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存在着三种典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社会主义观、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新型社会主义观。这三种社会主义观是一脉相承的,经典社会主义观具有开创和奠基意义,传统社会主义观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经典社会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新型社会主义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典社会主义观和传统社会主义观的批判性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是分层次的、几代人对此作了不懈的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科学、既要坚持也要发展,使社会主义本质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本质是分层次的 ,几代人对此作了不懈的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 ,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科学 ,既要坚持也要发展 ,使社会主义本质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公私观念变革的视角,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演进历程,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以利于人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丰富的理论内涵,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公私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私观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背景与条件:它既来自对我国传统公私观的批判和扬弃,又来自对建国后头30年公私观嬗变的反思和探索;既来自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公私观的继承和发展,又来自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述 ,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基本原则即公有制观点 ,又是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深化和发展。第一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社会主义实践的产物 ,反映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在 19世纪中期 ,通过他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揭示 ,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他在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 ,对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和发展方向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目前理论界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述的“五句话”,在理解上存在着三个主要分歧。“五句话”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的特殊本质规。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一般本质和社会主义特殊本质的辩证统一、马恩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马恩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消灭私有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马恩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规(“通过暴力革命,消灭私有制”)的辩证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一般本质观(“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全面发展”)与邓小平社会主义特殊本质观(“五句话”)的辩证统一。完整科学地把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不同程度地作出了回答,但主要是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尤其是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的,而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不仅纠正了马恩以后的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理解,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仅如此,邓小平也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方面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又体现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3个方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它既体现了继承传统的精神追求,又体现了我们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顺民心、应民意,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规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马克思主义者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探索,认定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应遵循既体现本国特色又符合时代潮流、既与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成果兼容并蓄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的规律。只有遵循了这样的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才是博大的、宽宏的、兼容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出发,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本质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使"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在理论上更科学、更完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本质概括。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阶段的重要思想,邓小平作为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参与了这一探索过程。邓小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承了毛泽东“两阶段”论的合理因素,并不断创新超越,形成了完整而又具严密逻辑论证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就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在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本质、建设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等方面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应从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三个方面,去完整而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文章通过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分析,给出了社会主义的定义:社会主义,是具有比资本主义发展更快更高生产力的,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没有阶级剥削和两极分化、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文章还认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质的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思维行程中,邓小平同志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把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结合起来考察社会主义,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运用历史的方法,以生产力为基点,动态地再现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和内在本质联系;运用逻辑的方法,对历史进行科学合理的“修正”,排除了偶然的、次要的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抓住了主流和本质。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结合在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过程中,既克服了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现实关系的平铺直叙的经验主义;又克服了排斥历史方法的纯粹、空洞的逻辑推演的唯心主义。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使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具有历史感、现实感和理想感。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以发展生产力而达到共同富裕.在由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七个重要观点构成的新社会主义观的完整体系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出发点并居于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结合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概括地论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联系社会主义公有制,论述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完整准确的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谈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既不现实又不可能,亦有违邓小平同志的本意。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本质有较早且较系统的认识。他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同时各行各业可以“来一点自由,搞一点私营”;坚持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结合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概括地论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联系社会主义公有制,论述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完整准确的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谈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和实现共同富裕,既不现实又不可能,亦有违邓小平同志的本意。  相似文献   

20.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物质保证。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首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要坚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