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探讨社区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理理论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多元主体间互动式的合作。本文在对治理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提出了治理理论应用于城市社区管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蔡庭花  高克祥 《甘肃科技》2012,28(6):9-10,79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面对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原有的依靠政化手段的社区治理方式已不能很好地解决城市基层社会问题.通过对现存社会治理模式实践和理论的探讨,认为应建立以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协商化为特征,以实现政府与公民合作管理社区为目标的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公共治理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快速、和谐发展。并结合大庆市公共治理模式发展状况,研究了公共治理模式的发展背景、类型、政府角色转变和公众监督作用发挥等公共治理理论,最后通过三方面建议为大庆发展城市公共治理管理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幸福社区"的构建模式启迪出城市社区的治理理念:城市社区应在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下,履行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承接的社会职能,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并在引导居民参与的过程中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城市社区治理理念的实现需要立足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以治理理论、企业家政府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为借鉴,在明确社区各治理主体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主体的资源禀赋,加强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合作,并大力培育城市社区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5.
面对"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问题,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建设。当前,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已经存在并初步形成共治,但多元主体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实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共治向多元主体善治转变",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民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政府官员对于公共治理抱负增加以及风险社会的来临等因素推动着公共部门创新活动成为公共管理学界和实践界的迫切议题。随着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发展,公共部门创新需要突破传统政府驱动模式,转向多元主体相互协作的网络路径,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协作创新管理模式是未来公共部门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刘德浩  孙海军 《科技信息》2008,(10):171-172
本文运用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在对社区的理解、社区现状、社区管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深入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经验,探索性地研究济南市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以期建立新的社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彭媛漪  张玲玲 《河南科学》2022,(12):2023-2030
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水平提升已成为国家防洪安全的重大需求,也是国内外关注研究的前沿热点和重点领域.然而,传统的灾害管理模式制约着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水平的发挥,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还面临着应急管理资源有限、应急管理主体割裂、应急管理组织缺位、应急管理过程失衡等困境.在“多主体-全过程”视角下,以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四个过程为着力点,研究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框架的构建,探讨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各参与主体在应急管理各阶段的行为措施,从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强化预警和响应一体化管理、全面防汛部署与执行、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实施科学的灾后评估等方式入手,实现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多主体-全过程联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肯定了社会治理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方面的重要作用。追溯党的百年社会治理实践,总结党的百年社会治理经验,探索贯穿于百年党史中的社会治理主线,乃是推动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从社会治理的百年嬗变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是一个治理目标、治理主体和治理方式不断科学化的过程。从治理目标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革命动员"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转向;从治理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一元化"到"一核多元"的主体结构拓展;从治理方式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现了从单一行政化到"六治融合"的方式结构拓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遵循"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百年社会治理主线,才能牢牢扭住社会治理的"牛鼻子"。这就必然要求:一要坚持党的领导;二要坚持"人民至上"的社会治理理念;三要坚持政治、法治、德治、自治、心治与智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就是将社会管理服务这杯“酒”倒入网格化管理这个“酒瓶”内,并与原有的以事件、物件为主体的城市网格化管理资源相整合,建立一种全新的以人、事、物为主的多维立体式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作为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其城乡规划管理一直是西北地区规划管理的重要样板。兰州现行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以行政管理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型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依然存在管理主体单一,牵扯部门多、缺乏有效联动机制和社会参与度低等弊端,城市管理效率低下。本文在研究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顶层设计和兰州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基础上,得出当前兰州科学可行的城乡规划管理模式:构建以协同机制为核心,以组织结构创新为基础的综合控制型管理模式。在具体实施方面,应重点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多规合一"、管理的动态维护机制三个方面着手强化整个城乡规划管理的综合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路内停车问题为研究对象,梳理城市路内停车管理原则,并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在浙江省湖州市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湖州市目前以"咪表"为主的路内停车管理现状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解决城市路内停车问题为目标,从政策法规调整、管理模式改善、技术应用创新三个角度提出解决方案,为实现路内停车智能化管控,提出了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以期为城市路内停车管理项目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乡村空间是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场域和抓手。以往城市价值逻辑影响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无法满足新阶段乡村发展的需求,亟需从乡村本体视角出发开展乡村空间治理的针对性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重构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主体性视角的理论内涵和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进而探索针对性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1)乡村空间治理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寻求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的主体地位。(2)乡村主体性是乡村面对转型发展诉求时所展现的能动性,其理论意义强调内生增长意识、凸显乡村文化个性与包容发展路径多元性。乡村主体性视角下乡村空间治理的价值逻辑转向多元价值、村民主体和生活主导。(3)基于乡村主体性的视角,乡村空间治理的实施路径可以从提升主体人居环境、促进村落产业经济、完善县域社会治理和优化城乡空间格局4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治理理论成为公共管理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治理的核心思想在于多主体(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公民社会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共同参与,它代表着一种与统治不同的新的公共管理思想。治理理论及其思想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理性地思考治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要求具有科学的城市管理方式。为克服传统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借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进行现代城市管理——城市治理非常必要。社区是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因此,社区自治是城市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为城市提供智能化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治理空白,加剧了治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两者间对立统一关系可以从国家战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工具更新、科技创新过程与结果等方面加以厘清。在“人本-创新-协同”的逻辑框架下,探讨了强化城市治理就要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主体示范引领、强化社会监督,明确各主体在城市治理中的定位与职责,坚持城市社会稳定、安全、人本的基本要求不动摇。分析表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就城市治理目标的实现路径、智能化工具的使用边界、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治理过程的动态监督等重点问题提出具体要求,重视法治德治的结合,完善和创新城市治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繁盛时期,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下,要求我国进行深化城市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推进城市管理模式转变.本文结合我国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实践,对推行"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义,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做了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理想类型为研究工具,探讨我国体育治理的范式类型和运行逻辑.研究表明,依据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我国体育治理的理想类型可以划分为单中心纵向管理模式、多中心纵向管理模式、单中心横向互动模式和多中心横向互动模式;相应的典型实践表现为运动型体育治理、分散型体育治理、整体型体育治理和参与型体育治理.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实现体育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体育治理模式的交融性、体育治理研究范式的更迭和体育治理实践形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与布局可以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完善,实现城市系统的自我优化和良性发展.研究基于城市新建社区休闲体育设施空间场域供给主体的类型以及供给行为的特征,梳理有效供给存在的问题,强调必须按照经济性原则、整合性原则、有效满足性原则、差异化倾斜原则进行城市新建社区休闲体育空间规制,实行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多元治理机制,实现城市新建社区休闲体育空间布局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转型期出现的矛盾和困境、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作出的重要决策.治理理论的要求与媒体角色的内在属性决定了媒体目前成为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文章通过梳理我国大众传媒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社会语境和实践路径,为未来进一步探究构建大众传媒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