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在“外证”方面,僧施满家于1918年抄录的《施氏家簿谱》中“字耐庵”三字无法得出施彦端就是施耐庵的结论.从《水浒传》的地理态势、气候物像、方言土语、人文风俗等诸方面“内证”来看,其作者不可能是江北的施彦端,而肯定是一位对杭州极为熟悉的书会才人.以《水浒传》是“小说作品”来解释对江北描写舛错极多,但对杭州的描写却极其精准,更加无法说明其作者是进士出身的江北人.况且,《水浒传》中还有不少内容是去世于明洪武三年的施彦端进士所不可能写出的.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伟大在于深刻的批判性.他不仅无情揭露鞭挞封建统治者及其帮凶,还批评被统治的不觉悟的国民.不过,他对前者运用的是愤怒的遣责、无情的嘲讽,对后者则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唯有对处于社会最底层、不幸中的不幸者,承担了人类最大痛苦的妇女,作为民主主义者和清醒现实主义者的鲁迅,给以最大的同情.《狂人日记》发表后的三个月,他就发表了杂文《我的节烈观》,从妇女角度,攻击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利用节烈的精神枷锁污辱广大妇女.随后又写了《娜拉走后怎样》、《关于妇女的解放》,小说《祝福》、《明天》、《伤逝》、《离婚》,诗歌《所闻》、《无题二首》(之二)、《赠人二首》等一系列作品,表明他对旧中国被压迫妇女的苦难生活非常关注,深为同情.鲁迅不但为她们代言,向旧社会、恶势力进行血的控诉,抒写她们的觉醒、反抗,还明确指出“但见奔星劲有声”,鼓舞她们奋起战取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书学史》现实意义的重新剖析,兼与马宗霍《书林藻鉴》相比较,充分肯定了祝先生对书坛的贡献,纠正了一些著述中对其不正确和不全面的看法,也指出该书的不足,并剖析了形成该书不足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近日因业务关系,笔者得以有缘拜读《粤风考释》一书(商壁著,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11月第1版),方知我们浔州府曾在清代出过《粤风》这部奇书.《考释》重印了《粤风》采集的各种民歌,并逐首进行注释研究.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钟敬文为《考释》作序,肯定了它的成绩,称赞它是现代歌谣学园地里的“一盆芳丽的新花”.在这里,笔者想就管见指出《考释》“粤歌通论”部分的谬误,或许对其研究有所裨益.《考释》的谬误主要有四类:一、错释同音字.清代对汉字还没有进行规范化整理,加上《粤风》的采集者可能不熟悉粤语,在收集浔州民歌时用一些同音字或近音字作记录,这在当时是必要的.现在对其进行研究,应该用准确的字进行注释,然而,由于《考释》的作者不熟悉粤语方言,非但不知《粤风》所云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荀子关于人与万物有别的论述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之间的异同,分析李约瑟对《刘子》与《蠡海集》中相关文字内容的理解,最后指出李约瑟在其《科学思想史》中所归纳的"灵魂阶梯"学说是不恰当的.借此说明,李约瑟也有错误的时候,对其某些观点进行摘引之时,亦需谨慎.  相似文献   

6.
在《诗古微》中,魏源发明四始说,基本上不引《齐诗》之说,这与三家诗的四始说的内容不同有一定关系.但是,魏源并不否定《齐诗》的四始说,只是与五际联系在一起相发明的.四始五际强调的是革命一说,这是魏源四始五际说的要害与实质,也是其时代价值所在.而对《齐诗》的齐学怪诞之说不加分析的维护,则是魏源发明《齐诗》学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闽地开发较晚,但在五代至北宋初即已有蔡元鼎这样的《诗》学专家.至朱子兴学闽地,其所著《诗集传》在闽地影响深远.受其影响,闽地治《诗》者代有人出.黄道周浸淫于具有浓郁《诗》学氛围的闽南,一生治《诗》不辍.黄道周《诗》学著述散佚严重,但经过爬梳剔挟,还是可以发现其有大量的《诗经》学文献存世.梳理闽地《诗经》学传统以及黄道周的《诗经》学研究,可以引起学界对黄道周乃至闽地《诗经》学的关注和研究,以充分揭示其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规章的法律属性及其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之不足导致了行政规章的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政管理中无法可据的问题.作者认为,由于规章的多层次性,以及现实存在的质量不高,内容重叠、矛盾,乃至与法律法规抵触等问题的存在,造成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规章不能绝对肯定和顺理成章地适用,必须通过审查、鉴别,即解决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的合法性问题,是适用规章的前提.对不适应的规章,人民法院应在先裁定案件中止审理后,将规章通过一定形式如司法建议书,按照《宪法》、《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设定的方式和途径分别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省级人大常委会、省级人民政府提出,由他们对规章是否合法作出确认和裁决,人民法院再依此判定具体行为的合法性.为此,建议对《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作适当修改,使其与《地方组织法》和《立法法》相衔接.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的私修方志《爱莲编》,对江西莲花厅的山川古迹、建置沿革、赋役武备等内容记载详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目前学界对《爱莲编》的运用仅限于史料层面,而忽视其作为私修方志的性质、纂修过程和史料来源等基本问题.较官修莲花厅志而言,《爱莲编》更直观地折射出当地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利益诉求和地方性知识.晚清时期,地方士绅不满足于"他者"对莲花历史的书写,便通过私修方志的途径抒发地方意识.《爱莲编》带有贺恢的个人色彩,他在各卷类门目下掺入诸多宗族记录和个人观点,建构出贺氏宗族的地方大族形象.此外,《爱莲编》中邑人诗文的地位经历了一个由"从属"到"主导"的演变,使其具有文集化方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以及2010年版h指数,对宁夏7种社会科学类期刊和6种自然科学类期刊的影响力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宁夏社会科学》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种社科类期刊学术影响力较高,而自然科学类期刊各指标之间排序不对应,其或受载文量影响,或受论文质量不稳定的影响.宁夏期刊总体发展比较缓慢,尽管学术影响力在不断增加,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在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11.
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以下简称《金典》),对于“金学”研究的开展和辞书的编纂,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其筚路褴褛之功,不可没也.”然诠释《金》书,且艰且巨,“不赅不备之处,在所难免”。(引文见《金典·序言》)今谨对其释义作以补正,献管窥之见,就教方家。一、训释失当泥土基意谓不牢固。〔例〕第一回:“听知:奴是块金砖怎比泥土基!”(232页,  相似文献   

12.
《全宋文》、《全宋诗》是汇集宋代诗文的巨著,它们的面世,对促进我国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由于参与整理的队伍庞大,包容的材料相当丰富,编排的体例不一等原因,难免存在着疏漏.根据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可补《全宋文》沈辽散文七篇,由沈辽《云巢编》附录可补《全宋文》蒋之奇散文一篇、补《全宋诗》蒋之奇诗歌一首.并对《全宋诗》收录的沈括三首诗进行辨证,且从《全宋文》中辑录沈括诗歌七首.  相似文献   

13.
除了《三辅黄图》等,古代关于长安史地的著作还有《汉宫殿疏》类文献,惜学者关注不多.其书名不一,主要称疏、名、簿、记.作为产生于汉魏六朝时期的地理类书籍,此类文献的编纂目的为"尊宸居",对汉长安城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两《唐志》中始见著录,宋代以后散佚.此类文献为汉魏以后很多书籍所引用,并有部分辑佚,存在进一步辑佚、整理的...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拍卖法》为核心、由相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共同构建的拍卖法律制度体系.但在实践中,《拍卖法》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其过于原则性的规定为拍卖实务工作带来了阻碍.文章拟从《拍卖法》的现有制度出发,试就瑕疵不担保条款的适用和优先购买权的实现两大难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拍卖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散文似乎已无可非议.各种古代文学史、各种古代文选的版本都是这么说的.而这种散文如果是指不讲究韵律的文章以区别于韵文的话,《桃花源记》的确是一篇散文.问题是,关于散文的概念,如今一般是从狭义而言的,即指除诗歌、戏剧、小说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特写等.拿这个标准检验,《桃》文显然不能列为散文类.问题是,我们的《中国文学史》既把《桃》文当一篇散文,又把其当作志怪小说.这种在文体归宿上出现的矛盾,是不应该有的.问题是小说这个概念在汉代就已出现,班团在《汉书·艺文志》中讲“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宫,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所造也”.可见古人在汉代就已把小说单列看待.而《桃》文作于晋,在汉之后,其文体应该有明确的标志.所以,界定《桃花源记》的文体归属很有必要.一旦小说文体得以确认,关于《桃》文的内容与评价自然会与话说有异.  相似文献   

16.
程颐是理学的奠基人,而理学主要是在《周易》等儒家经典解释的基础上完成建构的.《程氏易传》是《周易》解释学的集中体现.他对于《周易》的解释是在突出主体意念基础上的创造性解释,这与程颐之前的传统易学大相径庭.如重视易理的阐发、重视义理而不废象数、历史的解释法等等,而这些仅仅只是程颐解易的途径和桥梁,其精神实质最终是以一种超越时空、超越存在的视野,以此来揣度和体悟圣人的精神实质,与圣人展开精神的对话,并以此作出创造性的解释,所以程颐对《周易》解释的过程,就是对话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李梦皋所撰道光《拉萨厅志》是清代西藏唯一的一部厅志,《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等已著录.文章对民族文化宫抄本、中央民大抄本及几种版本进行比较,分析了道光《拉萨厅志·杂记》内容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通过对《杂记》内容及资源来源的分析,可发现其作伪证据,证明其应为后人伪作.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的西方,亚里士多德式的地震学说仍是主流,这些知识通过耶稣会士龙华民的《地震解》、高一志的《空际格致》和南怀仁的《坤舆图说》等著作传入中国.为追溯《地震解》的知识渊源和写作缘由,在介绍西方早期地震知识这一背景之后,详论《地震解》的成书过程和所涉人物的关系,认为其内容多来自评注亚里士多德《气象学》的著作.为分析西方地震知识在华传播和流变过程,对《地震解》、《空际格致》和《坤舆图说》进行了比较研究,辨析了它们的异同,厘清其文本关系,认为从《地震解》到《坤舆图说》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对造物主的描述逐渐减少,更重视对现象的解释.最后以《天经或问》等著作为例,阐述西方地震知识入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RSR等方法,分析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特点和传统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对其的不适应,提出了该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并对其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0.
龚迎春 《世界知识》2012,(20):24-26
日本外务省1972年3月发表"关于尖阁诸岛领有权问题的基本立场",试图从法理角度论证其对我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以下简称钓鱼岛)拥有主权. 日本政府主张,钓鱼岛在1895年1月通过阁僚决议将其编入本国领土时是无主地,日本是根据国际法上的先占理论取得了对钓鱼岛的主权.1895年5月中国清政府根据《马关条约》第二条第2款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中不包括钓鱼岛,日本根据1951年《旧金山和约》第二条放弃的"对台湾、澎湖之所有权利、权利根据与请求权"中也不包括钓鱼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