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修武盆地页岩气勘探区近地表起伏剧烈,低降速带变化大,导致原始地震资料中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常规静校正技术存在一定的假设前提,其适应性在该区受到了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提出了组合静校正思路,逐步地解决该地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首先,利用初至波交互迭代剩余静校正技术优化更新野外静校正量,消除表层调查带来的中长波长静校正误差问题;然后,基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最后,通过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技术的联合应用,解决不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条件造成的残余静校正量问题。经实践检验证实,该组合静校正技术可以解决修武盆地地区静校正问题,将闭合差均控制在4 ms以内,较大地改善叠加剖面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在西部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中,近地表剧烈变化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尤为突出,静校正成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技术均基于地表一致性假设,在复杂地表地区已经不再适用。为了适应复杂地表地区特点,基于非地表一致性假设的波场延拓静校正被提出,相对常规静校正技术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模型正演和实际资料处理效果,对比了波场延拓静校正与常规地表一致性静校正方法,并定量地分析了近地表速度模型对波场延拓静校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富县黄土塬区二维地震直测线施工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县探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南部,断裂不发育,属于山区地形,表层存在着较厚的低速黄土,同时具黄土塬的特点.对二维直测线采集应用以下技术:①多种方法相结合的高精度表层调查获得准确的表层结构以指导设计井深;②"四避四就"的原则和变面元观测系统灵活布设炮点;③折射波静校正解决中、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解决高频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取得了与弯线地震勘探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静校正问题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关键问题,弄清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已经成为物探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众多静校正方法中,Osypov提出的无射线追踪的折射层析静校方法首先利用初至旅行时进行视速度和延迟时的估计,然后利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进行速度模型估计,进而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在反演过程中不进行射线追踪,它既具有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又具有回折波方法的实用性.在分析了影响该方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后,将它应用于川西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后炮记录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叠加剖面中层位错断现象得到消除,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土塬复杂地表非纵地震静校正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解决黄土塬地区非纵地震测线存在的严重静校正问题,提高地震资料品质。方法基于非纵勘探资料的特点,通过对多种静校正方法的对比试验分析,确定利用3D无射线追踪层析技术计算黄土塬地震静校正的方法。结果该方法消除了用常规方法处理黄土塬非纵地震资料时存在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避免了其他方法引起的低幅度构造假象。结论该方法在黄土塬地区取得良好的静校正效果,获得了高质量的非纵地震叠加剖面,并在实际井位部署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托于地震工程数据库平台,在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静校正技术———先验信息约束静校正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各种已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技术,综合各种地质和地球物理数据,通过点、线、面一体化的表层交互分析解释方式,调整建立符合当地区域地质特征的表层结构模型,利用模型法静校正公式算出每个接收点和炮点的静校正量,最终静校正量由模型静校正量约束折射或层析校正量所得.这样就实现了正确构造背景下高精度成像,同时也为解决表层静校正问题提供可选择的静校正技术手段.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和技术对DCZ地区大量的地震数据是适用的和有效的,在该区的地震勘探中解决了一定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地表地质条件复杂、低降速带速度横向变化大、厚度分布不均匀的地区,仅作一般的高程静校和剩余静校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介绍了折射静校的方法,利用折射波初至时间求得折延迟时间、折射速度,从而恢复近地表深度模型,消除低降速带对反射时距曲线的影响;给出了折射静校正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和替换速度的参数选取等,在网格的确定上提出了保证迭代收敛的前提下应尽量最小,以最大程度的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的思路。还应用了高程静校、ProMAX折射静校对实际资料作了对比处理,采用三维折射静校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黄土塬地区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提高了山地地震资料的迭加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表地下双复杂山地地震记录静校正问题突出以及有效信号弱且干扰严重的特点,解决好静校正问题和噪音压制问题是实现山地地震资料准确成像的基础。结合多区块山地资料的处理,针对静校正问题通过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以加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处理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针对干扰严重的问题可采用有针对性的干扰压制手段,以先规则噪音、后随机噪音,多道统计单道去噪为原则,采用分频、串联、迭代技术思路,跨处理系统、多域压噪,有效解决好噪音压制问题。通过叠前净化处理、精细目标速度分析以及优化处理流程精选处理参数,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针对松辽盆地存在的地质问题,要求地震数据处理达到高信噪比、高分辨率、高保真度和准确成像,折射静校正是解决这三高一准目标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成像效果和解释精度。而松辽盆地地表复杂多变,选择合适的折射静校正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理论入手,介绍了三维折射静校正的实现步骤,并通过在松辽盆地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计算速度快、实用性强,较好的解决了松辽盆地复杂地表条件下野外近地表风化层引起的静校正问题,对改善地震剖面质量和提高信噪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解决三维复杂地表层析静校正耗时等问题的方法,采用快速初至时间拾取、快速表层模型折射反演、快速计算低频校正量及高频校正量、快速地表一致性和地表非一致性时差校正方法,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快速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并经实际二维、三维资料处理证实了该方法及软件具有较高的效率,优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所用的微测井加初至波静校正商业软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的海上三维地震勘探经常需要数月的采集周期,采集期间的海水层潮汐现象及物性变化会产生诸如潮汐校正和冷水校正等严重的静校正问题。现论述了一种综合的水层静校正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是通过在CDP道集上拾取水底、反演水底时间求取水速、水底倾角和方位角,根据拾取的水底时间和测算的水速度求取并应用冷水校正,然后用求取的零偏移距到达时间与参考时间的差值计算并应用潮汐校正。该方法在某深水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应用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精确探测地下不明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对生产和工程施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Source Audiomagnetotellurics,简称CSAMT)对潍日高速公路下伏煤矿采空区的分布情况进行精确探测。首先,通过野外多次现场试验,确定最佳采集参数,以获取高品质原始数据;其次,对采集数据进行异常点剔除,并采用中值滤波空间法进行静态校正去噪;然后利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反演,得到高分辨率电阻率断面图。通过处理前后电阻率断面图的对比,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采空区形状更加清晰、位置更加准确。最后,利用测区采空区解释反演结果进行钻孔布设,其反演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强反射层追踪与相对时差拾取中的“多值”现象严重影响剩余静校正的效果,为此提出的小波包预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地震道噪声与信号及不同强反射层的分离,从而能自动识别并提取“纯”的强反射层,提高强反射层追踪的可靠性和相对时差的拾取精度.  相似文献   

14.
大地电磁测深法 (MT)中的静态效应使实测的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出现畸变 ,导致反演解释得出错误的结果 .基于大地电磁测深响应在高频时具有一维响应特征 ,作者提出了对阻抗张量或实测的电场分量实施静态校正的方法 ,由高频的实测数据求取电场畸变张量和静态校正张量 ,而后对全频域的实测阻抗张量进行校正 ,以获得无静态干扰的张量 .实践结果表明 ,通过校正静态效应 ,消除了静态效应对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产生的畸变现象  相似文献   

15.
近地表介质地震初至波层析成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了适于复杂近地表介质的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介质单元的速度用双线性函数表示,推导了计算Jacobi矩阵元素的解析公式,提高了精度和速度;初至波正演计算采用最新研究的动态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克服了同类方法得到的射线路径呈之字形、计算出的旅行时比实际旅行时系统偏大的缺陷;用LSQR算法求解该大型约束最优化反演问题.用该方法求取塔里木盆地边缘复杂山地的近地表速度和静校正量,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玉增  欧阳甜子 《科技信息》2012,(35):78-79,109
楚雄盆地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条件变化明显,工区地形起伏变化很大,静校正问题异常严重。层析静校正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的走时和射线路径反演介质速度场。这项技术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使用的是地震初至波的到达时间,得到的结果是地下不同深度的速度值,更加符合低速带速度并非严格成层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层析静校正与野外静校正和折射静校正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层析静校正方法在楚雄盆地探区攻关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电网可靠性评估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校正域及Ward等值的最优负荷削减模型。首先,为求取过载线路的有效校正区域,根据Wood Bury矩阵变换推导了节点交叉权重的解析表达式,基于此给出了动态校正域的计算流程;其次,为反映动态校正域外部网络的影响,提出计及等效平衡节点的静态Ward等值方法,实现了外部网络的灵活等值;最后,构建了基于动态校正域的最优负荷削减模型,从而将常规负荷削减计算由全网整体优化转换成动态校正域中的一系列小规模逐次优化,降低了优化计算规模,提高了可靠性评估计算效率。对RBTS、IEEE-RTS79和IEEE-RTS96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