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分析血流作用下动脉硬化斑块的应力分布,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破裂的风险评估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基于有限元法,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几种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在血流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斑块肩部所受应力最大,相应的应力矩最大,其次是沿斑块两肩部连线方向具有较大的应力分布;在大小不同的连带体斑块中,前部小斑块所受应力相对较大。本文模型能较好地解析血管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破裂、形成继发性血栓、爆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现象,可为动脉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可能的破裂提供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中的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的表达特点。方法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模型组(n=8)、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n=8)和兔易损斑块模型组,采用ELISI法检测血清CRP、IL-6浓度。结果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及易损斑块模型血清浓度CRP(8.68±1.30、13.97±2.85)mg/L均明显高于兔对照组模型(0.80±0.15)mg/L;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及易损斑块模型血清浓度IL-6(180.67±14.93、237.99±41.10)pg/ml均明显高于兔对照组模型(85.65±13.55)pg/ml;兔易损斑块模型组的血清CRP、IL-6浓度(13.97±2.85mg/L、237.99±41.10pg/ml)明显高于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组(8.68±1.30mg/L、180.67±14.93pg/ml)。结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及易损斑块模型组血清CRP、IL-6浓度明显高于兔对照组模型组血清CRP、IL-6浓度;兔易损斑块模型组血清CRP、IL-6浓度明显高于兔动脉粥样硬化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模型,研究四妙勇安汤对AS易损斑块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随机将4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3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主AS易损斑块模型,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组、四妙组,继续予以高脂饮食;各给药组开始给药至24周取材,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形态,检测血清MCP-1、ICAM-1、CRP含量和斑块内HSP60、TNF-α、NF-κB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纤维帽较薄,斑块内有大量脂质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血清MCP-1、ICAM-1、CRP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主动脉斑块TNF-α、HSP60、NF-κB表达增加。在给药后各时间点四妙组血清MCP-1、ICAM-1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对CRP水平影响不明显。斑块内TNF-α、HSP60、NF-κB阳性面积百分比均低于模型组(P<0.01),ICAM-1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由此得出,四妙勇安汤能够稳定AS易损斑块,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多基因突变小鼠模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己知人类有近 2 0 0 0 0种疾病 ,其发生与发展都与基因受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其中相当一部分疾病的发病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基因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 (AS)、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多基因疑难疾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在AS的发病过程中 ,血脂代谢异常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载脂蛋白E(apoE)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和乳糜微粒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介导血浆脂蛋白的转运与清除 ,在脂质的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瘦素受体 (OB R)在体内介导瘦素的信号传导 ,调节能量代谢与平衡与肥胖以及血脂代谢有关。通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利用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饲料方法建立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 AS) 斑块形成模型,探讨影响其斑块形 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 只。免疫损伤和高脂饲料组兔经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 BSA) 生理 盐水溶液( 250mg / kg) 并喂食高脂饲料,7d 后再次经耳缘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BSA。另设单纯喂养高脂饲料的AS 模型组和普通饲料喂食的正常兔组,72 d 后取血测定动物的血脂指标、炎症因子、血管活性物质、血小板聚集黏附 及血管内皮功能等指标,分析上述测定指标和兔主动脉斑块形成及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72 d 后,免疫损伤 结合高脂饲料组和单纯高脂饲料的两组经病理观察主动脉均有斑块形成,其前者的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白介 素- 6( IL - 6) 、白介素- 8( IL - 8) 、高敏C - 反应蛋白( hs-CRP) 含量均比单纯高脂饲料组显著增高( P < 0. 05,P <0. 01) 。经Pearson 相关系数统计处理,上述指标和免疫损伤加高脂饲料致斑块的形成具有正相关性,和HDL-C( r = - 0. 58) 、NO( r = - 0. 26) 等指标具有负相关性。结论免疫损伤结合高脂饲料导致兔AS 斑块形成和血脂水 平、炎症因子、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活性物质等经典指标的异常有显著相关性,具有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栓通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脑栓通胶囊治疗脑卒中的机制。方法 6周龄雄性Apo E -/- 小鼠,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脑栓通胶囊低剂量组、脑栓通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脑栓通胶囊0. 5 g/kg体质量,高剂量组给予脑栓通胶囊1. 0 g/kg体质量,对照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1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脑栓通胶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和LDL-C的含量,但对HDL-C含量无影响。结论 脑栓通胶囊可以调节血脂水平,其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很可能与该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利用复合因素制备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血管新生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4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16只),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实验组用大剂量高脂饲料饲喂加以免疫损伤和球囊拉伤因素饲养10周,检测血清MCP-1、TNF-α、IL-1、CRP含量;主动脉切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测量PA/IA、IT、IHI、FT/IMT等;免疫组化观察斑块内CD31、VEGF表达,PCR测定动脉壁VEGFmRNA相对表达量。对炎症因子、CD31、VEGFmRNA、IHI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主动脉斑块形成,有典型"纤维帽",PA/IA、IT、IHI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斑块区CD31、VEGF表达明显增加;VEGFmRNA相对表达水平增高。并且VEGFmRNA表达与TNF-α、IHI、IT/MT呈正相关(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大量血管新生,其对AS斑块有重要影响作用,且血管新生可能与VEGFmRNA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抽取小鼠脑脊液的一种简单易行,材料低廉,生存率与成功率高的方法,为小鼠脑脊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自制微量吸管。将小鼠头部固定与身体大约成120°角,对小鼠皮下组织和肌肉用镊子进行钝性分离,找到小鼠白色硬脊膜,进管抵达小脑延髓池,缓慢抽取小鼠脑脊液并将管退出,最后缝合小鼠伤口。结果成功获得小鼠脑脊液2~5 μL,小鼠存活。讨论 目前,大多文献记载的是大鼠脑脊液的抽取方法或较为复杂的小鼠脑脊液抽取方法,而此种针对小鼠的脑脊液抽取方法不但简单易行,对仪器要求低,成功率高而且小鼠生存率高,可以反复抽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猪冠状动脉血平滑肌细胞(PCASMC)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酶联合消化法原代分离猪冠状动脉来源的CASMC,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测定冠状动脉PCA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和生长特征.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3d后呈梭形生长,7~8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第2代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3~5d即可见典型"峰-谷"状生长;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成活率为97.5%;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效分离和培养PCASMC的方法,细胞均稳定地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为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重组蓖麻毒素A链(rRTA)免疫家兔,制备的抗rRTA兔血清效价高,能达到1∶51200.以兔多抗血清为检测抗体,建立蓖麻毒素的Western印迹检测法,对蓖麻毒素检测灵敏度可达1 ng.含有蓖麻毒素的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蓖麻毒素终浓度为0.67μg/mL)在37℃孵育0~4 h后,应用此法体外观察蓖麻毒素在正常小鼠组织样品中的稳定性,结果显示Western印迹可用于组织中蓖麻毒素的测定,蓖麻毒素可在小鼠血清和肝组织匀浆中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3.
分光光度法测定壳聚糖含量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光谱探针茜素红S(ARS)测定壳聚糖(CTS)含量的适宜条件,在pH5.0的NaAc-HAc缓冲液中ARS与CTS反应生成复合物,在530nm处产生新的吸收峰,反应体系在422nm和530nm处吸光值变化与壳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检测波长为422nm,线性方程y=0.6378-1.1334x(R=-0.997),在0~0.2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并成功地检测了样品康心胶囊中微量的壳聚糖。  相似文献   

14.
芜菁块根汁对环磷酰胺致小鼠损伤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清洁级ICR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芜菁块根汁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amide,CP)引起遗传物质损伤的拮抗效应。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试验,小鼠骨髓染色体畸变试验等方法,结果显示灌胃(ig)不同剂量芜菁块根汁均使小鼠骨髓PCE微核率,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有所下降,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结论:芜菁块根汁对环磷酰胺引起小鼠的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MUG单管定量检测法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UG单管定量检测法对实验室制备的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MUG单管定量检测法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对菌悬液、天然海水、水产品的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MUG单管定量检测法检测数据的精确性高于大肠埃希氏菌多管发酵法,而且更为快速、经济.因此,该法适用于海水和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小鼠巨细胞病毒(Mouse Cytomegalovirus,MCMV)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 选取NCBI发表的MCMV Smith株DNA polymeras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建立MCM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及稳定性进行验证,并应用该方法检测掺入MCMV的小鼠血液样品及2018年度送检的409份小鼠血液样本。结果 建立的MCMV荧光定量PCR方法标准曲线Slope为-3. 418,R2值为0. 999,扩增效率为96. 137%,可定量检测到的MCMV最低含量为47 copies/μL。以大鼠巨细胞病毒,猴巨细胞病毒,人单纯疱疹病毒,伪狂犬病毒及猫疱疹病毒I型为模板均无扩增曲线,特异性良好。方法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 39%~0. 68%和0. 48%~1. 01%,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可检测到掺入小鼠血液样品中MCMV病毒的最大稀释度为1∶1000(100. 75 TCID50/0. 1 m L),409份小鼠血液样品经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建立的小鼠巨细胞病毒荧光定量PCR方法有很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可有效地检测小鼠中MCMV,为实验小鼠MCMV的监测及相关标准的补充完善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南盘江曲靖段的3月份枯水期水质污染状况,分别以下桥闸、弹药库、八大河3个河段处为取样点,统计微核千分率,并计算污染指数(PI).实验结果表明:南盘江下桥闸河段的污染指数为5.78,弹药库河段的污染指数为12.44,八大河的污染指数为19.56,3个河段都为重污染并且依次递增.此结果与水体自净化作用结果相反,该结果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骨藤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MKN45裸鼠模型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MKN45实体瘤接种方法建立裸鼠胃癌模型,用乌骨藤水提取物和乌骨藤水提醇沉物灌胃0.5 mL/只,每日1次,连续30天。每周连续测量体质量和肿瘤大小2次,最后一次给药后3周处死小鼠,解剖称其肿瘤质量,计算抑瘤率,观察乌骨藤水提取物和乌骨藤水提醇沉物对荷瘤的抑制作用。结果乌骨藤水提取物和乌骨藤水提醇沉物对裸鼠荷瘤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乌骨藤水提取物和乌骨藤水提醇沉物有抑制人胃癌细胞MKN45肿瘤生长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复方血栓通胶囊中4个有效成分的一测多评定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人参皂苷Rg 1为参照对照品,计算其与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进行含量计算,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校正因子重现性好,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和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故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复方血栓通胶囊中4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准确、简便、经济实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用荧光双链引物特异扩增并定量核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描述了一种利用特殊的双链引物--突触引物,用于核酸扩增的特异定量检测,在传统的引物的5'端标记荧光物质,而在引物的互补序列的3'端标记荧光淬灭剂以封闭其延伸。二者杂交即成双链突触引物。在制备PCR反应混合物阶段以及加热的初期,突触引物保持稳定的双链结构而不能引导扩增,在退火阶段,突触引物部分解链导致引物延伸,荧光物质与淬灭剂分开而产生荧光。利用人β珠蛋白基因对此方法进行了验证。这种可自行退火的荧光引物不仅简单地实现了实时扩增,同时比常规的热启动PCR更有效地提高了扩增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