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对人类影响最为深重、最为久远的客观存在。20世纪爆发在中华大地上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极大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也重塑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思想。作为一名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有影响的剧作家,向培良的抗战剧和“戡乱”剧,从特定的政治立场出发,体现了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战争所要表达的伦理道德倾向。  相似文献   

2.
梅根·特里的戏剧创作一直聚焦于美国战后的女性在自我身份上的各种焦虑和困惑,为了更好地探讨新时代的女性话题和社会问题,她以自己独特的转换剧创作以及强烈的社会意识对传统戏剧形式,特别是女性戏剧形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3.
关于“旧剧”的论争发端于晚清的维新思潮,并伴随着社会革命的演进而不断深化,抗战局势以及特殊的文化语境,将“旧剧改革”引向更为复杂的层面。在大后方,以《平剧旬刊》为中心,形成一个由京剧票友、剧作家、剧人组成的群体。他们一方面坚守着自己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面对抗战戏剧运动的感召以及京剧“背井离乡”的尴尬遭际,不得不开始思考京剧的生存境遇,在保有京剧传统韵味的前提下,探寻京剧的现代性与大众化之路。《平剧旬刊》作者群体对于京剧革新的考察,代表了大后方旧剧界曾经被忽略的一种戏剧观念与理论探索。他们对于京剧“艺术尺度”的坚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着戏曲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与明代剧作家叶宪祖、袁于令的传奇《金锁记》 ,是对《汉书·于定国传》、《搜神记》相关记载的接受、扬弃与创造 ,并表现出不同的艺术传承特征 :两剧的素材来源具有共生性 ,对“贞”、“孝”、“天人感应”等观念有不同程度的接受与扬弃 ;在悲剧精神、戏剧冲突、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的传承方面 ,具有相当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万历年间,戏曲家陈与郊创作的杂剧《袁氏义犬》,其题材虽来源于历史故事,却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该杂剧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将王衡的杂剧《没奈何》插入第一出,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剧效果;另一个是陈与郊有心将该剧写成一部“寓言剧”,并通过一个寓言故事的演述来寄寓和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6.
创新在每一种艺术形式中,都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话题。戏剧的创新往往在新创剧目上体现出来。新中国成立后,云南壮剧的新创剧目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使得古老的云南壮剧呈现出一派琳琅满目的崭新气象。  相似文献   

7.
周永俐 《天津科技》2022,(11):63-66
科普剧的内容建设要素是“科普”和“戏剧”。除了科学知识外,科普剧更应传播科学方法、探究精神和科学品格。因此,科普剧的提质要基于高阶思维的4个维度做强“科学内核”。结合科普剧4个原创案例的探索与实践,对应提出4个基本要义:主题激发科学兴趣、剧情互动带入科学探究、情节设计促进科学传播、跨学科融合树立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创立了“叙事剧“及其“陌生化效果“即“间离方法“的戏剧理论,强调演员、角色、观众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观众要与舞台演出保持情感和理智上的距离,并对戏剧所反映的现实进行思考和判断。  相似文献   

9.
文明新戏与日本新派剧黄爱华文明新戏是中国戏剧开始现代化历程后学习外国戏剧的第一个产儿,它的诞生并茁壮成长,表明了西方戏剧形式和美学原则在中国移栽、培育的成功。但是,文明新戏学习、借鉴西方戏剧,却不是直接取道欧洲,而是经由了日本这个“中转站”,通过师法...  相似文献   

10.
倪宗武 《龙岩师专学报》2000,18(4):20-24,32
建国以来的话剧成就问题曾引起广泛的争议。作者对如何公正评价“文化革命”前十七年的话剧成就,如何看待新时期的“社会问题剧”,以及如何理解八十年代的戏剧探索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在创作中十分注重借鉴吸收中国戏曲艺术的营养成分.<四川-好人>以寓意剧的形式传达了一个好人究竟能否生存的这一哲理,同时鲜明地体现了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  相似文献   

12.
所谓“戏中戏”,是指一部戏剧中又套演该戏剧本事之外的其他戏剧故事、事件;它不失为剧作家笔下惯用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戏剧创作技巧、手法。本文主要从“戏中戏”之功用、剧作家热衷使用“戏中戏”之根源、中外剧作家使用“戏中戏”之异同性等几个方面,就“戏中戏”在中外戏剧中的运用这一饶有趣味的问题进行理论性探究。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的话剧成就问题曾引起广泛的争议。作者对如何公正评价“文化革命”前十七年的话剧成就,如何看待新时期的“社会问题剧”,以及如何理解八十年代的戏剧探索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富宁壮剧是当地壮族民间传统戏剧,是云南壮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剧的兴衰和发展与传承人息息相关。传承人可以说是既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又肩负着传承重任的特殊人才群体。壮剧依托传承人生存发展,没有传承人,就没有壮剧,也失去了其文化魅力与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复仇剧以重点表现人相比 ,中国古典悲剧更注重表现情。大团圆结局反映的是中国人对于开明天子和清官的企盼 ,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哀而不伤 ,怨而不怒的传统审美心理的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悲剧的这一审美特性有明显的缺陷 ,然也有其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皮蓝德娄是意大利戏剧大师,他创造了一系列别具风格的怪诞剧。其中《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揭露西方家庭关系与人际关系上的唯利至上。艺术上把现实主义精神与奇异情节相结合,创造多种手法。怪诞剧与后来的荒诞剧大不相同,二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7.
云南壮剧与壮族民间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壮剧剧目主要由壮族民间的宗教祭祀活动衍化而来。壮族巫师“魔公”在壮剧演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戏班演出要由魔公择算吉日,念咒迎神,驱鬼除邪,有“魔公不开腔,戏班不开箱”之说,许多壮剧戏班甚至由魔公掌班。演壮剧是壮族农村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娱神娱人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壮剧作为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应当尽快“走出去”,让英语世界国家认识壮剧,了解壮剧,从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壮剧的行当角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而在对其进行荚译时,应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遵循“文化再现”原则,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壮剧行当所蕴涵的壮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一说土家族南剧是由清初容美土司田舜年创办,但田舜年自幼随母所学之“音律”正是南剧,故此说不能成立。 更多的文献表明至少在明朝万历年间田楚产就开始“采集戏歌,邀人戏歌,遂于庙台戏歌”。戏歌即为南剧的雏形。自此之后土家族南剧衍流后世,得以发展,为今后土家族中惟一能登台演出的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20.
新西兰戏剧起步较晚。20世纪前50年发展缓慢,但在后50年,随着社会的城市化,地方剧团和剧场迅速发展,国外归来的剧作家、国内著名的作家、诗人和勇于创新的青年剧作家共同创作,使新西兰戏剧开始形成规模,走上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