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云南祥云县红土坡石棺墓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这些铜器制作精美,类型丰富,堪称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进一步研究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铜器的制作工艺,对20世纪80年代两次发掘祥云红土坡石棺墓所出土各类铜器(包括剑、矛、钺、斧、锄、动物模型、杖首)进行了成分分析,并对其制作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祥云红土坡石棺墓出土的铜器材质主要是红铜或低锡青铜,含锡量很低是该墓葬群出土铜器的一大特点。这些铜器主要用作随葬明器,少数兵器为实用器。个别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已经出现了在合金中加铅的技术。其制作工艺以铸造为主,少数器物表面镀锡。这一研究成果,对今后探索洱海区域青铜时代金属技术及其文化面貌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谢峰 《科技信息》2011,(36):278-278
通过对“乒乓球左右手交换打”的实践研究,论证“左右手交换打乒乓球”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分析其技术的创新优越性,以及实践价值和美好前景,运用了实验法、录像法、专家访问法、文献法,得出了“乒乓球左右手交换打”具有技术先进性和可系统发展性;“乒乓球左右手交换打”是“龙乒乓”的进一步发展和探索,同样也是一项健脑强身的绿色运动。  相似文献   

3.
李思源  郭亚飞 《科技信息》2011,(18):I0242-I024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打陀螺”是一项具有浓郁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深受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喜爱。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综合民族文化资源,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陀螺”引入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内容,而且符合“让民族文化进入学校”的国家政策,对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滇西和滇南地区几件青铜时代铜器的科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科学分析手段,对滇西、滇南出土的10件铜器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鉴定。结果表明:这些铜器的材质为红铜、铜锡二元合金、铜锡砷三元合金、铅锑砷铜和铜锡铅砷四元合金。体现了滇西地区铜器制作工艺和合金配比的多样化特点,表明了滇西与其他地区青铜文化存在技术交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川南地区古代青铜制作技术,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四川盐源地区出土的8件铜钺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铜钺有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三种材质.以锡青铜为主,舍金配比不理想.制作方式有铸造及热锻两种方式.另外通过器物类型学进行比较,认为该地区的青铜文化与巴蜀文化及滇文化都存在交流.  相似文献   

6.
全面报告了辽西地区早期冶铜技术截止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辽宁省凌原县牛河梁的两处遗址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炼铜遗物、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铜器、内蒙古林西县大井夏家店上层文化古铜矿冶遗址、内蒙古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夏家店上层文化炼铜遗址的采矿、冶炼及铜器制作技术.牛河梁炼铜炉壁残片的检测显示当时使用结构独特的带双排鼓风孔的小型炼炉冶炼附近出产的氧化矿石,热释光年代测定其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对大甸子墓地出土的57件铜器中41件进行了检测,发现所有铜器的材质皆为锡青铜并含有少量的铅,铸造制品与锻造制品的含锡量相差8%,表明当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制作技术来调配锡含量,锡料和铜料是分开使用的,锡料的来源很可能是赤峰北部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林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和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冶炼遗址使用大井出产的铜锡砷共生矿石经死焙烧后直接冶炼出高锡的铜锡砷三元合金并含有微量的银,这些迹象表明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在西拉沐伦河北岸地区以大井铜矿为中心展开过规模甚大的冶铸活动.上述成果对进一步探讨辽西地区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提供了新的冶金技术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古哀牢地区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对若干滇西保山一带出土的战国到西汉时代的铜剑进行了取样,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剑的材质均为铜锡合金,制作工艺分铸后冷加工和热锻后冷加工两种。其中,经铸后冷加工的一把剑的刃部还采用包铁工艺,其外形与其他剑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说明这些青铜剑有迥然不同的制作工艺,是不同时代或不同民族工匠的制作产品。对研究古哀牢地区的金属技术及其与周边地区的技术和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全面报告了辽西地区早期冶铜技术截止目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包括辽宁省凌原县牛河梁的两处遗址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炼铜遗物、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出土的铜器、内蒙古林西县大井夏家店上层文化古铜矿冶遗址、内蒙古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夏家店上层文化炼铜遗址的采矿、冶炼及铜器制作技术.牛河粱炼铜炉壁残片的检测显示当时使用结构独特的带双排鼓风孔的小型炼炉冶炼附近出产的氧化矿石,热释光年代测定其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对大甸子墓地出土的57件铜器中41件进行了检测,发现所有铜器的材质皆为锡青铜并含有少量的铅,铸造制品与锻造制品的含锡量相差8%,表明当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制作技术来调配锡含量.锡料和铜料是分开使用的,锡料的来源很可能是赤峰北部的锡多金属成矿带.林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和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冶炼遗址使用大井出产的铜锡砷共生矿石经死焙烧后直接冶炼出高锡的铜锡砷三元合金并含有微量的银,这些迹象表明在夏家店上层文化早期在西拉沐伦河北岸地区以大井铜矿为中心展开过规模甚大的冶铸活动.上述成果对进一步探讨辽西地区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提供了新的冶金技术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许海啸 《科技信息》2010,(21):I0196-I0197
传统武术的全球化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从全球化的意义上思考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武术逐步成为一项世界范围内的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构建全球化背景下对传统武术认同提出基本原则和策略:“注重实用”、“兼容并包”、“和谐统一”原则和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应该的向世界“正本”;并积极借鉴外国传统体育传播经验;让青少年产生认同和兴趣的师徒传承方式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不以进入“奥运会”为终极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厂仿 comas 制丝线叶、梗分离工艺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对部分设施进行改造以降低造碎损失,同时根据 comas 卧式打叶机与 HAUNI 立式打叶机各自的优点,把 comas 卧打线前段与立打结合使用,取得优于两者的效果。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取得了提高“大中片率”,降低“短梗率”、“叶带梗”、“梗带叶”比率的目的,为最终提高烟丝“整丝率”、“纯净度”以满足卷接工艺需要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孙淑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72年到北京钢铁学院工作;1974年开始从事科学技术史研究与教学,主要研究冶金与材料史;1987-1988年,在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冶金与材料系进行冶金考古合作研究;1992-2004年,历任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该项目1987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参加者和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中国早期铜矿开采与冶炼技术的发展”、“铜镜’黑漆古’形成机理研究”、“冶金技术的社会功能研究”、“北京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金属器的科学研究”、“早期冶金技术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作用”、“中华文明探源预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多项科研项目;并作为子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中日古代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比较研究”和“中日古代文物产地来源研究”两项中日合作项目及“中国冶金起源与早期交流”的中美合作项目;发表“中国早期铜器的初步研究”、“甘肃早期铜器的发现与冶炼制作技术的研究”、“铜镜表面'黑漆古'中痕像的研究”、“广西、云南、贵州古代铜鼓锈蚀产物的研究”、“中国传统响铜器制作工艺考察”、“商代早、中、晚期青铜器的比较研究”、“黄铜表面着色研究”等学术论文一百二十余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阐明中国冶金技术起源与早期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国古代独特的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2.
受“丝绸之路”影响.以东汉为界,金银器工艺开始脱离青铜器制作的窠臼.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工艺.到唐代.受异域文化的影响,金银器技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仍体现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特点.从唐代金银器的工艺、器形和纹饰3个方面,论述了它对中国传统金属工艺的承接.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气敏元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复氧化物偏锡酸锌多晶体的合成工艺及以其为基体材料制作的新型(QM—Y1型)气敏元件的敏感特性和制备工艺,并讨论了敏感机理研究表明,这种气敏元件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时间与恢复时间短、电导率变化大等优点,可作为可燃性气体检测、检漏、监控和报警等设备中的理想探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来,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经过一系列工艺和演奏上的改革,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现代品格的标准化民族乐器.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马头琴的制作技艺,记录加装电子拾音器的马头琴的制作技艺,及时了解当下马头琴制作工艺新变化,对比其与传统马头琴、木面马头琴制作工艺的差别,以突出其工艺创新."电马头琴"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有助于新时代蒙古族文化的推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壮族一项面临失传的技术———广西贡川纱纸生产的工艺操作、工艺技艺、纸药及烤炉(裱纸工具)的制作等进行详细的科技史描述,以记录这一壮族人民的智慧,抢救这种文化传统;将田野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以展示纱纸工艺在现代的变迁;透过对其环境和经济的描述,发现壮族的纱纸工艺与环境密切相关,并由技术衍生出一套相应的文化,最终达到透过传统工艺来了解壮族社会深层次的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对莲花的三维逼真模拟进行了研究,经过观测,发现了花瓣间及花瓣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具有统计自相似性,且花瓣数目依Fibonacci序列分层排列.根据图形学原理和植物形态学原理,按照莲花的形态结构,提出了利用分形技术实现三维莲花的建模.并通过实验得到了三维莲花的IFS码和较为逼真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莲花的三维逼真模拟进行了研究,经过观测,发现了花瓣间及花瓣结构的层与层之间具有统计自相似性,且花瓣数目依Fibonacci序列分层排列.根据图形学原理和植物形态学原理,按照莲花的形态结构,提出了利用分形技术实现三维莲花的建模.并通过实验得到了三维莲花的IFS码和较为逼真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蒙古包是蒙古族等游牧民族传统的居所,经过漫长年代的发展演变,其制作技术工艺至今已经相当成熟。本文结合对蒙古包的源流与文化内涵的阐释,对内蒙古正蓝旗蒙古包厂的蒙古包制作技术工艺进行了考察,指出正蓝旗蒙古包厂制造的蒙古包的骨架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木质结构,其制作工艺保留了不少传统工艺的成分,是难得可贵的民族传统工艺瑰宝。  相似文献   

19.
试析莲花文学意象的起源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首先因为其实用性而为先民关注,又由于其独特的外形而成为图腾与生殖崇拜的对象。莲花文学意象的发生则是从《诗经》与《楚辞》开始的。佛教的传入,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古代文学中莲花意象的象征意蕴,成为莲花文学意象的又一源头。中外文化的共同作用促使莲花文学意象不断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20.
收集了福建省132名(男71,女61)儿童乙组游泳运动员的八项素质和四种泳式的有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处理结果表明。女子“仰泳打腿”和男子“蝶泳打腿”不仅与其它素质的相关东数密切相关。而且与四种泳式的线性关系也特别显著。因此,可以认为,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训练中应把女子“仰泳打腿”和男子“蝶泳打腿”列为重点训练项目和比赛内容,并充分发挥优势,使这两项素质对游泳成绩的提高起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