我们高等教育启迪。  相似文献   

2.
从1948年至1973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曾四次交战,最终以色列都取得了胜利。究其原因主要是犹太人具有坚强的民族意志;以色列在战争中运用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以及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在获得核技术的过程中,各由一名著名科学家领导试验工作,他们被本国称作“核弹之父”,颇具传奇色彩。以色列的瓦努努研制核武器;坚决反对使用核武器;因揭露核机密而入狱……以色列建国以来持别重视发展军事力量,除保持一支装备精良的常规军队外,以色列早已开始秘密研制核武器,据认为到目前已接近拥有核武器,并已拥有  相似文献   

4.
苏瑞波 《广东科技》2015,(Z2):84-85
<正>上世纪90年代初,以色列停止"Lavi"(以色列自行设计的一种战斗机)项目,导致数千名工程师离开军事领域进入民用部门;同时,恰逢前苏联解体,超过100万前苏联移民,其中大多是拥有技术及研发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纷纷涌入以色列。这批技术人才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创新创业的中坚技术力量,如何促进他们的技术能力实现从孵化到产业化,成为了摆在以色列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1991年,以色列制定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目前最著名的两种以隐形设计为主的舰种是法国的拉斐特级和以色列的萨尔5型。其中萨尔5型是我们所不熟知的,这里重点介绍这款军舰。以色列是一个仅有500多万人口的中东小国。面对阿拉伯世界,以色列人不甘示弱,在武器装备上力求走一条以少胜多、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在21世纪,以色列不仅要拥有中东地区最强大的空军,而且还  相似文献   

6.
从1948年至1973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曾四次交战,最终以色列都取得了胜利。究其原因主要是犹太人具有坚强的民族意志;以色列在战争中运用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以及拥有雄厚的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7.
巴勒斯坦人得到的是有限自治且分阶段实施,但毕竟拥有了一定的权力;以色列虽有让步,可在“安全问题上”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利益;遗留下的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等问题更加棘手。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从石油、天然气到各种金属矿产都依赖进口。但这个“资源小国”却拥有另一种优势——众多的科学和技术人才。若按人口比例计算,以色列算得上是世界脑力资源首富。据统计,以每1000人为单位,美国拥有自然科学家2人,日本为2.4人,以色列则达2.5人,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9.
黎巴嫩最大的穆斯林什叶派政党。成立于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主要由从“伊斯兰阿迈勒运动”中分裂出来的力量组成,与伊朗关系密切,该组织拥有民兵约2500人,集中在黎南部地区。现总书纪为哈桑·纳斯拉拉赫。真主党主张以武装斗争将以色列赶出黎巴嫩。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建共商共享是促进"民心相通"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以色列、波黑、越南、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阿富汗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的6位官员、学者的深入访谈,围绕"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发展与运行状况、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一带一路"倡议可能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不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质量偏低现象,但部分国家适龄人口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数量和规模增幅超过预期,少数国家大学排名表现较好,战争、区位、宗教、政治、殖民地历史等显著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各国大多拥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发展愿景,通过中长期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构建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和组织架构、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方法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与中国高等教育的联系,国际项目合作、国际学校建设、留学生派遣以及其他外事往来是联系的主要方式。近年来,以色列、俄罗斯等国来华举办高等教育,中国高校赴马来西亚建立分校,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人员的大规模增长,正快速拉近中国与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距离。第三,沿线国家高度认可"一带一路"倡议,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进,热切期待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互信和合作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新兴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未来研究可能集中在为应对全球化的冲击,教育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间如何合作,以及毕业生就业和归国等问题上。研究结果显示,沿线国家普遍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向。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尚需持续发力并就相关问题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但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现象。因此,现阶段切实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和发挥其效能,对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至少有两个国际大热点或者悬念将继续在2012年发酵:一个是局势持续紧张的叙利亚问题,另一个则是愈演愈烈的伊朗核问题.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在国际社会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而未果的情况下,大多数以色列人已对通过国际制裁来终止伊朗的核活动不再抱有希望.此情之下,以色列的决策者们必然陷入一种两难困境:要么接受一个将拥有核武器的伊朗;要么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去终止伊朗的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13.
史柯 《华东科技》2001,(3):26-27
以色列有七所世界一流的大学,都建有自己的科学园。这些科学园还被称为孵化器,如“企业家孵化器”,或“新兴公司孵化器”等。以色列理工学院建立的科学园称为“以色列理工学院科学园”,还称为“以色列理工学院企业家孵化器”。这是以色列最成功的大学科学园,也是以色列最大的孵化器之一。 一、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科学园概况  相似文献   

14.
以色列犹太民族被世界所公认为智慧的民族,其发达的教育和科研实力为世界所瞩目.然在以色列国内犹太人所讲的语言之多为很多人所惊讶,以色列人是如何很好地处里这一多语现象的,语言教育现状如何?又有什么样的教育政策作为指导呢?这是以色列语言教学的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17):6-7
1为何伊朗应该拥有核武器?【美】《外交事务》2012年7/8号中东核危机由来已久,由于以色列的"核垄断",该地区在40年时间里都处于独特的"安全失衡状态"。以色列对核武器的依赖导致其不允许该地区存在其他核力量。1981年,以轰炸了伊拉克核反应堆,又于2007年打击叙利亚的核设施。对以色列核特权的恐惧导致潜在对手更渴望发展核武器。而在巴以问题上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世界在安全上长期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成为中东地区不稳定的根源。当前的伊朗核危机应该被视为中东核危机的延续。美国不应对伊朗政权存在偏见,其拥有核武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初,以色列停止“Lavi”(以色列自行设计的一种战斗机)项目,导致数千名工程师离开军事领域进入民用部门;同时,恰逢前苏联解体,超过100万前苏联移民,其中大多是拥有技术及研发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纷纷涌入以色列。这批技术人才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创新创业的中坚技术力量,如何促进他们的技术能力实现从孵化到产业化,成为了摆在以色列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1991年,以色列制定并实施了孵化器发展计划,安排由以色列工贸部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负责实施和管理,积极引导孵化器发展。到2013年,以色列共建有孵化器23家,在孵项目超200项/年。  相似文献   

17.
正6月13日,由八个党派联合组成的新一届政府通过了以色列议会的信任投票,正式上台执政。"新右翼联盟"领导人纳夫塔利·贝内特出任总理,中间翼政党"拥有未来党"领导人亚伊尔·拉皮德出任候补总理兼外长。这也结束了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连续12年的执政,以色列政坛似乎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后的中东有可能出现埃及、阿尔及利亚、以色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等六个核大国,传统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将重组。2006年是中东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近乎公开承认拥有核武;伊朗核发展步伐加速;埃及、土耳其以及海湾等国家突然纷纷高调宣布核开发计划。中东核竞赛局面已经形成,这将对该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与稳定发起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潘占林 《世界知识》2014,(11):55-57
<正>2012年8月1日,在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安泰毅大使举行的告别酒会上,一位以色列朋友告诉我,特迪·考夫曼走了。特迪·考夫曼是以色列中国友好协会主席、以色列原居中国犹太人协会主席,是我在以色列任职期间过从甚密的好朋友。我默然良久,想起了中以建交20周年之际安泰毅大使举办北京—特拉维夫联线活动时,一些熟悉的以色列朋友出现在荧屏上,而考夫曼却没有出席。我请以色列朋友转告对他的问候,朋友们答称,他  相似文献   

20.
1992年中以建交后,以色列国内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学习中文一时成了以色列人,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热门话题。特拉维夫大学和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开设的中文课吸引了不少莘莘学子。但由于想学中文的人很多,两所大学满足不了需要,因此,我驻以色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