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旻 《科学通报》1980,25(5):239-239
自Latt于1973年用5-溴脱氧尿苷(BrdU)加荧光染料33258-Hoechst的方法查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来,若干实验室根据各自的条件,不断地建立和改进了各种姊妹染色单休差別(SCD)染色方法,以便获得清晰满意的标本,用于研究染色体的组成、DNA复制、损伤和修复等各种基本问题,乃至检查各种致突变物-致癌物对染色体的作用等。由于计算SCE比畸变更客观、方便,对许多致突变物-致癌物的作用又非常敏感,表现出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测检致突变物-致癌物的常规指标之  相似文献   

2.
气功在我国源远流长,但目前对气功能祛病健身等等的作用机理却知之甚少。我们对气功“外气”诱发的人类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率)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实验及病因学的调查已证明吸烟具有致癌作用;但吸烟的细胞遗传效应的研究却很少进行,且结果常是矛盾的。本研究应用Hoechst 33258荧光素加Giemsa姐妹染色单体区分术,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自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以及丝裂霉素(MMC)诱发的SCE频率的变化,以探明长期吸烟对抗体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梅影 《科学通报》1981,26(1):50-50
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高等生物有丝分裂中的染色单体交换(SCE)是DNA双链的交换,它们的频率可因细胞受各种外源因子处理而增加。SCE的形成同DNA损伤的复制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SCE频率的不同反映了交换产生过程中机体重组修复系统的差异。因此,SCE是DNA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个简单且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检测化学物质潜在致癌性有多种比较灵敏的方法,其中有Ames法和哺乳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法。我们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检测系统鉴定为阳性的亚硝基胍(NTG)和阴性的焦亚硫酸钠,诱发中国仓鼠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并以此为指标,鉴定其潜在致癌性。离体培养的中国仓鼠成纤维细胞株,同待检物质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混合培养24小时,BrdU最终浓度为每毫升培液15微克。细胞用0.075M KCl低渗处理,甲醇:冰醋酸(3:1)固定,制片。然后,基本按Korenberg等的方法处理,吉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吸烟会致肺癌。但由于香烟烟雾中致癌物很微量,对吸烟和肺癌的关系也可作其他解释,因此需确定其直接关系究竟如何。引起癌变的先决条件是细胞DNA的改变。DNA损伤引起染色体的可见变化有两种:染色体明显异常或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增高。在致癌物或诱变剂的浓度不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展的姐妹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技术是检测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细胞遗传学的一种敏感、有效的新技术。本文摘要报告1983年9月至1985年5月期间进行的54例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的临床分期与SCE相关性的研究。本研究54例Ph阳性慢粒均为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专科门诊和病房的患者。54例中男38人,女16人,男:女为2.37:1,年龄18~50  相似文献   

8.
吕群 《科学通报》1980,25(24):1143-1143
近年来,由于姊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染色体的分子结构、DNA复制、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等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贵的资料。但这些研究大都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组织培养的材料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1976年vogel  相似文献   

9.
有些人认为,恶性细胞的种种癌的特性,起因于染色体或染色质功能的改变。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的狄保罗(Dipaolo)等,单独或合并地使用了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或病毒的致癌剂以及非致癌剂,在体外测定了它们对细胞染色体的直接效应和远期效应。他们发现,加了致癌剂后,其直接效应可以是染色单体型畸变,以及染色体型畸变。究竟这些  相似文献   

10.
A类维生素本身与S9微粒体酶共同作用中国仓鼠V79细胞对SCE频率无任何明显作用,但当A类维生素与间接致变剂环磷酰胺(CPP)同时处理细胞时,则能显著降低由CPP  相似文献   

11.
叶宏博 《科学通报》1989,34(20):1596-1596
定义1 图G(V,E)的染色x:V∪E→{1,2,…}满足 (ⅰ)邻点和邻边染色不同; (ⅱ)点与其关联的边染色不同,则称π为G的全染色。 定义2 G的全染色π所用的最少颜色数,称为G的全色数,简记为x_2(G)。  相似文献   

12.
荧光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方法简便等优点,它除了被广泛用作微量分析外,还常应用于组织切片的染色技术中。荧光染色技术早被有些学者用于检测癌细胞。如冯·伯塔莱菲(L.von Bertallanffy)曾用吖啶橙对妇科癌的病理切片进行荧光染色,显示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差别,并预示了荧光技术应用于癌症诊断的可能性。近年来,将荧光光谱技术用于  相似文献   

13.
陆承勋 《科学通报》1978,23(8):492-492
本文扼要报道一种新的含砜基双烯类单体双酚-S-双(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醚(简称Bis S-GMA)的合成及聚合反应的研究结果。 双烯类单体Bis S-GMA(Ⅳ)是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起始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的,其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电位平均SERS技术研究物种在整个吸附电位区间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群 《科学通报》1993,38(15):1439-1439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是原位研究电化学界面结构的重要谱学工具,但是SERS技术存在一严重的不足之处,即无法在表面物种的整个吸附电位区间定量(半定量)地研究其覆盖度与电极电位的关系。例如,要获得SCN~-弱吸附在银电极上(在电位负于—0.9Vvs SCE的区间)的SERS信号十分困难,尽管电化学测试表明,在此电位区间  相似文献   

15.
郭鸣明 《科学通报》1989,34(10):757-757
由于聚苯乙烯(PS)和聚异戊二烯(PI)的高度不相容性,使得相应的嵌段共聚物(SI)的临界温度T_c很高,这对融熔加工是不利的。对于给定单体(即S、I)、化学组成、总分子量的嵌段共聚物,这一弱点可以通过改变链结构中不相容单体的混合方式和程度来克服。本文  相似文献   

16.
外源种质导入引发小麦表观遗传变异的MS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染色体工程将外源种质向小麦基因组转移的过程中, 可以诱发受体物种基因组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广泛遗传变异. 本文以3个高代分离的小麦-黑麦姊妹易位系及其农艺亲本为材料, 应用GISH和AFLP技术分析其基因组结构与组成, 发现姊妹系材料基因组组成高度一致; 同其亲本相比较, 除1RS/1BL染色体易位外, 并没有表现出其他明显的基因组结构变异. 进一步的MSAP分析发现, 易位系材料发生全甲基化修饰的比例比小麦亲本(全甲基化, 16.37%; 半甲基化, 25.44%)明显上升(CN12, 20.15%; CN17, 20.91%; CN18, 22.42%), 而半甲基化比例则明显下降(CN12, 21.41%; CN17, 23.43%; CN18, 22.42%). 本研究共检测到29种不同类型的甲基化修饰模式, 其中13种类型(33.74%)的位点表现为超甲基化修饰, 9种类型(22.76%)的位点表现为去甲基化修饰, 而余下7种类型(4.07%)的位点甲基化模式变异未能明确界定. 从中分离了多条存在甲基化位点变异的DNA序列, 鉴定了多种小麦转座子序列、亚端粒重复序列以及单拷贝蛋白质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17.
李福绵 《科学通报》1983,28(9):533-533
我们在另文报道了以芳香叔胺作酯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4-(N,N-二甲氨基)苄酯(DMABMA)与过氧化月桂酰(LPO)能形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它自身的聚合。我们发现,这种具有芳香叔胺基的丙烯酸酯,亦能作为引发剂引发其它烯类单体的聚合,而其本身也参与聚合而进入聚合物链中,芳香叔胺,如N,N-二甲基对甲苯胺(DMT),N,N-二甲基苯胺(DMA)等在不另加过氧化物存在下,能以自由基机构引发烯类单体的聚合已有若干报  相似文献   

18.
李橦 《科学通报》1989,34(3):193-193
许多电子给体-受体单体组成的体系可以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CTC),从而自发地进行热聚合,生成交替共聚物,这类聚合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但是,对这类体系光照下的共聚合还报道很少,所报道的体系中一般都以马来酸酐(MAn)为电子受体单体,其中以MAn-苯乙烯(St)体系研究较多。本文用受电子能力比MAn弱的反丁烯二腈(FN)为电子受体单体,研究其在光照下与St共聚合。  相似文献   

19.
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钠的等离子引发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慧英 《科学通报》1984,29(8):466-466
等离子体聚合已为人所熟知,其特点之一是起始单体中并不必须有双键等能进行聚合反应的功能基,聚合物组成和单体也不是单纯的整数比关系。1978年,沈明琦、长田义仁等把等离子体应用于引发通常的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从液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超高分子量(10~7)的线型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随即又发现在等离子体照射下可实现凝聚相或固相的开环聚合,如(SiOMe_2)_3及(SiOMe_2)_4的开环聚合,以及三噁烷(CH_2O)_3或四噁烷(CH_2O)_4经  相似文献   

20.
以3-氨基苯硼酸为单体,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在L-半胱氨酸修饰过的金膜表面合成了针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film,MIF),并作为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SPR)的识别单元.优化模板Hb同单体的比例,并对该条件下制备的MIF表面形貌及厚度进行表征.优化MIF吸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MIF修饰的SPR传感器对H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吸附能力,该条件下所能检测到的Hb最低浓度值为0.005 mg/mL.选择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MIF对牛血清蛋白、溶菌酶和卵清蛋白具有良好的选择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尿液配制Hb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对Hb仍具有良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