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陆文婷 《科技资讯》2023,(7):110-11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的深度衔接对于固定污染源的全过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两种制度在分类管理、技术方法、监管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提出具体的衔接路径,包括以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所在环境状况等来确定评价等级和管理类别,污染源源强和总量核算方面的统一,在项目产排污环节、污染防治措施、环境监测计划等部分进行衔接。  相似文献   

2.
梳理分析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的衔接关系研究成果.结合环评与排污许可"放管服"要求,基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特征,全面分析了规划环评与排污许可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园区规划环评与排污许可内容,结合各地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事项,提出了园区规划环评与排污许可之间的5个衔接链条和衔接内容,并提出做实规划和规划环评、推进园区环境自行监测、试点探索衔接实践工作、加强衔接内容落实情况监管4个方面的建议.通过建立规划环评与排污许可之间的衔接关系,巩固排污许可在固定污染源监管中的核心地位,推进排污许可与区域环境质量挂钩.  相似文献   

3.
王凤珍 《海峡科学》2022,(4):36-38+77
全面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是近年国家深化环境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要部署,排污许可制度为群众体会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环境部门提高环境管理效率、企业统一环境管理提供基础保障。该文通过梳理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制度体系,结合近几年在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分析总结在排污许可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进而推进在基层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一证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敏  常鹏 《科技资讯》2006,(28):153-153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依法实施环境管理的一项有效经济措施,排污收费制度实施20多年来,对于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筹集污染治理资金,促进企业污染治理、技术进步,加强环境保护的自身建设,强化环境执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已经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达螳法规政策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原则,在排污收费体制、标准、资金使用、管理体系与制度建设上进行了全面改革,在总量收费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由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收费相结合、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静态收费向动态收费的转变,明确了收支两条线的财政政策,完善了排污费的使用管理制度,这将对促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提高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的现代化水平,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计划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加工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以污染物产生机理和工艺特点为基础,从简单易行和便于操作的角度出发,提出较为合理的切割、焊接、喷漆废气和废水等几类污染物排放源强估算方法.然后分析并制定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为环评工作者在机加工行业污染物源强估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河流水体的运动,对水中的污染物质有一定的降解净化作用,即水体对污染物质有一定的受纳能力,但并不是说可以无限制地向水体排污,在某一河段,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制度,它可以通过控制排出的污染物总量来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姬艳恒  王文富  白会荣  李靖 《科技信息》2010,(17):J0268-J0268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保持、恢复或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遏止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该区域环境功能修复或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以控制一定时间段内该区域所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执法监测是指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为重点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组织开展的环境监测活动。污染源执法监测数据是开展环境执法和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十四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对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方式提出新的管理要求。以2022年江西省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江西省2022年重点排污单位废气、废水及土壤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达标情况,并结合当前江西省重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及现有监测问题,提出转变监测方式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
叙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妖兽报告中对项目基本概况、生产工艺、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说明、污染物的产生、治理(处置)和排放情况、验收监测的结果及分析评价、总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环境管理的检查以及如何给出验收结论和建议的基本要求。通过总结说明,以提高编写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如何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通过排污申报登记获得真实的污染物排放量信息。用对策论的决策树方法建立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惩罚模型 ,分析了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策略选择。分析的结论是 :管理者可以以一定的费用与收益对被管理者的行为策略进行约束 ,并影响被管理者在整个对策博弈过程中更为理性地申报排污信息  相似文献   

11.
袁艳聪 《科技资讯》2012,(13):148-148
作为我国现有环境管理制度其中的一项,排污许可制度是全面实行排污须许可、无证排污违法的一项制度。强化排污许可证的管理,利于进一步优化环保许可机制,促使环境保护执法部门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2.
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平 《安徽科技》2004,(12):29-30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指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排污单位开展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结合福建沿海某工程实例,从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判定、基本信息申报、许可内容、自行监测要求方面,研究分析造纸企业开展排污许可申请应当关注的要点,为该行业的排污许可申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层次分析法在沙溪水污染物总量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影响水污染总量分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效益出发,兼顾各区域间的实际差异,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的层次结构模型,把求得的各分区相对于区域允许排污总量这一总目标的权重之比,作为各分区允许排污量之比对福建省沙溪排污总量进行分摊,避免污染物总量等比例分配中的不公平性,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经济开放地区工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许多经济开放地区正在兴建大量小型工业园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兼具单个建设项目环评和区域环评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这类环评工作的需要,本简单比较了单个建设项目、区域开发项目和小型工业园项目的建设特征及其环评特点.并以深圳龙华工业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例,简述小型工业园项目环评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提出在工业园项目环评中要增加污染物总量控制、招商引资建议和污染控制合同等内容.为我国广大经济开放地区进行的工业园项目环评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提高比对监测数据准确性的五项措施,包括去除烟气中水分的影响、提高测量仪器的精密度、增加比对监测断面、督促企业加强CEMS监测点位的管理、颗粒物采样滤筒的优化,并用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提高CEMS比对监测的准确性,让CEMS能够更好地监测企业的排放污染物,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排污申报审核、排污量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总量控制管理、环境统计、排污费征收核定、行政处罚等环境管理、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首要任务是对环境容量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资源分配给各个排污主体。通过A值法核定理想环境容量,采用AP,AS法对环境资源进行分配,从而达到“浓度与总量双达标”。  相似文献   

18.
陈宏 《海峡科学》2007,(2):40-40,45
文章通过比较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两种环境经济制度的利弊,提出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更有利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经济政策,但在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及管理水平下应结合排污收费制度结合逐步试点完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制度(即水资源开发总量控制, 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及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三项制度”), 从用水现状绩效、 控源减排技术绩效及污染物控制绩效三方面分层次构建吉林省四平市地表水主要污染物控源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并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 以2007年为基准年, 对四平市2008-2012年的控源减排绩效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该评价方法可行、 有效.  相似文献   

20.
选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可量化指标,运用回归模拟分析方法,探讨南四湖流域不同产业发展中带来的水污染变化趋势与演化方向。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化肥农药使用总量不减,面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第二产业由于执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状况明显改善;第三产业尚未成为政府治理的重点,其主要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基本呈自然波动。最后,结合南四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