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与“留守儿童”的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集中体现了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遭遇的矛盾和困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未来,更影响到农村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野中,需要从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都要给出相应的对策,通过新农村建设获得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镇转移,导致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上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教育,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助人为原则的职业,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体现了我国儿童福利社会化的趋势,也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在介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如何从社会工作角度来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到实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伤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学业也大受影响,甚至有的走上犯罪之路。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这一群体的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关系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关系着这些家庭的幸福和稳定,甚至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个体层面看,农村流动父母在城市中职业特征和就业状态,以及他们较低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其中很多人的子女的留守状态.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建设越来越快,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财政经费投入足,教师专业性较低,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加强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提升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了家庭教育功能,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事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家庭幸福和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向荣 《科技信息》2012,(16):308-30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在农村出现,能否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长期地、持续地开展下去。而教育的根本在于德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突出,归根结底在于德育工作的缺失,因此,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浅谈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张全亮 《科技信息》2011,(34):361-361,360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这一涉及农村农民的现实问题逐渐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埇桥区是农业大区,我们针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在广大的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其子女任留在农村,构成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递增.这些儿童正值生长发展、接受义务教育、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对其成长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小学教师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其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留守儿童的现状,结合自己在农村教学多年的经验,对小学教师如何教育留守儿童的问题上进行总结探究.  相似文献   

11.
张燕 《科技信息》2009,(17):154-154,36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步入城市,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社会和学校教育职责的缺位,心理问题尤为凸现,导致人格的不健康发展,如今这已经成为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难题。本研究在着力在分析和谐农村建设中留守儿童的人格障碍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还知之甚少.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滇西留守儿童现象比较普遍的大理弥渡、祥云和楚雄双柏开展了专题调查,依据访谈和问卷调查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3.
农村留守儿童在安全、心理、品德、学习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关系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保障,也关系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其受教育的问题得到普遍关注。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此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正常、顺利进行。这不仅关系到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义。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和实际工作中的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学校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15.
刘贤敏 《科技信息》2010,(30):61-61
留守儿童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社会上普遍视留守儿童为"问题群体",但是留守儿童有适应不良的个体,也存在一些适应良好的个体。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问题加以分析与思考,从社会视角探讨如何增强其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以期为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特定的时代背景,详细阐述了这些儿童由于家庭不正常而引起的家庭教育缺失表现及影响,探讨和分析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皖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衍生物,现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皖西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现状的实际调查,实证分析了皖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剖析了留守儿童问题的四大成因,最后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让留守儿童更健康地成长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乡镇图书馆的现状,分析了乡镇图书馆对留守儿童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建设乡镇图书馆,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用户群体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年轻农民(父辈)纷纷外出打工,其子女留在家乡由祖辈照顾--农村隔代监护由此产生,并成为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重要模式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们在贵州省留守儿童比较普遍的几个乡镇开展了专题调查.本文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产生的原因、隔代监护现象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儿童社会化理论对隔代监护现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于是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处在关注边缘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两千万之多,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其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的问题就成为了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须受到格外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的群体出发,从其根本的特性为落脚点,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探究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