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意象性审美特征贯穿着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这是因为它生长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道家观念和儒家学说给了它丰厚的精神内涵。这种审美特征使得中国雕塑注重精神力量的表现,讲究"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精神气象,中国雕塑艺术也以这种充满了传统哲学魅力的审美特征满足着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及至当代,中国雕塑的发展承受着各种文化的冲击,如何使中国意象性审美特征与当代艺术的文化大环境相融合,成为当代雕塑家探索和践行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王麒钧 《长春大学学报》2010,(11):107-109,114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雕塑中很好地再现,是当代雕塑艺术家们探索与追寻的目标。本文基于雕塑艺术家们的历史责任感与目标方向历程的探索与总结,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雕塑艺术品中的再现形式问题,以期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把握如何在中国当代雕塑中体现传统文化,以及指导具体工作和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3.
杨飞飞 《科技信息》2013,(22):152-15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兴盛繁荣的时代。秦汉四百多年的历史,国力强盛、疆土统一,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我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们不仅加强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而且还比较重视艺术的发展,尤其是把雕塑艺术作为统一功业,显示王权的宣扬手段,由此出现了大量的陵园雕塑和纪念功臣将帅的纪念碑性质的雕塑作品。在陶塑、石雕、木雕、青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卓越的成就,创造了中国雕塑史上第一个艺术高峰,其意义极为深远,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艺术的诞生时,"装饰"这个名词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发展到今天,一些门类正在处于边缘化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形态的日趋多元化,在西方的文化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审美观如潮水般涌进的情况下,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心愿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向大家展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悠久、深厚、绮丽和多姿,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让这些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流传下去.  相似文献   

5.
隐寓是亨利摩尔雕塑的基本特征,利用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对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和创作理念进行分析、探讨其雕塑艺术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关系,对推动现代雕塑艺术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雕塑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盛唐时期的"灵道石刻",其鲜明的风格特征直接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唐代建陵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与当时的文学思想相互渗透形成了盛唐时期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灵道石刻"群。在石刘群艺术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陵墓石刻群的造型语言从此拥有了本民族的最具典型化的造型风格。盛唐时期的雕塑也由此逐渐转向世俗化并且对后世的很多"灵道石刻"产生过巨大影响。作为中国传统建筑及造型艺术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表现出了深远的艺术、文化和社会意义,因此,研究它的这些特点并从中探寻到美的精神,成为我撰写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雕塑性陶艺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创作理念及创作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何在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创作中,更好的彰显出现代性特征,对于中国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法治制度在两个不同维度内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和冲突,使中国的法治建设遭遇了巨大的尴尬。陈忠林老师主张把"常识、常理、常情"运用法律中,从而在西方法治制度与中国历史传统的联系中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使西方法治制度和中国文化传统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构建我们国家的真正的法治大厦,以实现法治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杨建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24-25,23
最近几年来提倡城市雕塑建设,特别是非主题性(抽象)雕塑逐渐增多。现代语言的雕塑在城市建筑空间环境中的融合,西方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合理的处理继承与发展问题,创作的抽象雕塑作品在环境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是需要我们建筑师去认真的研究、探索和对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丰富的文化背景下,其传统艺术有着千百年的沉淀;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古香古气"。"古为今用不复古",是当代设计提倡的又一大原则。现代平面设计,不仅仅是在纸上面的文章,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延伸。我们的设计既不能无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又要与世界接轨,积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还要尊重艺术的独特性。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中所包含的传统视觉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的阐述,进一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与平面设计相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西方都曾创造灿烂的雕塑艺术,但是二者分属两大独立的美术体系,其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雕塑在美学观念、造型方式以及艺术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中西雕塑与空间观念之间的媒介分别是绘画和建筑,本文就中国雕塑和绘画、西方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来展开中西古代雕塑的空间观念讨论.通过比较我们将探寻到中西雕塑的各自特征及所共有的价值.最后得出西方古代雕塑以物的结构,实体化地把握空间,而中国古代雕塑则是根据宇宙真体内部充满和谐与节奏的宇宙之舞来把握空间的.  相似文献   

12.
尹丹 《科技咨询导报》2012,(19):247-247
传统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可谓成果颇丰,内容广泛。我们从中国画的审美情境、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全方位、多风格地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从传统水墨和现代设计艺术相关联的视角出发,结合实例来解析其相互融合关系,希望通过这样多层面的探求能使我们从中总结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文化体系不断完善背景下,雕塑艺术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制作工艺。准确把握精密电铸铜工艺特点、优化工艺流程并将其合理应用于雕塑艺术中,可提高雕塑作品质量和丰富雕塑艺术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邹海鹰 《科技信息》2010,(36):287-287
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沉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图案便是这些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我们把这些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含吉祥祈盼的图案,称之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在艺术探究领域里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传统吉祥图案所蕴涵的非凡艺术价值,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假如能够对其加以适当运用,可以为当代的室内设计艺术增加新的手段和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的角度追踪中国雕塑的发展,并希望中国当代雕塑家在多元艺术空间下抒发个人情感,体味自身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的同时能回归传统,引导国人对中国雕塑的正确认识,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特征的中国现代雕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彩画的不断发展、成熟,遵循了艺术发展的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融汇中西艺术的精华,通过艺术家的实践,从多方面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结和气质。要真正把水彩画这一"拿来的"艺术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从思想到观念,从行为到学养,从技术到艺术,从生活实践到艺术实践中反复磨练自己、充实自己;还需要在发扬民族性的问题上进行探究;还需要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给予指导;还需要在文化品位和素质上有待提高;还需要在艺术的创造性上进行努力。中国的水彩画发展前景的定位无疑于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凝结着中国的浓厚民族文化传统,故中国的水彩画走中国化的艺术之路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法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以"历史的,发展的,全面的"辨证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法律文化。文章试着把传统法律文化放入到"现代化"的大潮中,揭示传统法律文化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积极的合理性因素,并探寻其现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泽佳  付振宇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7):102-103,106
公共艺术这个近年来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在当代中国不断的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雕塑,这种公共艺术形式在当代的环境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视觉角度、文化含量和与人之间的交流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雕塑的在当代公共艺术创作中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迈克尔·海泽作为大地艺术的先驱,最早在荒漠中创作出古代建筑遗迹般的雕塑。他的一件作品正在完成中,要到2020年才结束。美国艺术家迈克尔·海泽(Michael Heizer)以其作品的巨大规模和创新材料而闻名。他将传统的雕塑语言引入大地艺术中,使环境与作品完美结合起来。对岩石、土地及沙漠景观的利用,是海泽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20.
陈设艺术从人类文明开始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风水"文化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风水"文化其实在很多方面与陈设艺术有着很多必然联系,从陈设艺术的角度在很多方面可以很好的诠释了中国的"风水"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