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客车座椅的舒适性和审美体验,从座椅静态舒适性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可以通过对坐垫、靠背、扶手等的舒适性及人机尺寸分析,明确适合于客车座椅的相关人机尺寸数据.文章结合客车座椅造型设计实例,提出了基于静态舒适性分析的客车座椅造型设计方法,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座椅的人因工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徐琴 《科技信息》2007,(29):29-31
本文基于人因工程学原理对座椅的设计尤其对座椅的坐高,坐宽,坐深,坐面倾角,靠背的高和宽等做了详细的阐述,设计出了安全,舒适的座椅,从而提高了座椅的工作效率与舒适性。  相似文献   

3.
汽车座椅悬挂系统设计关系到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首先从舒适性分析角度论述了座椅悬挂系统舒适性设计原理,随后论述了悬挂系统腰部支撑的实现方式,最后论述了座椅悬挂系统建模及试验建模。  相似文献   

4.
座椅是兼具办公休息功能性和艺术设计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功能设计上,要体现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考虑到舒适性、耐用性,从艺术设计的角度看,座椅的外形要精巧美观,色彩与环境协调,同时要符合力学设计的规律。本文将从人体工程、艺术美学、力学设计三个角度,对座椅的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装载机驾驶员作业舒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的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分析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的设计原理及油液流动行为,建立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取了减振器4种阻尼状态下的复原阻尼系数和压缩阻尼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混杂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座椅半主动悬架的权值系数模糊自适应调整混杂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并在随机路面激励输入下进行了控制策略性能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装载机半主动座椅悬架及其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座椅垂向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降幅达35.71%,同时改善座椅悬架动行程达30.88%,驾驶员作业舒适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非公路驾驶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带附加气室空气弹簧和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座椅,通过控制比例阀输入电压和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调节座椅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构建了座椅的振动特性实验系统。试验研究了激励频率、比例阀输入电压及磁流变减振器输入电流对座椅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位移传递率及加速度均方根值均随比例阀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在高频振动区,磁流变减振器的输入电流对加速度均方根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一个简化的汽车-座椅-人体振动系模型以路面不平度为输入函数,计算系统及人体的振动响应,从而对平顺性作出评价。通过计算和试验讨论了改进汽车平顺性的途径,探讨了悬挂座椅的设计原则。实验证明,实现悬挂式座椅刚度的最佳选择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座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机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为人服务,从人的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人机工程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工业产品设计,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利用人机工程学原理来进行现代座椅设计是座椅设计发展的必然。本文分别阐述了人机工程学、座椅设计,最后系统分析了人机工程学在座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坐高变化对人体坐姿体压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座椅的尺寸参数变化对体压分布的影响,为日常办公座椅坐姿舒适性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针对6个实验对象,采用XSensorX3PROV6.0压力分布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坐高情况下人体坐姿体压分布及坐姿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并对压力分布指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了座面和靠背的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接触面积以及纵向压力分布曲线随坐高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基于体压分布判断日常办公座椅舒适性的指标,并求解得到日常办公座椅最舒适的坐高为-2.14cm.  相似文献   

10.
针对乘员反映的某型装甲车辆行驶过程中座椅,尤其是座椅靠背不舒适的问题,在车辆行驶状态下以座椅-靠背处、座椅支撑面为测点,对车长位原座椅以及另一拟更换安装座椅分别进行了随机振动测量试验;并在采用GB/T 13441.1—2007规定的方法处理试验结果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振动总量及频谱分析比较了两种座椅的动态舒适性。弥补了以往座椅振动试验研究中仅针对座椅支撑面进行测量评价,而未考虑座椅-靠背、座椅坐垫支撑面振动对舒适性综合影响的不足,为该装甲车辆座椅系统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调角器核心件作为车用座椅的关键部件,对车用座椅的乘坐舒适性与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研究了车用座椅调角器核心件的总体结构及其啮合传动原理,分析了行星齿轮系传动过程中的干涉、卡死等问题,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少齿差行星齿轮的重合度及齿廓重叠干涉系数,对设计与制造车用调角器核心件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随机干扰环境下的车辆座椅悬架系统,给出鲁棒H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座椅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同时考虑了系统中存在的参数不确定(质量、刚度、阻尼)和座椅随机振动因素。其次,基于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和Lyapunov泛函理论设计出半主动控制器,给出控制器参数线性矩阵不等式解的形式,并保证系统的H性能指标。最后,随机输入下的时域和频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参数不确定和随机干扰下能够有效衰减座椅悬架垂直加速度,提高人体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机动车座椅振动的危害及其主要原因,提出一种以并联机构为主体的多自由度减振座椅,分析了座椅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座椅振动的模态模型,并分析计算了座椅振动特性参数.依据座椅设计的具体结构参数在MATLAB中予以数值仿真和验证,表明该装置可使座椅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且可以实现座椅多自由度和变自由度复杂振动的多维减振和隔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轻重型卡车驾驶员的疲劳,增加了减振机构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型标定的座椅动态舒适性研究方法。首先通过台架试验得到了空气弹簧的刚度和阻尼器的阻尼参数。然后对座椅进行模态试验和传递率特性试验,获得座椅模态频率与传递率信息,采用迭代寻参的方法确定连接部位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从而建立准确的有限元模型。最后进行模态、传递率和随机振动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评估座椅动态舒适性。结果表明,仿真与试验的模态频率误差小于3%,传递率峰值误差小于10%,且该座椅固有频率与人体敏感频率不重合,座椅在非共振频率段的传递率较小。降低共振频率下传递率的波峰值与响应点的均方根加速度值可以提高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对车辆主动座椅悬架提出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在建立三自由度1/4车辆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满足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滑模控制器;其次,基于滑模控制到达条件和滑模面的稳定条件结合Hurwitz稳定判据选择合适的滑模面参数;然后,以汽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和控制器控制力输出为约束,形成以座椅质心垂直加速度、座椅悬架动行程以及轮胎动位移为控制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对滑模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在MATLAB环境下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并进行数值仿真模拟。仿真结果显示,经过多目标参数优化后各目标值明显减小,表明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滑模控制器参数优化显著地改善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为汽车主动座椅悬架系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侯建军 《科技信息》2010,(2):137-138
目前,坐姿疾病已成为办公一族的常见疾病,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设计一种符合健康坐姿的座椅。本文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出发,对国内外新型座椅特点进行分析,展现一种新型的人机互动关系及独特的结构形式,以提高座椅舒适性,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使用三维参数化软件进行客车乘客座椅布置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一城市客车示例进行了乘客座椅布置设计,并分析了方案选择。该实例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客车座椅布置设计的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机械液压式主动控制座椅做了初步研究。建立了路面—拖拉机—座椅系统的数学仿真模型,采用数学仿真技术对所设计座椅进行性能分析和辅助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座椅的设计是可行的,减振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安全性、舒适性和操作效率等问题讨论了掘进机司机座椅的布置问题。这对于提高整机的设计质量和工作性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