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于内燃动力装置发动机在部分气缸运行下扭转振动的计算方法,系统地进行了分析和推导。此方法适用于各种发动机不同类型的部分气缸运行工况,并能用来分析发动机气缸负荷不均匀工况的扭振特性。  相似文献   

2.
发动机瞬态转速与气压扭矩波形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一种通过柴油机曲轴瞬态转速的8测量和分析,获得发动机气缸内气压扭矩波动波形的方法.在发动机模型基础上,通过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对曲轴扭转振动分析,经过傅立叶变换和逆变换,得到各缸的气压扭矩变化波形.气压扭矩波形可用来分析各缸对发动机轴上扭矩的出力大小,进而判断发动机气缸内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单缸熄火时发动机曲轴系统扭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系统矩阵法求解了发动机曲轴扭振系统的强迫振动特性,并对发动机单缸熄火时扭振系统的激励力矩进行了简谐分析.以某直列6缸发动机曲轴系统为例,分析比较了该系统在发动机正常发火和单缸熄火时额定转速下和工作转速范围内的扭振特性.结果表明,单缸熄火时,系统扭振以低谐次为主.扭转角位移显著加大,而附加扭转应力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使用柴油机输出端扭振响应识别曲轴所受转矩的脉冲响应方法。该方法将柴油机曲轴所受转矩视为周期性冲击载荷,并将其在基函数上展开,通过优化基函数参数增强基函数对冲击载荷的匹配能力,针对某柴油机扭转振动模型的载荷识别问题,研究了所提方法的辨识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精度,能够给出各气缸发出的转矩,从而可据此对各缸做功均匀性以及熄火状态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5.
利用系统矩阵法建立了车辆动力传动系在发动机一缸熄火时的扭振数学模型.对正常发火和单缸熄火时的激励力矩及V型和直列两种类型的发动机一缸熄火激励力矩进行了简谐分析.以装有V型6缸发动机的某型车辆为例,计算并分析比较了该车动力传动系统在发动机正常发火和一缸熄火时的扭振特性.结果表明,一缸熄火时系统扭振特性显著改变,且动载加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柴油机动力装置轴系强制扭转振动综合分析的Riccati传递矩阵法模型,编制了通用程序.用此方法对某柴油机发电机组轴系扭振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数值稳定性及精度方面优于Mykested-Prohl传递矩阵法,而计算量则远小于系统矩阵综合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柴油机单缸熄火对轴系扭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单缸熄火时其他缸平均指示压力保持不变的轴系扭振计算方法。以MANK9Z60/105E型柴油机的扭转振动计算为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实船测量相符。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气缸内的压力和气压产生的扭矩是一个非常重要但运行时很难得到的参数.为此,描述了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发动机的瞬态转速来监测气缸内的压力和压力扭矩的方法.在发动机模型和测量的瞬态转速信号的基础上,经过傅立叶变换和傅立叶逆变换,可得出发动机各缸的气压扭矩的波动波形.根据气压扭矩振动波形可监视发动机气缸内的工作状态和对故障气缸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在某V型多缸柴油机性能试验和多个气缸压力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柴油机的一维性能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校核,并应用验证后的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该柴油机采用Π型进气管和环型进气管时各缸进气流量的不均匀度. 分析表明:不同的进气管结构造成各缸进气门前压力波动的规律差异很大,进而引起进气门前后压差的变化规律差异较大,最终造成各缸进气不均匀度的差异很大,采用环型进气管可以降低发动机的进气不均匀度.   相似文献   

10.
车用发动机橡胶支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彦从 《安徽科技》1998,(12):40-42
1 发动机橡胶支承的作用及设计要点 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通过其支承部件向车身传递。发动机振动若直接传递,将损害发动机机体,激发车身振动,给乘员带来不适,并导致车架早期损坏。实践证明,使用橡胶支承能够有效地预防发动机本身及其附设装备的疲劳损坏,降低由于振动而引起的支架及机体内的剩余应力;当车辆发生扭转时,柔性支承装置可以协调车架和发动  相似文献   

11.
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应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往复式内燃机由于有不平衡往复惯性质量 ,使其振动及噪声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迅速增加 加平衡轴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高速往复式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 文中讨论这项技术在直列三、四、五缸及V型六缸发动机上的应用 该技术在国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轿车用高速往复式内燃机 (汽油机和柴油机 )及拖拉机用柴油机 ,国内也有部分引进机型采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机车用四冲程增压柴油机的传热状况进行了研究.采用了各种最新的传热系数公式对机车柴油机的传热量进行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另外还对不向的气缸壁温度时柴油机的散热状况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缸壁温度对柴油机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高速往复式内燃机应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往复式内燃机由于有不平衡往复惯性质量,使其振动及噪声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迅速增加。加平衡轴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高速往复式内燃机的振动和噪声。文中讨论这项技术在直列三、四、五缸及V型六缸发动机上的应用。该技术在国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轿车用高速往复式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及拖拉机用柴油机,国内也有部分引进机型采用平衡轴降低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拟脉冲激励及其共振响应技术.以某车型整车异常振动为例,运用拟脉冲激励及其共振响应技术对振动信号进行检测,获得了试验汽车双机支架固有频率、进气歧管-气缸体系统固有频率.给出了发生问题的主要振动部件、振动传输通道、出现振动较大的发动机转速.分析了发动机倾翻力矩、双机支架、进气歧管-气缸体系统、发动机减震块等因素对所出现问题的影响和贡献.提出了改善发动机减震块隔振效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滑模跟踪控制的汽车发动机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汽车发动机动态转矩滑模跟踪控制方案,通过改变动态转矩,使曲轴转速平方的估计值不断跟踪其测量值,二者误差逐渐减小,动态系统收敛性得以保证,从而可以估计动态转矩和平均动态转矩.若发动机某缸(或某几缸)平均动态出现较大的负值,则可断定该缸存在故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建模误差和参数变化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在中低转速和变化工况下均能实时监测气缸工作情况,准确诊断和定位故障,并能判断故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排气管结构对多缸增压柴油机进气不均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某V型8缸柴油机性能试验和多个气缸压力测量的基础上,对该柴油机的一维性能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了标定和校核,并应用验证后的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该柴油机采用脉冲增压排气管、等压增压排气管、MPC排气管时各缸进气流量的不均匀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排气管结构时各缸进气不均匀度的差异很大,采用等压、MPC排气管时的进气不均匀度比较接近,而采用脉冲排气管时的进气不均匀度比前两者小得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美制Lycoming水平对置式4缸航空活塞发动机为例,对发动机运动机构惯性力、气体力及合力的平衡状况进行推导、分析,随后阐述了发动机振动产生的原因,为研究该型发动机振动及其预防措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发动机平均值模型不能反映气缸间的差异性、控制精度难以满足日益苛刻的排放法规的要求的问题,文中以液化石油气(LPG)单燃料发动机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独创的旋转矢量坐标的发动机逐缸燃气喷射模型,并给出了6102LPG发动机6个独立气缸在一个燃料周期的燃气喷射量的具体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计算各气缸应喷射的燃气量,计算精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发动机的机油消耗量,分析了发动机缸内机油消耗的4种主要模式,并以某柴油机为例,通过仿真的方法对某些常用工况下这4种模式的机油消耗量进行了计算,发现其中缸壁蒸发的机油量占了大部分.然后分析了柴油机不同运行工况、第2道活塞环闭口间隙及各道活塞环切向弹力对机油消耗的4种模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缸壁蒸发量主要由发动机运行工况决定;第2道环闭口间隙的增大会降低顶环开口窜油量和增大漏气量;活塞环弹力的增加会减小剩余油膜厚度,进而降低顶环甩油及活塞顶刮油量,但同时会增大活塞环与缸套之间的摩擦损失.最后进行了柴油机台架机油消耗量实验,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一台4缸柴油机的主要噪声源,采用近场声压法测量了4缸柴油机气缸罩盖、燃油泵和油底壳等14个零部件近场声压级,分析了各零部件噪声对整机噪声的贡献率.应用声强扫描法对柴油机油泵侧、排气侧、风扇侧和摇臂罩盖侧进行了近场声强扫描,采集了主要噪声源近场频谱.结果表明:柴油机在标定工况运行,燃油泵齿轮啮合噪声对整机噪声贡献率为37%,油底壳表面辐射噪声占整机噪声能量的22%;燃油泵齿轮啮合噪声在630 Hz和2 000 Hz处噪声出现峰值,油底壳辐射噪声在各频率段都存在峰值;2种方法识别出的柴油机主要噪声源一致,燃油泵齿轮啮合噪声和油底壳辐射噪声是柴油机主要的噪声源,气缸罩盖辐射噪声、附件箱齿轮啮合噪声和曲轴箱辐射噪声是柴油机的次要噪声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