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炫耀性消费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消费现象,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体发展、社会和谐将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受社会消费文化滞后、大众传媒误导、社会成员消费示范和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受大学消费教育缺失、校园消费环境和参照群体的消费行为的影响;受家长溺爱、家长消费示范和大学生自身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高校、家庭要切实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大学生自身要把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内化为日常消费的信条和准则.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蓬勃发展为网络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更便捷的操作选择平台。当代人们网络购物的形势发展愈来愈好,其中在校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力军",该文就盐城地区高职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分析其利弊,其在网络购物平台的消费金额和消费的商品数量上影响着网购平台的销售走向。换而言之,从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行为可以预见未来数年网络消费的形势和前景。据此,该文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为视角,根据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现状,对现时代在校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特点进行论述,对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新媒体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网络购物给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总结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如何合理消费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以后现代主义考古学、后现代符号学和解构主义哲学为理论工具剖析了网络消费文化的后现代审美取向。结论是网络技术以其强劲的渗透力,推动了大学生网络消费文化的发展,使大学生消费文化呈现了炫耀性、快感性、支离破碎的后现代景观,并成了大学生的真正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4.
以石河子大学女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根据石河子大学女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提出网络消费的对策与建议。首先采用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女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其次,详细阐述了石河子大学女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了石河子大学女大学生网络消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石河子大学女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一些建议及对策,能够让大学生们理性健康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出现的盲目攀比、情感冷漠、价值判断混乱等问题,我们应通过大学生的自我养成和外部塑型等途径,遵循无害原则、适度原则及自我发展原则,用道德的力量引导网络信息消费,构建和谐的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消费方式,更而追求的是多元化消费方式。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重要群体,面临诸多风险。该文针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现状,分析其特点、所面对个体风险以及外部风险,分别从高校、社会、大学生自身3个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就影响泉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分析影响泉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为推动体育产业开发,提高泉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处于中低水平;影响泉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兴趣爱好、受朋友同学影响、家庭收入、所学专业、大众传媒和广告、兄弟姐妹的数量、性别、受父母思想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互联网革命引发的消费方式变革开启了网络消费的新纪元。继教育部严令叫停"校园贷",网络分期消费迈入了"春天",缓解了大学生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有限的经济能力无法满足这种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现状,寻找成因,并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利弊进行分析,从政府、高校、网络电商3个层面对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的风险防范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心理发展、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受网络影响日益深刻,这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姚玉峰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75-176,185
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其逐渐展现了"双刃剑"的性质,这对于网络的主流消费群体———人身阅历较少的大学生们来说的,极大地影响了其人际交往。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90后大学生在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特点,并结合网络社会的交往情况,分析了网络对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所产生的正反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学生网络消费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消费群体特征及大学生网络消费特点,对大学生网络消费进行了评价,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网络贷款的兴起在助益个人消费的同时也带来了以冲动性消费为代表的非理性消费问题。采用网络贷款使用量表、冲动性消费行为量表、金钱态度量表,实证研究了网络贷款使用对当代大学生冲动性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贷款使用同大学生冲动性消费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冲动性消费行为受到个体金钱态度的影响;网络贷款使用对冲动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受到个人金钱态度中"权力-名望""忧虑"两个维度的调节作用。防范网络贷款滥用带来的社会风险需要疏堵结合、多元合作、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孙艺  祁羡杰  李静杰  刘健 《科技信息》2013,(12):256-256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网购成为一种时尚。愈来愈多的人采用网上购物作为主要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成为了网购的主体人群。研究通过自行编译网上问卷的方式,探究当代大学生网上购物现状、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调研结果给予当代大学生解决网购问题有效的对策,旨在了解当代"90后"大学生网购的情况,为更好地发展以大学生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网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西省四所高校的320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网络消费调查问卷》调查表明,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中网瘾大学生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男生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女生网络成瘾者,高年级的网络成瘾者显著多于低年级;网瘾者和非网瘾者在网络消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网瘾者更倾向于网络游戏,而非网瘾者更倾向于获取学习资料和即时通讯。为了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消费文化包括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品格、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规律等.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消费文化具有前卫性、超时性、发展性和不平衡性.大学生消费文化对社会消费文化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有较大的影响张力;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发展与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变迁享有同一轨迹.在大学校园,高消费者和低消费者同在,早熟型消费与不成熟型消费共存.不成熟消费、攀比消费和非理性消费不仅给学生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健康.高等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教育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生活能力和消费观念教育,要在大学生消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教育方面有所作为,要建设高品位的大学生消费文化环境和氛围.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就是对现代人生活方式变迁的恰当把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越来越方便、快捷,其在带给人们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引发很多大学生网购成瘾,给学生的消费、生活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如何让大学生避免网购成瘾,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日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就大学生该如何避免网购成瘾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消费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纯粹的消费主体,消费的意识观念行为上都呈现不成熟的状态,攀比和盲目消费,享乐主义的观念,消费方式的误区对消费者个人、消费群体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培养大学生的消费品质,树立"适度消费"道德观,使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成才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进行调查,了解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现状,找出影响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合理建议,为安徽省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信息消费及推动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进行调查,了解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现状,找出影响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因素,提出促进安徽省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合理建议,为安徽省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信息消费及推动大学生体育信息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状况既受其他群体的影响,又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行为都呈现出一定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